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绪康:《跨越“瓶颈期”的三个锦囊》

写作“瓶颈期”,几乎每个文字工作者都会遇到。文字工作者要正确看待,客观面对,内外兼修,力争尽快跨越“瓶颈期”。

第一个锦囊:积极调整心态,在正确面对中“增信心”。遭遇瓶颈期”,大体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身太胖,飞不出来;一种是瓶子太小,备受束缚。“瓶颈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浮气躁,踌躇不前甚至自我放弃。往远了说,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会遇到各种“瓶颈期”,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跨越“瓶颈期”,开辟“新天地”。摒弃急功近利心理,不贪多求快,一步一个脚印,在深耕细作上下功夫,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文章,力争写出更多的精品佳作。

第二个锦囊:加强理论学习,在厚积薄发中“强储备”。所谓“瓶颈期”,就是达到一定水平后,再想有个大的提高比较难,思路打不开,笔下写不出,内容无新意,领导不满意,自己很痛苦。究其原因,根本原因还是在自己身上,理论储备不够深厚,表达技巧不够丰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神通广大,可大可小,大可以遮云蔽日,小可以化作蜜蜂,看似无所不能。作为文字工作者,也要像孙悟空学习,遇到问题不抱怨,不找借口找办法,静下心来勤阅读,不断增强知识和理论储备,开阔视野思路,提高表达能力,为跳出“瓶颈期”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个锦囊:深化交流沟通,在文体转换中“找灵感”。要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跳出来,多品读文字高手的大作,逐字逐词逐句逐段研究,从大家作品中吸取营养、学习借鉴,从而开阔思路、提高水平。要敢于“自我露丑”,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请不同的读者提出意见建议,做出综合判断,看看自己的文章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从哪些地方着手改进?要善于跳出“舒适区”,熟悉的地方的没有风景,当在某一领域、某一文体上取得一定成绩,短时间内难以提高时,可以大胆尝试新文体,在不同文体的转换间不断激发灵感、拓展平台。

“瓶颈期”是把双刃剑,既有困惑,又有机遇。保持心理热度,增强知识厚度,拓展思路广度,跳出“瓶颈期”,达到“新境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