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论之太阴篇

对应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便于理解。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胡希恕注:太阴病,即里阴证,它经常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一系列症状反映出来,故凡病若见此一系列症状者,即可确断是太阴病,依治太阴病的方法治之,便不会错误的。太阴病的腹满属虚满,慎勿误为阳明病的实满而下之,若误下之,则必致胸下结硬之变。
胡希恕按:太阴病与阳明病,是在同一里位所反映出来的阴阳两种不同的证,为便于理解,再就其证候,逐一说明之。由于胃肠虚弱,因使停水多寒,故腹满而吐、食不下,里虚之极,不但停水,而且不能保持之,以是则自下利,益甚者,谓此自下利,较一般阳证的下利为更甚也。时腹自痛者,谓腹中因有寒而自痛,稍暖时则亦自止也。基于以上的说明,太阴病不也和阳明病一样,都是来自胃肠中的证候反应吗?不过一则为热为实,一则为寒为虚罢了。
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胡希恕注:太阴中风,谓太阳中风转属太阴病者。太阳证未罢,故四肢烦疼。阳微,即脉浮微。阴涩,即脉沉涩。外邪已衰,故脉阳微;虽里虚而脉阴涩,但脉不短而长,胃气不衰,故病当自愈。
胡希恕按:太阳病传里,以转属阳明病为常,然亦间有转属太阴病者,本条所述,即太阳转属太阴的欲愈证。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271-280条

    271 伤寒五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少阳脉小为邪气衰,为病欲解. 272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27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病提纲证 ...

  • 学习伤寒论之太阴篇对应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学习伤寒论之太阴篇 对应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便于理解.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胡希恕注:太阴病,即里阴证,它经常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 ...

  • 伤寒论太阴篇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

    伤寒论太阴篇 278.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胡希恕注:本条前半见于阳明病篇,今只就 ...

  • 伤寒论太阴篇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

    伤寒论太阴篇 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胡希恕注:太阴病,即指腹痛自下利为证言,但脉浮为病在表,此亦表里合病之属,故宜桂枝汤以发汗. 胡希恕按: ...

  • 气解伤寒论太阴篇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之为病,就是太阴病证.太阴病证是胃家虚寒,与阳明病证胃家实热相反,即里虚.里寒者属太阴,里实.里热者属阳明.太阴病证 ...

  • 《伤寒论》阳明病篇学习摘要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人体内从胃一直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胃旁边的脾脏,脾脏有一个血管到胃的下方的甜肉,中医称「膵肉」,西医叫胰脏,中医观念胰脏是脾之大络,会在大包穴,就是极泉下六寸,渊液下三寸的地方 ...

  • 《伤寒论》少阳病篇学习摘要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少阳指"神经.血脉",凡是不列为脏腑的,沟通脏腑之间的油网络,都是少阳,包括西医讲的淋巴系统,如何从外证或摸脉知道病邪停在少阳,如何判断及检查,就是少阳篇要介绍 ...

  • 《伤寒论》太阴病篇学习摘要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太阴叫做始阴,少阴是阴之中,厥阴是阴之尽,阴的尽头,刚开始进到少阴,到了厥阴还没治好就危险了,中医就是想尽办法让三阴不受邪,刚开始都是太阴,开处方时,不管病进入少阴.厥阴,随时都顾 ...

  • 《伤寒论》少阴病篇学习摘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为少阴二脏,心脏有一条大动脉出来,一条大静脉血管回到心脏,从心脏到肾脏血脉是相交的,心和肾要通要靠中间的脾胃,脾脏有问题,太阴先受病没好,让上下没有办法通利, ...

  • 《伤寒论》厥阴病篇学习摘要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厥阴主要谈论的是肝脏,附属的就是心包,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所以看到厥阴证,手足四逆时,心脏一定衰弱了,因为心血不足,肝又不受血,病从太阴进入少阴,少阴没有好,病毒就会进入厥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