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临写动作要诀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书法碑帖中的经典,全碑由怀仁集王羲之真迹而成,是学习王羲之行书不可或缺的一本碑帖,笔法方圆兼备,灵动多变。本期对《圣教序》中的笔法进行分类阐述和详细分析,解析其中的奥秘。
笔法是学书者最注重的训练技巧之一,笔法的学习影响着行书能否顺利入门。那么,王羲之行书的笔法是怎样的呢?
王羲之行书在笔法动作上虽然连续性较强,变化丰富,但也有规律可循。就动作的方式而言,执笔书写时需要指、腕、肘三个关节配合活动,三个关节的动作幅度因字的大小而各有不同。那么怎样练习这些动作呢?我们以《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以下简称《圣教序》)为例,在例字中选取相关动作对应的笔画对笔法进行阐释,以对学书者在行书学习上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 右回旋型圆转
右回旋型圆转,即在笔势方向上为顺时针回旋的圆转用笔。与之相应的书写动作多为指腕向右半圈做弧线运动。
右回旋型圆转示范
虽然在实际书写中没有如图那样完全一致的用笔,但在一些字的局部转换或点画承接上多有笔势暗合之处,如《圣教序》中的“妙”“波”“习”“有”等字的部件。需注意这种转换处容易出现偏锋横抹的现象,在书写时需要把握好绞转与提按的动作幅度,中锋用笔,使线条圆劲遒丽。
“妙”“波”部件解析
“习”“有”部件解析
二 右回旋型方折
这种方折用笔与右回旋型圆转的笔势较为接近,只是在转换处化圆为方。
右回旋型方折示范
在书写动作上多为左右倒腕摆动,但此处方折的笔法略有差异,右上角处多为顿折调锋,左下角处多为侧提翻折。如“多”“弘”等字。在连续折笔的过程中,笔锋易偏侧、扁、薄,须注意在折点处调锋。要笔到意到,才能使线条始终力贯其中,张弛有度。
“多”“弘”部件解析
三 左回旋型圆转
左回旋型圆转,即在笔势方向上为逆时针回旋的圆转用笔。
左回旋型圆转示范
与之相应的书写动作多为指腕向左半圈做弧线运动,如“物”“先”“故”“皆”等字的部件。由于多数人为右手执笔写字,而这一类用笔的动作为反手逆势,所以书写难度略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其动作要领。此外,左回旋型圆转所涉及的线条多数为笔画之间的连绵映带,并非实在笔画,在书写时要把握好笔画与牵丝的主次关系,避免过于缠绕流俗。
“物”“先”“故”“皆”部件解析
四 左回旋型方折
这种方折用笔与左回旋型圆转的笔势较为接近。
左回旋型方折示范
在动作上多为左右倒腕摆动,但以左上翻腕推送为主。右上角的转换多用翻折法,使笔锋变换锋面,然后再向左下行笔,在翻折处前后两画会有重叠押笔的特征,如“高”“庸”“序”等字的部件。
“高”“庸”“序”部件解析
五 混合型转换
在了解了以上四种不同的笔法转换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技巧还不足以解决大多数字的用笔问题。因行书结字与笔势连带等因素影响,在实际书写中的用笔多为以上四种形式的穿插组合,有方折圆转兼用,如“分”“引”;也有左右回旋组合,如“物”“步”,我们把这种复杂的用笔称为混合型转换。混合型转换的笔画形态虽然变化多样,书写难度也较大,但其本质上的书写动作都是在以上四种转换笔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对这些基本运笔动作的训练与掌握尤为重要。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动作技巧后,才能理解行书与楷书笔法的本质区别,进而才能表现出王羲之行书精妙绝伦、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
“分”“引”部件解析
“物”“步”部件解析
六 转换笔法的变化
转换笔法与笔势使转息息相关,不同的用笔会产生不同的笔势。《圣教序》中对相同字、偏旁或点画部件,会运用各式转换笔法以丰富其书写笔势,从而避免用笔的雷同。如“扌”“古”“木”旁的横竖承接有的为左回旋笔势,有的则是右回旋笔势。
“扌”“古”“木”旁横竖承接为左回旋笔势示例
“扌”“古”“木”旁横竖承接为右回旋笔势示例
在《圣教序》中,这种笔法变化不仅体现在某一点画或部件上,在一字之内甚至是字与字之间的章法上也有所体现。如“林”字中两个“木”的横竖承接用相反的转换笔法避免了书写方式的单一顺绕。“摄”“扵”二字的“扌” 也运用了不同的转换方式,使得上下两字的相同偏旁在章法关系上“和而不同”。
“林”字笔法转换示例
“摄”“扵”二字的“扌”笔法转换示例
笔法的变化不仅可以避免书写方式的雷同,还对字的结构甚至章法产生影响。王羲之行书这种雄奇跌宕、萧散超脱的晋书风神,也正是由种种笔法所衍化,最终汇聚成大气象。《圣教序》中的笔法技巧十分丰富,本文仅以转换笔法为分析对象,以期对笔法学习的视角有所转变。虽然未能全面准确地概括,但希望可以带给学书者不同角度的思考与启发,进而对今后的创作实践有所帮助。
本文节选自《书法教育》(研究版)2020年第叁期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笔法管见》
作者:李辉
《书法教育》(研究版)2020年第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