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大数据:省、市、县不同级别医院心梗救治水平差距大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许海燕教授等发表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显示,我国省、市、县级医院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治水平和预后仍存在很大差距。其中再灌注率在省、市、县级医院分别为69.4%、54.3%和45.8%,院内死亡率分别为3.1%、5.3%和10.2%。(JAMA Netw Open. 2020;3:e2021677)
研究者表示,应作出更多努力来解决这些差距,特别是在市级和县级医院。
总体上,72.0%的患者在症状发作后12 h内到达医院,14.1%的患者使用救护车。与省级医院相比,市级和县级医院在症状发生后12 h内到达医院的患者比例更低(75.3%、70.8%和69.8%),使用救护车的比例也更低(19.4%、11.6%和12.0%)。
治疗方面,在总体患者人群中,再灌注率为57.5%,直接PCI率为46%。其中,省、市、县级医院的再灌注率分别为69.4%、54.3%和45.8%,直接PCI率分别为65.7%、42.2%和20.2%。
而在症状发生后12 h内到达医院的患者中,省、市、县级医院的再灌注率分别为88.6%、80.1%和72.6%,直接PCI率分别为83.8%、61.5%和31.6%。
研究者指出,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对并发症的顾虑、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医生的诊断不明确和临床经验缺乏。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医院均存在院内治疗时间的延迟,其中省、市、县级医院在30 min内实现入院至溶栓的目标比例分别为15.4%、31.0%和36.5%,在90 min内实现门球时间目标的比例分别32.7%、41.5%和29.7%。
在患者结局方面,数据显示,省级医院的院内死亡率为3.1%,而市、县级医院分别为5.3%和10.2%,差异达近3倍。而且这种巨大的差异在再灌注治疗和症状发生12 h内到达医院的亚组患者中也存在。
研究者认为,县级医院病死率较高与患者病情更重、使用再灌注治疗较少、医院救治资源(如CCU和导管室)不足有关。不过即使在校正这些因素后,差异仍持续存在,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导致县市级医院的死亡率较高,如医生的临床专业知识能力不足。
该研究纳入CAMI研究中108家医院的12 695例患者,其中省、市、县级医院分别3985例、6731例和1979例,平均年龄63岁。
#超能健康团##医师报超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