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网视导读:海棠花开,清明又至,陈建斌导演的电影《第十一回》4月2日如期上映。看海报色彩浓烈,冲突性极强;看人物,灰头土脸,喜剧感十足;看卡司,阵容强大,搭配新奇。观众抱着好奇在电影院一进一出,用眉头皱出了一系列问号。

抛开电影本身,就说文艺片这个类型一直缺乏市场,叫好不叫座是常态,艺术和商业无法平衡,观影门槛高,观众反映看不懂还特闷,成为了一众文艺片的标签。《第十一回》未播获奖,豆瓣评分8.2,但上映后票房成绩不佳,不及陈导期待的2亿回本,小众文艺难以突破大众壁垒,不幸再次命中。

但此次的《第十一回》,让看不懂、闷和小众的定义有些混淆。

01
故事讲明白了么?

《第十一回》用章回体结构的形式为故事进行了划分,主要讲述了一家剧院准备将一桩丈夫怒杀妻子和奸夫的杀人案改编成话剧搬上舞台。杀人案丈夫原型马福礼来到剧院讲述了当年的事实真相,希望话剧能重新排演。紧接着围绕话剧怎么演各方势力交错碰撞,马福礼一家和剧院的故事也热闹上演,一边是生活一边是舞台。

故事结构清晰,还用标题预告式总结,概括内容导演已经做了,但提炼主题,寻找文章中心句的工作一定要导演来做么?是否可以观众自己来,例如山水画的留白,这个空间留给观众想象。

单说观众取向,到底是想要一个更直接明了的故事和答案,还是一个问题的抛出,一段故事的呈现,是否愿意接纳更多种影片类型,是否相比于怕导演讲不清楚,更怕自己看不清楚。

02
不闷了,但还是没看懂

我们进入马福礼的世界,跟随他的迷迷糊糊一路向前。人物设计上,马福礼没有杀人却为了面子,宁愿承认杀死妻子和奸夫,坐十几年的牢,还心甘情愿,这个人够傻够倔够有趣。人物关系上,打人摔筷子的悍妇,未婚先孕的女儿,一会儿信佛一会儿信基督的屁哥,满嘴理想尊严的律师,谁都能把马福礼支使的团团转,每一处对垒都剑拔弩张,有生动之处。剧情一来一回像乒乓一样,看的热闹。

再加之卡司阵容,观众十分熟悉。但票房成绩仍不如预期,所以拦路虎依旧是思想和潜在舒适圈,我们是拒绝陌生化,如戏剧的表达,还是在拒绝复杂和深刻。

到底该看哪部电影,哪部是好的,和马福礼一样观众也很迷糊。

03
更贴近生活,却是小众?

影片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炸油条为生的一家人,面对生活的波澜,急了就打,受欺负就去撒泼,家人间没有太多走心的交谈,彼此的真心都化做行动,和解的姿态是一起吃饭,感谢爱人的方式是睡觉时的不经意拥抱。马福礼一家代表了生活,尽管没有戏剧生动有波澜,没有伟大的爱情需要歌颂,却在无声处动人,没有深刻的思考,就笨拙的向前实践着怎么活。

一种愁苦的,常皱眉的脸庞似乎是父母辈,也是这一代的你我。往往电影对生活和大众描摹的无限接近总让人惊讶却难以引起大多数人共鸣。

陈建斌曾在访谈中提到自己拍的故事太复杂了,人们似乎不需要这样复杂的故事和电影。如果观众们并非只想将电影当作一种消遣式的娱乐消费,也需要更多在放松精神世界之余也能有一些思考的作品,那这份期待既需要观众主动的关注,也需要各位导演让观众愿意打破舒适圈,更大范围的接受并喜欢文学性艺术性更强的作品。未来多种电影类型的绽放,仍是需要继续努力的课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