佛山一座流传千年的万庙之祖,竟然藏着“反清复明”的惊天秘密
先秦时期,佛山市地域属南越。慢慢到唐宋年间,这块风水宝地发展出了卓越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明清时,更是成为了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
在南国范围内,佛山的陶瓷、纺织、铸造、医药都占有一席之地。
在这片充满了历史与古韵的土地上,藏着许多亟待人发掘的宝藏。当然不是真的宝藏,而是珍贵的记忆,那些凝集在古建筑之上,通过历史的一砖一瓦传递出来的记忆。
佛山祖庙就是代表之一。
虽然后来陆续又经历了多次翻修,但祖庙仍然保持着百年前的艺术建筑风貌。堪称一部活着的、立体的史书,也是佛山的象征。
到今天,祖庙已经成为了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并且,庙内还陈设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禅城地区高超的工艺技术。
很多人来参观祖庙后,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叹:真乃“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一进大门,是一幅大型陶瓷壁画“双龙壁”。只见两条巨龙腾云驾雾,一上一下浮现在陶壁之上,工艺精巧。
始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的万福台在祖庙最南端,是一座专供粤剧演出的大戏台。台前有宽阔的石铺场地,东西两侧则是两层式的长廊供人观剧之用。
最为特别的是,万福台上的木雕装饰。凑近可以看到,木雕细节饱满、栩栩如生,在阳光下反射着金光。想象一下,演员在前面咿咿呀呀地唱着,后面的木雕为整个舞台效果加上了一丝朦朦胧胧的故事感,更加吸引人了。
有没有觉得这个戏台特别的高?这就要从粤剧起源说起了。
灵应牌坊的北侧是锦香池。一汪碧水正中有石雕的龟蛇,这是北帝的象征。很多来到祖庙的人都会往池中的龟蛇像投掷硬币。据说,投中越多则财运越好。
过了池子,崇正社学、灵应祠和忠义流芳祠三座建筑的正门连建在一起,合称祖庙三门。
三门是整座神庙的门面,建筑非常考究。
前殿建于明宣德四年,陈放漆朴神象,他们是北帝的侍神。
可以看到,神像的身体是略微前倾的,这是为了营造出一种俯瞰众生的慈悲感。神像虽然看着高大,却是空心的,很轻,一个人就能轻松托起,只是外面用了金漆,给人一种厚重感。
神像的服饰上,满是精致的花纹装饰,曲线流畅、造型优美。这些装饰竟然是用面粉搓成了细条而制成,真是意想不到。
另外,前殿内还有清代的金漆木雕像,分上下两层。上层雕刻内容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下层雕刻“李元霸伏龙驹”的场面。
李元霸其实另有深意,暗指鸦片战争后加入反清义军的粤剧演员李文茂,而“伏龙驹”就是驯服“红毛鬼”,也就是比喻英国人。作品充满了当地人对侵略者的仇恨。
神奇的是,1958年,工匠对其进行维修时。不小心把下层正中原先写着“金銮殿”的纸擦掉了,竟然露出“大明江山”四个字。在清朝统治时期,竟然宣扬反清复明,制作的匠人也真是大胆。
祖庙内的正殿也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少见的宋式斗拱实例,足以给后世作为教科书。
灰塑则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雕塑艺术,以石灰为主要材料。因而耐酸、耐碱、耐温,非常适合广州一带的湿热气候。
到了唐时,人们开垦荒地,发掘出三尊铜像,这才知道曾有僧人在此讲经,于是人们重建寺庙,将季华乡改名为“佛山”,立了一块碑纪念。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