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95、00后的底线,叫“可以转正”
领英LinkedIn2小时前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Ling,36氪经授权发布。
你知道吗?
腾讯的暑期实习转正占校招70%的名额,花旗每年70%的全职都是实习生转正,安永每年超过80%的Offer都发给有四大实习经历的人...
几乎所有大厂的暑期实习都有拿到正式合同的机会,但是却并不容易。
我自己亲自带过和接触过很多实习生,观察到那些顺利转正的实习生,身上都有这5个特征。
主动出击,超出预期完成任务
无论公司和岗位,任何一个实习生,招进来之后,首先负责的必然是一些简单、琐碎、基础的执行和支持工作。
在短短的实习期里,你要如何证明你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或者潜力呢?
那就是超出他人对自己的期待,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主要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提高:
做得好;
做得快。
做得又快又好是最完美的情况,但如果能力有限,需要阶段性地及时反馈。让他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进度如何。

这样有利于他人发现自己的问题或者是让他人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
在学校里我们习惯听老师的话,要求的是服从,是大众化,它不鼓励任何超出指令的行动。
如果带着这种习惯和思维到职场中,反映到有些实习生的行为上就是推一步动一步。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按说的去做,不多也不少。
这个就是根深蒂固的学生思维了。职场看重的是什么?是独立自主,多动脑子,为人所不能为,一切以“高效”为目的。
那些最终能够转正的实习生,他们从来不会用空闲的时间刷手机,然后等待自己的上司来联系自己安排任务。
而是积极争取更加重要的任务,参与更加关键的场合,抓住机会还要创造机会!

我这里举两个比较优秀实习生的例子。
去年初,我招过一个实习生。当时我在跟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需要人手做数据方案。
把她招进来之后,我给了她一个模板,告诉她按照模板里的表格和内容把收集的数据填上去,三天后交给我。
她拿到手之后,没有立刻动手做,而是约了个时间,向我询问这个项目的概况、现状和进展,包括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对接方是什么人,我们关心和聚焦的问题有哪些。
我大略把能说的都说了,最后告诉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的话,可以请教哪几位同事,他们分别负责哪几个方面。
三天后,她交给我一份PPT。
这份PPT做的很令我满意,不但排版很专业,要求的数据一应俱全,还多做了一些分析和图表——大部分是我能够用得到、但是事先没有具体交代过的。这就是超出预期完成任务。
我后来问她,怎么会想到要做这些?
她说,我的思考逻辑是这样的:
这个项目是什么?这个方案处于什么位置?作用是什么?对接方可能会需要什么?会看重哪些信息。
带着这些问题,她又问了好几个相关同事,了解了一些简单的规范和技巧,再拿了几份以前的方案回家研究,学习它们的写法,加上自己的揣摩,最终整合出了这个方案。

说实话,三天之内能做这么多事情,并没有令我感到意外,但有这种格局,能够想到这些问题,能够用这样的角度和逻辑去思考问题,正是体现了一个正式员工所具备的素质。
还有一个积极主动的例子是我们部门曾经有一个小姑娘实习生,做事特别扎实。
等她离开的那天,她拿出了她所做的那些工作(都是最基本的工作)的流程记录,详细到每一个我们给她讲过的注意的点,还有自己的心得(比如如何操作更加简便快捷)。
这些东西没人要求她去做,都是她自己主动去做的。从那之后,每一个来的实习生只要看着她的流程记录和视频,不需要带就能很快上手。
这样的员工,有哪个雇主不喜欢?
所以,第一就是要积极主动。
分清哪些活该干,哪些不该干
有很多实习生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太积极主动了,接下的工作任务太多太杂,手忙脚乱,没分清轻重缓急,最后也没能做到令人刮目相看。
其中关键在于,接的活要足够多,让你显得态度积极;然后用及时高效的方式交付,但要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
小张是个名校的优秀学生。他一直到实习中期表现都不错,也得到了上司的认可,甚至在单独谈话中,暗示了他只要按照这个节奏效率继续完成项目,拿到正式合同很有机会。
听起来一切都进展顺利,但转折总是在人卸下警惕的时候悄悄到来。
虽然老板说的是,“只要你按照这个表现去努力,就能拿到合同”,但在小张心里,这句话四舍五入就变成了“恭喜你,你可以拿到合同。”
中期测评以后,他和老板交流的频率就明显变少,甚至连主动汇报进度也变得“偶尔”。他后来解释说,这是因为老板太忙碌,而且他认为老板一定知道他在做什么。
某一天,一个同事找到小张,先对他恭维了一番,大意是“我觉得你的表现很棒,期待你全职加入我们。” 而后请小张帮他一个“小忙”,去接一个看上去简单的任务。
小张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帮忙,还暗暗心想,这个小忙或许也可以之后写在简历上,然后就开始埋头工作。
没想到这个小忙,看似简单,但却耗费了他近二周的时间。
老板后来发现了他在做其他的事,就问了他目前自己负责的项目的进度。
结果自然是对进展非常不满意,而小张这个时候却试图以他帮助了别人的项目为由,解释为什么进度受到拖累。
老板最后回了一句:“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你自己要搞清楚”。
这时候距离实习结束还有2周左右,那得到前后表现不一致的评语,小张自然会觉得老板有点小题大做。
而且,他帮忙的那个项目也因为某些原因进度受到影响,他并没有得到任何感谢和评价,甚至开始怀疑,那位同事并没有将自己帮忙的事情告诉老板。
所以,活不是做的越多越好,在接受任务之前,先了解这些和自己核心任务的关系,并且维持和老板的频繁沟通很重要。
学会交流和问问题,真·刚需
实习生总是试图表现得自己无所不知,但其实雇主并没指望你一切都懂,毕竟你只是个新人。
希望你提问,但也希望提问的时机和方式一定要恰当。学会问问题,但请不要将发问当作自己的特权。
请花点时间好好准备你的问题,千万不要去问一个简单搜索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实习生,连EXCEL表格的最基本的公式也要问,那么你得到的回答有可能就是的“你百度一下吧”。
问的对象也要考量,不要去问项目主管去哪里领文具,拿门禁卡,如何报销交通费用这种能在秘书那得到答案的事情。
还有避免重复问同一个问题,有时候,实习生其实没搞明白他们的任务,但他们又害怕问得太多,想自己去把它搞明白。
结果三、四个小时之后甚至几天后,他们又回到老板那边,请老板把任务重新解释一遍。
小麦的故事可能更加让人感同身受。
她成功进入一家大公司实习,实习开始一周后,就有点焦虑了。她发现自己的老板并不怎么关心她,组长布置的任务也不明确,一时无法入手。

她尝试去和组长交流,想把任务的具体细节了解清楚,结果组长的回复非常简单:“你需要自己去弄清楚。”
她很郁闷,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到了中期测评的时候,老板对她的评价马马虎虎,她整个人负能量爆棚。
老板问她:“为什么你的实习项目没有什么起色呢?”
她说:“我遇到很多问题,但没有人愿意帮助我。”
老板耸耸肩说:“你应该对你自己负责啊。”
小麦郁闷极了,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直到有一天,她目睹了另一位实习生和组长的交流过程。
同样是实习生,这位实习生问问题的方式比小麦要更加的具体,而且能先说出自己的很多见解、展现自己做过的调研和思考,再去问组长的意见。

小麦突然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原来一直以来,她都没有学会如何和上级交流,更没有学会如何问问题,只是天真地以为,自己不论问什么,都应该被得到解答。
在大公司里,一个实习生,不能把自己当成伸手党,更不应该把别人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
可惜小麦悟到这个道理太晚,她的实习做的非常一般,除了少数几个同事,和其他同事们也都没怎么交流过,并不了解其他人都在忙什么。
而且她发现,当老板和组长再同她交流的时候,已经开始频繁发“好人卡”,祝福她以后会找到更好的工作,不再说什么改进意见了。
反观那位实习生,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还主动找上级要了新的项目,主动了解了别的组的进度,和每个人都混的熟络。
所以,积极沟通,在提问题之前,习惯搞清楚问题的背景,目标,可选择的解决路径,以及自己的担忧。
这样,同事会觉得你很有逻辑性,会观察,更会发现问题,这时候他更多的不是给你一个简单的回应,而是与你一起讨论或者引导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你的收获也会更大。
保证准确,展现新人的职业素养
我前面说过,很多派给实习生的任务相对乏味,甚至枯燥,但是雇主会期待实习生热情而高效地对待每项工作。如果老板要你查找海量数据,准确度是让别人记住你的唯一办法。
集中注意力、交付时反复检查,不要犯错。只有做好这些流程性的工作之后,才会派给你更有趣的任务。
尽管还是学生身份,到了职场,就要体现职业素养。比如不要迟到早退,穿着得当,表达沟通方式正式。学会控制情绪,正确对待负面评价。
不少实习生在遇到负面评价后,容易变得郁郁寡欢,抗拒或者逃避交流。但实际上,在职场上遇到负面意见简直就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如果大家都在恭维你,那才要警惕出了什么问题。
在遇到批评的时候,不要让情绪支配理智。最典型的一个做法就是将对事情的批评,变成对个人的否定。到了最后,一直对上司同事心怀芥蒂,反而耽误了自己获得成长的时机。
最后一点,已是老生常谈了,展现团队合作技能。
所有的工作特别是大公司需要的是团队合作者。你要擅长和人打交道,融入团队:

多参加社交,并对这份工作接下来几年可能涵盖的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比如和同事一起吃午饭,多和同期的其他部门实习生交流,公司的团队活动也要尽量参加。
好了,做好这5点,积极主动,分清任务优先权,学会沟通交流,保证准确和职业素养,展现团队合作技能,成为金牌实习生并转正并不难。
愿每一个职场新人,都能够走好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系信息发布平台,36氪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