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知乎、豆瓣:殊途同归?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如果回到几年前,国内的互联网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涌现出不少优质的平台和企业。当时在一众人尽皆知的互联网平台中,B站、知乎、豆瓣这三个体量较小的平台一直是很多用户心中的白月光,甚至是不少人的“精神净土”。
当时这三个平台内的氛围很美好和谐,甚至美好到有不少人认为这种社区氛围永远也不会改变。但是随着B站率先奔赴资本市场,知乎紧随其后登陆美股市场,豆瓣越来越“佛系”,此前的那些美好时光似乎也已经消失不见。
B站逃离B站
近几年来,B站无疑是走在了发展快车道上,不论营收、用户层面还是平台内容、调性方面都有很明显的成长,当年的“小破站”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多元平台。
近日,B站更是成功登陆港股完成二次上市,虽然上市首日就破发,但股民们的购买热情依旧不减,在港股市场中的市值已经超过3000亿元。另外,B站在美股市场中的表现也同样亮眼,虽然近期正处于低迷期,但是上市三年来依旧增长了十倍有余。
这自然和B站所构建的稳定内容社区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内容+社区+用户”的模式,让这三个环节互相促进,在循环中持续稳固B站的社区。这也使得就算B站一直深陷亏损旋涡,但外界也对其持续看好。
而能构建如今这种稳定的社区,也是因为近几年来B站不断在“逃离”B站。
一方面是在用户层面的“逃离”。起家于二次元,让B站在初期收获了十分稳定的一群核心用户,但是平台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扩充内容种类,吸引更多元的用户。这就会引起新老用户之间的冲突,也会拉低平台用户的粘性,然而想要成长的B站就必须要“逃离”原本的用户舒适圈。
另一方面是在内容层面的“逃离”。吸引来更多的用户,需要提供他们喜欢的内容才能为平台留住用户,而B站近两年来的破圈举动,在很短的时间内扩充了B站的内容,并且借助UP主激励,让越来越多的用户为平台贡献内容,但也在一定层面上“逃离”了原本内容。
然而不论是用户还是内容层面的“逃离”,都助力B站完成了从“小破站”到大平台的转型,也让B站的社区越发多元和稳定。
“迟到者”知乎
前不久,像是迷茫了好几年之后幡然醒悟的知乎,终于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并且成功登陆美股市场,成为“知识社区第一股”。
起家于知识问答的知乎在刚创立的时候,还需要邀请才能进入。而且当时知乎社区中汇集了诸多行业大佬,问答内容质量颇高。但是后来因为对用户的渴求,知乎逐渐开放进入机制。诚然,用户在几年内获得了明显的增长,但是内容质量却同样也有所下滑。
这让知乎走上了和B站相同的道路,想要成长就需要流量,为了流量和成长就不得不在内容上做出妥协。但是知乎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如果彻底放任内容质量下滑,那未来用户的流失也是必然,所以知乎对内容也格外重视。
首先是内容创作者层面的激励。问答社区顾名思义,有问就要有答,而答案又是构建知乎内容的关键,所以知乎通过扶持政策来吸引内容创作者。根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12月31日,知乎累计拥有4310万内容创作者,贡献3.53亿条内容,其中包括3.15亿个问答。
其次是内容展现形式层面的多元化。单纯依赖图文形式来展现内容,虽然会有逻辑上和表达准确性上的优势,但是也失去了一定的趣味性,而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音视频等更容易接受的展现形式才是用户的首选,所以知乎也在内容展现形式上下了不小的功夫。
最后是内容调性上的转变。如果对以前的知乎下定义的话,“精英知识社区”或许可以,但是精英毕竟是少数,知乎也不能指望着精英活下去。所以如今的知乎不再是专属于精英的社区,而有更加广泛的用户和内容,已经成为一个“大众知识社区”。
而知乎对于内容的重视,也加深了内容、用户、平台之间的关系,帮助知乎打造属于自己的内容社区,并助力其稳定发展。
“佛系”豆瓣不急商业化
在面对B站和知乎先后妥协,走上了商业化道路之后,有不少人发出了类似“B站变味了”,“知乎堕落了”的声音,而随着虾米音乐的关停,互联网世界中的“精神净土”似乎只剩下佛系豆瓣还在“坚守”。
纵观如今的互联网平台,上市之前的快手一直被外界打上“佛系”的标签,但是和豆瓣相比,快手的佛系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因为广告和平台调性不符而拒接广告投放,因为觉得电影票生意“太脏”而放弃了行业第二的地位,这些都是豆瓣发展中的所作所为。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外界才有“豆瓣不是公司,阿北不是老板”的论调。
如此看来,豆瓣似乎并不着急商业化,更不愿意参与到互联网平台对流量的争夺战中。但就是如此不着急商业化的豆瓣,其平台氛围却意外有层次感,而这也符合林阿北最初关于豆瓣“城市氛围”的设想。
城市的上层由那些把豆瓣当做自己精神世界痕迹的用户来构建。他们热衷于电影、艺术、书籍,豆瓣也只是他们记录自己精神世界的一个工具,他们关于书籍、电影的评论支撑起了豆瓣最让外界欣赏的评分体系。
城市的中层由那些把豆瓣当做内容平台使用的用户来构建。他们进入豆瓣只是想获取一定的知识和成长,对于他们来说,豆瓣平台里面的大小红人所生产的内容,是他们闲暇时间用来学习消遣的养料。
城市的下层由豆瓣小组中的千万用户来构建。对于他们来说,通过不同的好恶来找到共同乐趣的朋友,在一次次吃瓜和发帖中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他们是豆瓣平台内最活跃的存在,也为豆瓣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而正是通过这种“城市氛围”的构建,豆瓣平台的社区也在缓慢中稳步成长,慢慢吸引用户走进这个城市中去。
社区,才是最后重点
如此看来,不论是激进的B站还是迟到的知乎,甚至是“佛系”的豆瓣,三家平台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但是对于社区的构建却同样重视,而这样也说明了内容平台领域的现阶段重点,是有特色的社区构建。
这是因为,对于平台来说,社区的构建将会为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多的助力。
其一是保证未来的稳定的发展。构建出符合自己调性的社区,可以加速“内容+平台+用户”的循环,让越来越多的用户转换为平台的核心用户,从用户层面为平台创造出更好的营收。另外,社区的构建也是为平台日后的生态打基础,让平台的发展不再是无源之水。
其二是增加更多元的变现方式。社区加速用户的转换,而有了一定认同感的用户,自然会更容易“为爱充电”,平台内发生的消费次数也会被拉升。而且社区的构建可以帮助平台从循环的每个环节中发现商业价值,为平台创造更高营收。
如此一来,社区就成了这些内容平台的重心,而除了B站、知乎、豆瓣这三家,快手、抖音甚至小红书淘宝都在构建属于自己的社区,未来也寄希望于社区来创造更好的未来。
(0)

相关推荐

  • 互联网内容社区行业研究:二十年砥砺前行,步入发展黄金时期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陈筱.陈俊希) 核心观点 我国互联网社区经历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较强的变现能力.我国第一批图文类社区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形成,包括西祠胡 同.天涯社区.虎扑. ...

  • 谢邀!知乎回答不了商业化难题

    数据洞察,商业万象 如何在商业化与平台调性之间寻找平衡点,是每个内容平台都最关心的问题. " 文|吴明辉 编|王一粟 找到"商业与平台调性之间的平衡点"的难题一直都困扰着 ...

  • 消费决策,上知乎

    导语:买东西,去京东.淘宝:买前决策,去知乎.这可能是知乎希望给用户留下的印象.   新一年的618又要开始了,经过十二年持之以恒的造节运动,始于京东生日月的一次促销,已经扩展为不逊于双十一的全民购物 ...

  • 从知乎Q1财报,寻找内容社区的底层驱动力

    ©️资本侦探原创 知乎交出了IPO后的第一份答卷. 美东时间5月17日,知乎公布了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报: 2021年第一季度,知乎实现营收4.78亿元,同比增长154.2%: 实现毛 ...

  • 知乎向下

    1999年的冬天,19岁的周源在成都到北京的火车上与人讲起了他的理想,他说准备写程序到35岁,然后去研究天文. 对方摇头笑说,这不现实,程序员能挣多少钱. 当时周源心想,这不是关于赚钱的事,而是对世界 ...

  • 内容即服务,门户垂直化的救命稻草?

    垂直是未来,这个趋势很明确,现在,就连门户也在尝试做垂直化,大叔今天聊聊这个. 新浪育儿前几天在北京开了一个会,会上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门户的垂直频道除了传统的广告或公关的盈利模式外,将向服务和社群 ...

  • 在网站推广的道路中同样的起点,知乎豆瓣却走上了不相交的两条路

    众所周知,当初知乎与豆瓣同样作为中国互联网社区产品,在过往的十几年风风雨雨中同样面临过商业化困境和拥有同样的追求,但在最终的节点上两大社区却走上了两条不相交的道路,那么两大互联网社区究竟是怎样做出的网 ...

  • 时代如风,知乎不动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459篇原创 1 据说,问答社区知乎的线上系统是2010年12月20日凌晨3点19分20秒开始运转的,这应该是知乎最为准确的生日. 这个说法来源于周源在2011年2月15日发在知乎上的 ...

  • 知乎周源回应“大V出走”,但道理大家其实都明白

    以2016年作为分水岭,在此之前提到知乎,网友们大多还是一副神往的表情,甚至微博上有部分营销号,专门复制知乎上的高赞回答就能轻而易举地吸纳上万粉丝.但是在2016年之后,知乎的一句"谢邀&q ...

  • 启动上市程序,知乎如何从内容社区突围?

    "知乎的难题仍然是没有合适的的变现模式." 作者 | 语境 编辑 | 杨晶 12月23日,据"BT财经"报道,知乎正在撰写IPO报告和上市申请书,目前已确定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