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大片,还能支棱起来吗?
2021年过半,中国电影票房达到270亿人民币(文中票房货币皆为人民币)。
对比2019年641亿的票房盛世,或许今年的成绩还没法再创新高,但总算摆脱了疫情的影响,欣欣向荣。
国内电影市场复苏,一个重要标志是今年的春节档又一次创新历史。
《你好,李焕英》以54.12亿票房拿下历年春节档票房冠军,也几乎没有悬念地将成为2021年度票房冠军。
目前排在2021年度票房榜第二的《唐人街探案3》,票房成绩同样惊人,以45.23亿排名内陆历史票房榜第五名。
如此一来,《唐探3》也超过了《复联4》,内陆历史票房榜前五名,目前已全部是国产片。
就像是某种象征,在内陆电影市场突飞猛进的今天,《复联4》代表的好莱坞大片观影热潮,渐渐被国产片替代。
纵观近十年的好莱坞大片热,以系列电影为中心,完成了从《变形金刚》到《速度与激情》到《复仇者联盟》的传递,在《复联4》达到顶峰之后,似乎走向下坡。
今年上半年,《哥斯拉大战金刚》《速度与激情9》先后上映,前者票房12.32亿,后者13.73亿。
虽然票房成绩依然不俗,但作为有着多年观众基础的系列电影,无论是世纪怪兽大战,还是对比《速8》26.71亿票房,这两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都没能交出本应更亮眼的成绩。
在票房疲软的背后,好莱坞大片在内陆的观众口碑也在渐渐祛魅。《哥斯拉大战金刚》豆瓣6.4分,《速激9》甚至跌破及格线,来到系列最低的5.5分。
用精致特效和轻松剧情,为无聊、甚至无脑的电影品质辩解的理由,越来越站不住脚,也不再符合观众对于好莱坞大片的要求。
也许就在几年前,对于那些声讨好莱坞大片剧情逻辑漏洞、电影质量问题的行为,普通观众仍然会以看爽了就够了的逻辑,试图堵上讨论者的嘴。
爆米花电影与无聊烂片有着本质区别
电影是娱乐,这种逻辑当然没错,但娱乐也有高级低级之分,就像罗翔的那个问题,小黄文比莎士比亚读起来更让人愉悦,但如果要选一本书留给后代,你选莎士比亚还是小黄文。
单纯的爽已经不能满足观众,更何况如今的好莱坞大片,就连单纯的爽都没法做得淋漓尽致。
就在十一年前,代表好莱坞最高工业水准的《阿凡达》上映,成为内陆第一部票房突破10亿人民币的电影,也开启了3D电影的时代浪潮。
第二年,也就是2011年,内陆年度票房榜单前十中,有6部3D电影,6部好莱坞电影。
其中,《变形金刚3》是年度票王,票房为10.7亿;第二名很有意思,是《功夫熊猫2》,拿到了6.11亿票房。
如果说《变形金刚3》是对工业电影所特有的科技金属荷尔蒙美感的追捧,《功夫熊猫》则是对东方文化内核的渴望和认同。
《变3》是标准的好莱坞大片,剧情与特效比重严重失衡,胜在系列热度,以及电影还有完成度可言。彼时观众走进电影院,更多也是为了获得视听感官满足。
《功夫熊猫2》同样因为第一部的高口碑获得关注度,并延续情节上的用心打磨,比起塞个中国演员的“中国特供”大片,这样的创作显然更尊重观众,更尊重电影。
2012年,内陆年度票房榜前十中,有6部好莱坞电影,票房成绩较为接近,最高的是年度第四《碟中谍4》,为6.72亿。
看似与国产片不分伯仲,但如果把范围变成票房前二十,会发现有14部好莱坞电影。
相比以剧情片为主力军的国产片,11部以动作、科幻为主的好莱坞大片,似乎更能值回票价。观众更愿意把钱花在,视觉效果不容易踩雷的电影上。
况且在剧作水平上,2012年也可谓是佳作颇多。
《碟中谍4》请来著名动画导演布拉德·伯德执导,留下经典的阿汤哥爬哈利法塔动作场面。
为李安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在那一年收获许多观众的瞩目。
也是在这一年,第一部《复仇者联盟》上映,这部可以说拍出了漫威十年最好的群戏电影,正式开启了漫威电影宇宙新纪元。
2013年,春节档发威,《西游·降魔篇》以12.46亿拿下年度票王,票房前十榜中,只有第二的《钢铁侠3》和第五的《环太平洋》。
走的依旧是科幻动作大场面路线,值得注意的是《环太平洋》加入了风格化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宅男浪漫幻想和美学设计,给观众展现丝丝入扣的机甲功能设计,和操控重型机甲的笨重感,区别于迈克尔·贝的内卷复杂特效;
《钢铁侠3》与《复仇者联盟》的联动,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于电影宇宙的概念。
以及前20名中,依然有12部好莱坞电影。
2014年,第一次出现三部电影票房超10亿的情形。资本涌入电影市场,国产片继续发力,随着电影市场的水涨,电影的船也越高。
《变形金刚4》以系列惯性和特效噱头的优势,拿下19.77亿票房,位列榜首。
同时,《变4》也是《变形金刚》系列第一部豆瓣评分跌破7分的电影。情怀、系列势能越来越成为观众为好莱坞大片买单的理由。
《变4》仍有着及格水平的完成度,但过度的商业植入和老套的拯救世界剧情,以及为了表现主角父女亲情导致剧情冗长的问题,都在拉低观众的观影体验。
无论是家庭亲情的输出,还是对正义邪恶的顺拐刻画,越发的死板、僵化,也不再真情实感,失去了感动观众的力量。
所以剩下的特效轰炸,有人看了不满,有人只是为了看特效,甚至有人看的是情怀。观影体验的分裂,在于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2015年,《捉妖记》与《速激7》双双突破24亿。但总览前20名,7部好莱坞大片已经被国产片分割包围。
如果去冷静分析,《速7》并不会像8.4评分所表现的那样高质量。
只要一部电影还在讲故事,那么剧本、叙事、逻辑就仍然是评价电影的重要标准。
只不过评价电影从不是一件理性的事,尤其是《速7》戏外的悲剧,戏里的煽情,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判断。
2010-2015年,好莱坞大片从票房霸王到与国产片分庭抗礼,有着相对明显的趋势。
在类型片上,好莱坞能打的依旧是动作科幻片。但死磕系列,让创意走向枯竭,压缩编剧施展空间;让类型变得更加模糊,三分钟一爆破,五分钟一追车式的发展,动作变科幻,科幻变魔幻的极致内卷,让好莱坞大片变得越来越鸡肋。
曾经制霸市场的动作科幻杀手锏,如今却像是好莱坞大厂的救命稻草,只能死死抓住,但如果只是抓住,最终也不能改变什么。
2016年,《美人鱼》以33.91亿票房登顶内陆票房榜,电影市场继续扩大,但在好莱坞大片范围内,吃到的红利并不明显。
整体票房稳中有升,《疯狂动物城》为好莱坞原创能力正名,既有政治寓言的严肃性,也有迪士尼动画的幽默精致,用口碑实现票房逆袭,在上映第二周达到单日票房最高峰,最终以15.31亿排名年度第二。
《魔兽》和《美国队长3》分别以游戏基础和电影宇宙的影响力,收获不俗票房。但剧本质量上,都没有亮眼设计。前者是给游戏玩家情怀定个价,后者最大功能还是为电影宇宙铺路,本质上已经被漫威玩成了游戏。
而好莱坞大片在内陆,也越发有粉丝买单,路人忽视的情况出现。
这样的情况,只会助长电影的粉丝向,粉圈化,而让创作者更加忽视对电影剧本、故事的打磨。
2017是创造历史的一年,《战狼2》横空出世,以56.94亿票房一举拿下内陆影史票房冠军,直到今天。
《速度与激情8》也一度登顶内陆好莱坞引进片的票房冠军,26.7亿票房虽然被《复联4》反超,但仍排名引进片票房榜第二。
《速8》有堪称系列最强的卡司,加上《速7》爆红的助攻,路人缘极好,但剧本质量依旧拉跨,靠更密集的特效展示维系大片质感,最终走进的是死胡同。《速激9》口碑票房的断崖下跌,就是这一趋势的真实写照。
同年的《变形金刚5》,已经为《速激9》打了样。虽然有结合英国圆桌骑士传说的野心设计,但混乱分裂的剧情已经远远超出观众能承受的范围,网游特效也让人无比怀念当初金属撞击的真实质感。
画幅变来变去,角色消失又出现,全片透露出“癫狂分裂,放弃治疗”的气质,让《变5》被钉在迈克尔·贝和好莱坞大片的耻辱柱上。
还是同年,皮克斯动画《寻梦环游记》复制了《疯狂动物城》的以口碑带动票房,实现逆袭。
融合寻梦和家庭的双重主题,对记忆和死亡的刻画深刻而动人,让同年的爆米花电影相形见绌。
2018年,漫改电影正式成为好莱坞大片的中流砥柱,十年布局的《复仇者联盟3》拿到23.9亿票房,排名年度第五,比《复联2》多出近十亿。
最重要的贡献,还是为漫改电影提供了一个格局超大的反派,让超级英雄拯救世界不再是一句无效的口号。
同为温子仁执导的《海王》,用个人特点和游戏感设计,无限放大角色、动作和镜头魅力,虽然剧情仍然平平无奇,对观众来说却仍然有新鲜感。
同样的解释,也可以用于《毒液》《头号玩家》,仿佛是导演与观众的默契,把剧情缺失的用其他方法来弥补。
至此,好莱坞大片对于国内观众的意义,已经从开眼看世界的窗口,彻底变成了社交工具和娱乐方式,在国产片崛起的冲击下,好莱坞大片的神秘性和特殊性被一步步瓦解。
2019年,《复仇者联盟4》以42.5亿票房刷新引进片票房纪录,除了《复联4》,这一年没有票房超20亿的好莱坞大片。
一超多强的好莱坞引进片格局,似乎在这一年正式确立,并将长此以往成为好莱坞大片在内陆的生存模式。
而在如何成为一超的问题上,目前看来,还更依赖于电影宇宙的阶段收官作,系列电影续作,剧本动作特效俱佳的佳片,以及《阿凡达2》。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好莱坞大片在内陆的票房成绩可谓惨不忍睹,观众口碑极好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新作《信条》,仅拿到4.56亿人民币,《心灵奇旅》《疯狂原始人2》也没能复制前两年动画电影逆袭的神话,《花木兰》更是因为质量糟糕遇冷。
曾几何时,当我们讨论好莱坞电影,还是沉浸在佳作频出的90年代,《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或是正在书写好莱坞历史的大导之作,《星际穿越》《盗梦空间》......
《黑客帝国》《指环王》系列依然为影迷津津乐道,昆汀·塔伦蒂诺、丹尼斯·维伦纽瓦依然是佳片输出担当。
但这十年,我们在大银幕上看了太多不明所以,狂轰乱炸的“商业大片”;为了制造喜剧效果,不惜牺牲角色人设和影片氛围。
电影终归是门生意,尤其是对好莱坞电影来说,当一种电影模式行之有效,以逐利为首要目标的电影公司,当然要把这种模式拍到榨不出钱为止。
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关注,压迫其他类型电影生存空间,过度内卷的好莱坞大片最终结局,就是走向口碑票房下跌。
内陆观众对于好莱坞大片的关注和需求,其实更多是对高工业水准和稳定质量,以及感官满足的需求。
国产片日益进步,分散了观众对于好莱坞大片的依赖;有着越来越多观影经验的观众,也能更诚实理性地分辨电影质量的好坏。
让好莱坞大厂看到这样的趋势,无脑科幻动作爽片,过度迎合政治活动的电影,不能在内陆继续叫座。无论是剧本创意还是动作革新,更真实更优质的内容,才能获得如今观众的青睐。
这在看电影愈发频繁和普遍的今天,很重要。
*文中部分票房数据截图来源:猫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