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堇《玩古图》看明代文人的收藏审美
杜堇,字惧男,号柽居、古狂、青霞亭长,丹徒(江苏镇江)人,约活动于明代中期1465至1509年间。成化(1465-1487)初,应进士试不第,遂以文人及职业画家的身份寓居北京,亦往来南京、江苏等地,与当时著名的文人仕宦多有交游。此幅《玩古图》便是杜堇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描绘极为丰富,从侧面映射了明代文人“好古玩物”的时代风气。
明 杜堇《玩古图》 台北故宫藏
根据画史著录,杜堇兼擅人物、界画、山水、花卉;现存画迹则以人物故事画为主,除白描风格外,亦有继承南宋院体风格设色精致的工笔人物画。他的画作对明代中后期人物画影响深远,如唐寅的人物画风,便明显受到杜堇的影响。但可惜关于杜堇的史料内容并不多,我们不仅无法知道其准确的生卒年月,就连他原本姓“陆”还是姓“杜”都各有说法。
缺乏生平资料并不代表杜堇在当时是个籍籍无名的小画家。李开先《中麓画品》将杜堇列为一等;刘节、朱谋垔、何乔远等人则将杜堇与沈周、郭翊、吴伟并列为当时极富盛名的四位画家;韩昂《图绘宝鉴·续编》称杜堇“其山水、人物、草木、鸟兽,无不臻妙。由其胸中高古自然,神采活动,宜乎宗之者众”。杜堇现存画作均以人物为主,《玩古图》为杜堇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并反映了明代中晚期文人士大夫赏玩品鉴古书画器物的风尚。
画面的周围配有梧桐、芭蕉、湖石、芙蓉,这些正是明代所常见的园林植物。明末文震亨的《长物志》中就专门记载了明代居室及庭园的环境布置,松、竹、芭蕉、太湖石都是明代文人赏玩的对象,这些植物从侧面衬托出君子气质。将玩古移至庭院的场景也是明代文人们所喜爱的。
画中人物两两对应的关系十分明确,人物关系的建立使画面构图呈现出三条平行线,使整个画面和谐、完整。在用笔上,线条逆劲,顿挫分明,人物山石刻画细腻,有南宋院体之风。人物衣纹用钉头鼠尾描刻画,运笔流畅,变化丰富,画家技艺高超,所有物体表现出了不同的质地。梧桐、芭蕉等先用细线勾出,再用色染,绘画细精致。整个画面显得十分湿润,具有江南园林的特色。
据有关资料说明,《玩古图》为双拼巨幅,原画可能曾被装裱成屏风。图中内容十分丰富,正中间有两名男子,一主一客,主人坐在正面圈椅上,并且一腿盘坐着,俯身微斜看右侧桌案上的古玩,显得十分惬意和轻松。被邀请而来的客人正躬身査看古鼎器,神情专注认真。在他们前方左側,一名仆人正拿着画巻与棋盘走来,右側有一名女官手执圆扇,正在芙蓉假山之间扑蝴蝶。在画面的右后方,则有两名仕女正在整理桌案上的古董器物。
画中从家具到器皿皆雅致华丽,说明着主人的财富与品味,然此非杜堇意欲表现的重点。他在画上五行雅秀的款题,赋予“玩古”更严肃的意义:
玩古乃常,博之志大。尚象制名,礼乐所在。日无礼乐,人反愧然。作之正之,吾有待焉。 柽居杜堇。 柬冕征玩古图并题,予则似求形外,意托言表,观者鉴之。
从题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幅画的收藏者是一个叫柬冕的人,而对于这个收藏者的身份,没有过多的史料能够证实他为何人。
这段话直译为:玩古是一件普遍的事,玩古是为了通过玩物使人博古通今,玩物养志,了解古人的礼教规范。玩古是为了心胸开阔,维持礼乐,如果没有礼乐,人就无所寄托。杜堇的这段话是在极力说明画中所出现的玩古鉴赏的活动是十分高雅的,而不是仅仅在于玩乐与炫耀自己的。
杜堇认为若发挥“博古”的精神,透过详究古物的形制名称,理解寻索古代礼乐制度,便可将看似逸乐的耳目之玩,提升成如同孔子所言“好古敏求”的积极作为。画中长须文士蹙眉审视的专注情态,及其主要的品鉴对象并非一般琴棋书画,而是上溯三代的古青铜器,展现了杜堇寓道于画的特别设计。
1.炉 2.碗 3.洗 4.玉饰 5.方鼎 6.博山炉
7.金奁 8.壶 9.鬲 10.鬲 11.豆 12.炉
13.玉璧 14.兽炉 15.不明 16.不明 17.钟 18.不明
《玩古图》中所呈现的器物琳琅满目,除了墨绿色的青铜器外,另有白色、浅绿色以及带开片的瓷器、装饰繁缛的金器等。有学者把北宋吕大临的《考古图》、王黼的《重修宣和博古图》中的器皿和杜堇画中的器物做了相应的对照。
通过将器形、装佈图案的纹佈、布局等细节与古器物图谱或各朝传世器物进行对比,会发现杜堇所绘的器物与夏、商、周三代或汉、唐盛世的古器物类似,但总夹杂着些许佚离时代风格的地方。推测杜堇画中这些器物的形象,可能是依据后世所制的仿古器所绘,也可能是杜堇按照自己原本对这些器物的认识,再掺入些许想象和创意的结果。
对于《玩古图》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一时期,首先是因为当时明人已好古成风。宋代吕大临《考古图》的流传,为明人尚古的思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有研究表明,明代文人士家最喜欢收藏的古玩就是青铜器和古代画作。
明末的董其昌也在《骨董十三说》中给出了明人好古的看法:“先王之盛德在于礼乐,文士之精神存于翰墨。玩礼乐之器可以进德,玩墨迹旧刻可以精艺。居今之世,可与古人相见在此也。助我进德进艺,垂之永久。”因此,他认为古董是今人与古代贤者思想交汇的媒介,把玩古青铜器可以了解先王的德行,鉴赏字画可以体会文人贤士的精神,进而与古人交流,向古人学习。这与《玩古图》中杜堇的题款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点是明代中期,苏州地区发达的手工业使江南地区经济空前繁盛,这为南京地区丰富的物质文化生产和艺术发展提供了可能。富商和缙绅阶层已俨然跃居市井文明的轴心地位,他们的喜好和追求直接牵动了艺术形态的发展导向。在明代许多留存至今的玩古题材画作中,杜堇的《玩古图》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另外,关于《玩古图》中收藏者和鉴赏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学者们经常讨论的话题。从题款中我们可以知道,最后得到这幅画的人是柬冕,所以坐于画面中心形体最大的男子可能就是作品的定购者東冕,而画中正撤开一个青铜器盖严肃观看的长须老者可能是東冕请来的鉴赏家。值得注意的是,鉴赏者的体型是小于主人的。在其他明代博古题材绘画作品中,虽然人物的形体大小也有刻意为之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只存在于鉴赏、雅集者和仆人、侍妾之间,代表宾主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而《玩古图》中,柬冕坐在上方,鉴赏者站立在旁;柬冕闲散地坐着,老者眉头微皱地鉴定着,柬冕有着一种从上而下的压迫感,老者是拘谨而小心的。他们的神态和动作的差异说明宾主之间并不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表面上看似二人一起玩赏古董、书画,实际上这位鉴赏的老者是被叫来给柬冕的收藏做鉴定工作的。
但总体而言,这位柬冕必定收藏了不少鼎彝古物,可能有所认识但研究不够深入。但至少他是热爱古物的,因此才会特别以《玩古图》为题请杜堇作画。杜堇也及得体地在题识中赋予“玩古”严肃的意义,认为若由纯粹的“玩古”,提升到“博古”,透过详究古物的形制名称,理解探索古代礼乐制度。
据说杜堇“勤学经史,稗官小说罔不涉猎”,颇具学识,又能创作文雅典丽的画作,无怪广受当时名士公卿的欢迎,成为名噪一时的大画家。从杜堇的《玩古图》中,我们不难看出自宋朝盛行的“好古玩物”社会风气到了明代依然在沿袭,这为我们了解明代初期的社会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图像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