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肌梗死发作,除了服药控制“三高”,还要避免这些诱发因素

一位60多岁的男性,因为严重腹泻被家人送到医院。但是医生在检查的时候,发现他还有心前区剧痛、胸闷、憋气,身上大汗等症状。经过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通过介入手术置入支架后,最终转危为安。

家属有些不理解,为什么拉肚子还能拉出“心梗”?医生解释说,腹泻会导致严重的脱水,使血容量骤减,会造成冠状动脉血流量锐减,使心肌缺氧、缺血。如果患者之前就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就有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一、因为不想浪费菜而遭的罪

后来了解到,这位老人过年的时候与家里亲戚聚会,做了一大桌子菜。结果菜没吃完,他不想浪费,所以没舍得扔,于是自己留着慢慢吃。时间久了,菜放坏了,结果就导致了严重的腹泻,进而又引起了急性心肌梗死。

这位老人有1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没有进行规范的治疗,自己说一年前就感觉活动的时候感觉胸前隐痛,休息后才能缓解。后续的检查中,发现老人的血脂、血糖也超过了正常范围,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冠状动脉狭窄已经超过了50%,已经进展为冠心病了。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绝大多数的心肌梗死,都是由于冠状动脉中的粥样硬化斑块破溃而导致。因为粥样硬化斑块表面上覆盖着一层纤维帽,不是正常的动脉内膜,有些纤维帽的厚度较薄,容易发生破溃,会诱使血小板发生聚集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的堵塞

而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与“三高”密切相关。比如说这位老人的高血压,会造成动脉内膜的机械损伤,胆固醇就会从损伤处进入动脉内膜中,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血压越高,对动脉的损伤就越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也就越重。

过高的血糖也会对动脉内膜造成损伤,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高血糖的糖尿病,已经被医学界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意思是说,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危险程度相当,也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而且糖尿病患者也更容易患冠心病。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因素,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就是形成斑块脂质核心的“原料”。LDL-C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就会越快,程度也越重。如果通过药物控制LDL-C在较低的水平,则可以使斑块逆转。

除了“三高”之外,吸烟也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在发作急性心肌梗死的中青年患者中,吸烟是主要的原因。还有肥胖、酗酒、缺乏运动、遗传等,也是危险因素。

三、避免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

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的人,或是已经进展为冠心病,并不一定会发生心肌梗死。事实上,发生心肌梗死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的冠脉斑块都很稳定,每天随着心脏跳动10万次也不会破溃。斑块的破溃,通常在某些因素刺激下,才可能发生。

1、情绪激动:情绪激动是较常见的原因,患者在暴怒、紧张、恐惧等激动的情绪下,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就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导致斑块的破溃而发生心肌梗死。

2、剧烈活动:剧烈活动、猛然发力、过度劳累或是用力大便等情况,会使心脏负荷突然加大,耗氧增多。原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供血能力不足,容易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小动脉痉挛,进而诱发心肌梗死。

3、温度骤变:在冬季严寒或是夏季闷热时,受温度的影响,体内血管会产生收缩和舒张的相应变化,也可能导致心脏供血能力下降,出现心肌缺氧而诱发心肌梗死。

4、不当饮食:暴饮暴食或是过饱饮食,会使血液大量向消化道集中,导致血压下降,心脏供血减少而发生心肌缺氧。还有食道与心脏相邻,如果进食大量低温饮食,也可能会刺激冠脉收缩,诱发心肌梗死。

5、疾病影响:在发生严重腹泻、呕吐导致脱水,或是外伤出血,剧烈的疼痛、严重的感染会导致休克状态。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心脏输出量锐减,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肌梗死。

所以说,有“三高”慢性病的人,要保持规律服药控制疾病,预防发生心血管意外。平时还要注意避免诱发心肌梗死的诱因。在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如果超过15分钟不缓解,要警惕出现了心肌梗死,要立即拨打“120”就医治疗。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