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华 ‖《古今乐游原》跋

王长华,男,汉族,甘肃陇西人,1968年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双本科学历。1994年,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2003年,兰州大学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现供职于一家媒体。先后在人民网甘肃频道、新华网甘肃频道、《中国社会科学网》、《杂文报》、《杂文月刊》、《甘肃经济日报·阅读周刊》、《人民之声报》、《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共识网》、《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网站》等省内外报刊、网站发表杂文、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新闻、评论、报告文学作品多发表于《人民日报》、《炎黄春秋》、《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报告文学》、《传记文学》、《中国律师报》、《中国改革报》、《中国工商报》、《中国中医药报》、《民主协商报》、《甘肃法制报》、《陕西日报》、美国夏威夷《中国日报》等国内外报刊。现为“罗锦堂学术陈列馆”总策划。

作品欣赏

《古今乐游原》跋

佛家把人与人的相识称为“结缘”,并把非常亲密的人际关系称为“上缘”,这是极有智慧的。

以此为标准,笔者与陈维礼先生的相识,也应该是一种“上缘”了。

今年已91岁高龄的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罗锦堂先生,是笔者的甘肃陇西籍同乡。他由于在元曲研究和佛学方面的卓越造诣,在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但由于罗先生久居海外,国内对他取得的巨大学术成就还知之甚少。由于同乡的关系,再加上笔者对罗先生的道德文章的仰慕,近年来,笔者有志于罗先生学术成就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传播,且做了一些工作,并联系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在该校网站上为罗锦堂先生开设了学者专栏。

另外,笔者还想,罗锦堂先生著作等身,但他的学术著作,都是在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出版的,而且都是繁体字,竖排版,对于大陆地区的读者来说,阅读参考起来都有许多不便。罗先生的著作如果能够在大陆出版,那将是一件惠及学人的大好事。

2014年秋,笔者的陇西籍诸友谈起在西安结识陈维礼先生的过程,并叙及陈维礼先生,有出面佐助罗先生著作在大陆出版的愿望。闻听此讯,笔者欣慰有加,因为这是我多年来的夙愿。

此后的两三年中,笔者与陈维礼先生的交往多了起来。

其实,这两三年间,由于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陈维礼先生的事业,正在遭受着严冬的考验。但是“霜重色愈浓”,越是在艰难时期,越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毅力。陈维礼先生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时期,还尽心竭力,致力于罗锦堂先生的著作在大陆地区的出版。这一点,不是许多经营企业的人能够做到的。

2017年4月,罗锦堂先生的大著四卷:《元杂剧本事考》、《中国散曲史》、《北曲小令谱·南曲小令谱》、《明代剧作家考略》,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

其间,陈维礼先生从中斡旋,内外协调之功,所有从罗先生著作中得到受益者,都应该铭记心间!

陈维礼先生在西安交通大学就读时,所学专业是机械制造;多年来,他把企业做得风生水起。这样的履历,和他平常谈吐之间深厚的人文学养,怎么也联系不起来。

但是,三年多的交往,他不止一次地跟我谈起过,他的人文素养,其实来自叔父和岳父两位长辈,他们都是富有人文情怀和文化修养的长者。耳濡目染,自然受益匪浅。

陈维礼先生善于从日常生活和经营管理中悟出一些“道”来,这一点,也不是所有的企业家和以研究为职业的所谓“学者”,所能够比拟的。

日常生活中,固然有许多“技”、“艺”、“术”的东西,但要把它们提炼到“道”的层次,没有相当的哲学素养,恐非易事。

陈维礼先生在乐游原馆舍内的一面墙上,悬挂着六位当代大贤的画像,分别是:霍松林、罗锦堂、楼宇烈、张岂之、石兴邦、高尚全。这六人都是当今学界巨擘,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内坚持了多年的学术深耕,成就斐然。

陈维礼先生把他们视为心目中的偶像,这绝对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深深地服膺于他们的道德文章。

除了这六位堪称大师级的学者外,乐游原上还接待了当今社会各界的诸多名流。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站长火炎先生,与陈维礼先生是多年至交。他曾在一次酒酣耳热之际,盛赞陈维礼先生“义薄云天”,并称之为“及时雨”!足见陈维礼先生在“江湖”上的地位,是何等崇高!火炎先生还对陈维礼先生多年来对乐游原文化的守望和坚持致以敬意!并勉励说:一定要坚守下去!绝不退让!

是啊!放眼神州,那些浓缩和凝聚了华夏传统文明精神的象征物,不知还剩下多少?

乐游原是一块精神存在,它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何等的巍峨庄严!从唐朝一直到延续到现在!尽管它的周围高楼林立,从地势上观察,它早已经成了一块“洼地”,但谁又能够漠视它作为文化象征物的精神高地的意义呢?

山西作为文物大省,其地面上保存了70%以上的能够称为文物的建筑。以平遥古城为例,若不是当年罗哲文、阮仪三等先生的大声呼吁,这座“刀下留城”的世界文化遗产,恐怕早就被野蛮地开发成房地产了!现在,每天都有许多北京人,乘着高铁,不远千里,来到山西,参观和膜拜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人们不禁要问,北京城古老的东西多的是,早就被你们拆得所剩无几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对于古老文明的摧毁,当政者固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我们作为后代子孙,对于祖宗们含辛茹苦的创造,是否存有敬畏之心?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

陕西西安,其文化地位,更是不亚于山西。

乐游原的文化地位,更是无比崇高!如何保护和利用这笔精神文化遗产,应该是和陈维礼先生一样的同道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值《古今乐游原》一书出版之际,写下这些话,也是对乐游原文化的一种坚持和守望!更是对陈维礼先生的殷切期待!

2017年5月6日

时值丁酉年立夏日

(关注ID:wang2050164243)

(书香雅韵欢迎您)

书香雅韵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激发民族奋进力量

(0)

相关推荐

  • 读杨继胜先生《陇西古今楹联选》

    2020年第151期||总第582期 艺海风│582期 一脉相承  生生不息 --读杨继胜先生<陇西古今楹联选> 王长华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焚膏继晷,搜先贤遗墨灼灼耀其华: 缀珠串玉, ...

  • 陈益峰: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事情,对地理先生的启示

    文/陈益峰 昨天,2020年5月22日上午,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日子,甘肃白银举办的一场马拉松比赛遭遇极端天气,在172人参加的百公里越野赛中,竟然有21人遇难,其中包括多名国内越野跑的顶尖选手. 这件事 ...

  • 【联逢对手】第299期优秀对句选录(甘肃 陈宝林)

    [联逢对手]第299期优秀对句选录(甘肃  陈宝林) 出句:补拙以勤,后进突围凭后劲:(甘肃  陈宝林) 机关:后,重字:后进/后劲,谐音. 最佳对句(1比) 对句:求知似渴,优生努力更优升.(辽宁  ...

  • 空厂:方介堪双面印的得与失

    永嘉印人方介堪,民国(1912-1949)时期鬻书刻于沪上,名声甚噪.伊尤工篆刻,到"二弩精舍"赵叔孺之门墙,又以名门弟子驰誉.复以邻居关系结识经亨颐.柳亚子.何香凝等上海滩上的名 ...

  • 储兆文 ‖《古今乐游原》自序

    作 者 风 采 储兆文,男,1965年生,安徽舒城人,古典文学与建筑文化学者.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读本科.硕士.博士,曾就职于进出口企业.金融行业和电视媒体,现任教于西安 ...

  • 王英军:《乐游原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

    渭水秋风,原名王英军,陕西省西安市人,作品多发表于各大知名文学平台,有诗作收录于中国文化部核心期刊<赤子>.<中国当代诗百家>等.现为世界传统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华诗赋网.中 ...

  • 晨雨声工作室||王长华:秋游宁波东钱湖

    2018年第118期||总第230期 极目云天舒 秋游宁波东钱湖                    王长华 风雅东钱湖,极目云天舒. 绿野闻稻香,清溪濯豆蔬. 雨润山黛色,日晴晒番薯. 十里荷花香 ...

  •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 | 清时有味是无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释] 吴兴:即今浙江省 ...

  • 孙玉文:李商隐《乐游原》 “只是近黄昏” 的 “只是”

    李商隐<乐游原>"只是近黄昏"的"只是" 孙玉文 摘要 李商隐<乐游原> "只是近黄昏" 中 "只是&qu ...

  • 王长华||伟大的文明是兼容并蓄的

    2021年第034期||总第673期 艺海风│673期 伟大的文明是兼容并蓄的 文/王长华 西北大学原校长张岂之先生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与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 ...

  • 王长华||清凉世界

    2021年第043期||总第682期 艺海风│682期 清凉世界 王长华  文|影 南五台景区已被确定为"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如果说坐落在秦岭北麓终南山下的"五台留村& ...

  • 乐游原上的黄昏

    王倩 关于我在乐游原上青龙寺边工作的那五年的记忆一片朦胧.而那个黄昏,总时不时从迷蒙中清晰地浮现出来,像幽暗背景中显出的湿漉漉的白色花枝.那是某个三月末,微雨后,空气像柔软的玻璃,青龙寺最深处的方庭里 ...

  •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翻译和赏析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古诗全文如下: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前言]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