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我对年龄有哪些新的认知?
01
今年12月,就要步入36岁了。
似乎还不太相信这个数字,总觉得刚三十出头的哇。
18岁,听到20多岁的人唱流行歌曲,脑海里想,这么个年纪,怎么还哼年轻人的旋律。回想起来,多么带着有色眼镜的想法,对年龄的认知有很多偏见。
22岁,求学之余,也参加了社会实践,认识一些27、8岁的人。当他们报年龄时,我依然有种莫名的时代隔阂感。好大呀,就像横亘着一条长长的岁月之河。
今天看来这想法也好傲娇,或带着不知哪里习得的概念,或是烙印在潜意识的认知偏差。
工作后,有机会接触各个年龄阶段的人。
2008年,在语言培训机构工作,当时学英语热是风潮。有一位销售姐姐,业绩很好,东北人,娇小时尚的身材下,是强悍的内心。她总是很有底气地和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当时她30岁,单身状态。回想起来,当时竟真的觉得她年龄很大了。
22岁的我,把30岁想的遥不可及。那时的我,处于“恋爱脑”的狂热状态,除了工作之外,时间精力几乎全部用来感受爱情。
2009年,24岁,早早步入了婚姻。一腔热情为爱南下,奔赴他求学和工作的城市。1年后,爱的结晶,女儿诞生了。
2011年,娃1岁,我进入新的工作领域,结识了良师益友Jenna,是我在企业国际部的直属领导。
当时她34岁。面试时,她甚至组织了各国的朋友来担任面试官,进行考核。她律师出身,曾赴英国求学。她的果敢个性和思考力,让我非常受洗礼。
冥冥之中,我也在她的影响下,去了伦敦求学。当年26岁的我,评估“34”,第一时间贴上的标签是“人到中年”。
10年前,我想很多人估计和我是一样的自动化评估。
Jenna的爱情比较传奇,她老公是荷兰人,来自国际NGO组织,与她相差19岁,在非洲也共同经历了很多难忘体验。Jenna精力充沛,打太极坚持多年,后来又在古琴之路持续精进。
今天的我,回看Jenna的34岁,那么青春热烈,推翻了我当年对年龄的认知局限,那种未经思索的,下意识的判断。
近30岁时,我在英国开启了一段学习之旅。风华正茂的中国留学生们,看待我的年龄,一如我当年,傲娇地看待30岁。
她们吃惊地听到我报年龄,真实地说,我们都很少和你这个年龄接触过。6岁左右的差距,就像隔了俩代沟啊。瞬间有种变成中老年的感觉。心理年龄这个概念,真的很有意思。
仔细想想,她们为什么和我,都有着类似的感受?我们在传统中的一些认知,似乎是跨越年龄、文化,一直相通,未曾改变,或许可以称为刻板印象。
观察身边的留学生,有位是来自非洲的记者,39岁“高龄”,风风火火,在课堂中专注聆听,随时提问,发言也是非常犀利有见地的。
有次,我在小镇上的图书馆,遇到65岁的意大利女士,她腿脚略陂,背着双肩包,去参加英语角的学习。眼神里满满的好奇感。那一刻我也在她身上看到“忘龄感”,年龄不算个事儿,去追寻喜欢的、愿意付诸努力的事情就好。
一路上,遇见了很多人,各个国家的,年龄的,我在她们身上,往往会看到不同的生命状态。
前几天我在北京的鞋店试鞋子,营业员很专注地介绍,后来闲聊起来。她之前是老家的小学老师,来京后因学历局限,面试到商店当售货员。她对于工作非常有视野,依据客户的形体,去推荐适合气质的鞋子,也在网上学习各种审美搭配,在抖音看提升客户体验的方法。
她平时会去爬山,一问年龄她已经51岁了,认为自己刚迈入中年的行列。我在她身上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青春气息。
我有一位很少见面,却一见如故的姐姐,她今年45、6岁的年龄,但在她身上,你能感受到女性的丰富性、立体性,就像水一样圆润,也像茶一样香醇。
我感觉她既可以活出“小妖精”的俏皮和可爱,也有“大女主”的独立和果敢。
02
今天的我,对于36岁,这个数字,也有了崭新的理解。
36岁,是我能想到的“黄金岁月”,抑或叫做“黄金年龄”。
我认为它属于青年阶段。它在迈向中年的过程中,比20多岁有了更丰盈的生活阅历,比50岁的生理年龄具备更年轻的身体机能,活力。
对我而言,我在前面35年的生命体验中,有过很多美好的时刻,也有很多挫败或者自我否定的时光,就像一面真实的镜子,让我完整、如实地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我发自内心的善良、为他人着想,特别敏锐的共情力。以及我身上需要修正的特质,比如会过度考虑别人感受,而没有坚守值得坚守的原则,老好人附体。
吃过亏、耗费过心血精力,我才从实践中深刻懂得道理,让人格得以在磨砺后更加完善。
对于亲密的人,容易着急发怒,也是在深刻领悟中学会如何真正去表达,而不是一味打着爱的名义去索爱。
各方面的觉知,好像都是在36岁时,渐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心智越来越轻松。轻松这个词其实不是那么轻松可以获取的一种心境。
它是在经历哪怕是复杂世事后,依然笃定相信美好;是从庸常生活里,提炼出好奇和有趣的能力。
很可惜,在有些比我年龄小的人身上,我发现她们好似消耗了热情的活力,眼神里的疲乏是持久的;也很欣喜,在70、甚至80岁的忘年交身上,依然能看到远超于我的一种青春光芒。眼神是活泼的,充满神采的。
这就是一种有趣的、值得深思的现象。
如何能调适压力?如何能让人格更加独立?如何能让心智更加完善?如何能面对真实的自己的需求?年龄的背后,其实关于深刻的自我认知。
我们可以去破除类似当年的迷思,刻板地认为带着年龄的标签,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比如你想到50岁,是开始老气横秋吗?是感叹自己要老了吗?
越来越发现,36岁,就像一个新生的起点。好像蝉,蜕了一层壳。好像茧,开始破茧成蝶。这种状态让人惊喜,也让人清醒。
少了很多稚嫩的“作”,多了一些明朗的“爱”;少了很多对于年华逝去的无奈,多了些许接纳时光的坦然。
少了胡思乱想,多了通透豁达;少了忧伤烦乱,多了简单清爽;少了沉重枷锁,多了勇气果敢。
36,很美妙的数字,它意味着一轮新的、带着好奇的、蜕变的年龄。
更加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人性的曲折幽微不是简单粗暴的概念去定义。
更加喜欢和亲人们相处,感受跨越文化、思维方式的爱的表达。
更加敢于直白地说出自己的需求,而更少以怒气或隐忍面对冲突。
更加接纳孩子身上的缺点,因为他们是来度我们成长的小天使。
更加平和地看待生活的馈赠,哪怕有的包裹着并不美的外皮。
更加沉静地应对不确定性,因为它们本就是人生的常态。
更加享受幽默,因为幽默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它让人透过世事不易,也能够及时享受欢欣。
更加爱上和美相关的事物,它们让庸常碎屑的生活,变得熠熠生辉。
更加注重身体健康,从吃好早晨的每一餐开始。
更加喜欢真实的自己,悦纳自己,这是爱一切外在的力量源泉。
更加爱值得去爱的人,感受到“爱”是一个动词,是以对方需求的方式去给予。
这让生命更加完整和丰富。
更加花心思提升我的精神和外在颜值,它让我走在通向优雅美丽的路上。
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也相信美是值得付出时间成本的。
我可以坦诚是爱美的,而不是爱“臭美”。减少一字,顿觉舒坦。
美是我们的权利,怎么能说是“臭”呢。
更加独立思考,减少媒介狂轰乱炸的信息干扰,被消费主义裹挟是需要觉知的。
更加珍惜忘年挚友,与她们的每次对话,都是灵魂的一期一会。
这些“更加”,叠加成生活馈赠的礼物,在经历过无常、挫折、磨砺之后,让我学会保持人间清醒,少了自怨自艾,多了对生活的发自内心的感恩。
一连串打下多个“更加”,心里也清楚,理性的声音是一方面,在情绪中,我依然会有悲伤、不满、愤怒、愧疚,它们也是我生命里的一部分。
对于它们,我会选择接纳和共存,而减少排斥和自我内耗。
写了这么多,算是对36岁这个数字的内心对话。
撕下年龄的标签,欣欣然地重新看待这个崭新的世界,以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