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推荐一本我喜欢的理财宝典

大家好,我是飞飞。我们的理财读书会又开始啦~
上一期我分享了关于《小狗钱钱》的一些心得,以基础理念为主。
本来想接着说《穷爸爸富爸爸》,两本都是理财启蒙书,很适合一起看。
不过最近股票、基金大跌,不少股民、基民跌妈不认,更适合和大家一起复盘下。
所以这次换了本更加深入的投资理财宝典——《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是和巴菲特齐名的投资大师,他担任麦哲伦基金 13 年间,总资产从 1800 万增至 140 亿,年化回报率高达 29%。
虽然作者是高人,但这本书并没有故作高深,案例很多,方法可操作性也很强。其中对投资前的准备,更是深深戳中了我的心。
现在持有基金、股票等风险投资的朋友,不妨也回顾一下,你当初做出投资决策时,这些准备你做好了吗?
投资准备一:我有一套房子吗?
得先说明一下,作者是个美国人,他对房产的建议并不一定适用中国。中国房子涨了 20 多年,未来是涨是跌,谁也不敢百分之百确定。
这里主要看看作者的思路,为什么他会觉得投资之前,需要先问下自己:我有一套房子吗?
 1、房子功课做得足 
买房时,大家都知道做功课,房子朝向如何,位置怎样,户型好不好,都会影响房子的价值。
也知道观察房子周围有没有公园,商圈配套全不全,学位好不好。
有的还会去看政府未来的规划,了解那里升值潜力更大,哪里房子未来不好出手。
然而,这些功课在股票/基金投资上基本都没有。
我们选择房子起码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对比几十套才下手,购买股票/基金,往往只要一篇道听途说的新闻,或者微信群别人推荐的一串代码,就直接买了。
全程决策时间只有几分钟,如果这也能赚大钱,你让那些年薪百万的金领情何以堪?
而且,大多数韭菜往往都有个特点:不服输。任凭资本的镰刀如何挥舞,依旧奋不顾身的把身家往资本市场送。
要是工作中能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可能早就发家致富了。
 2、房子更能拿得住 
买股票/基金,最常被问到的是,现在盈利了XX,要不要赶紧卖掉?
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股票/基金就是短线投机的工具,没有长期价值,买的时候就想着未来如何脱手。
但对于买房,很少人说,房子涨到多少,我就会卖掉,不管上涨、下跌,大家都会倾向一直持有。
当然,房产交易流程比较复杂,也能让大家持有更长时间。
更重要的是,房子没有实时交易价格,也没有K线,更没有哪个人会闲到每天去看一遍小区的房价,这就从根本上避免情绪上的巨大波动,决策会更加合理。
股票/基金就不一样了,不仅天天都能看到股票波动,还有一群所谓的专家,叽叽喳喳,这个股票应该涨,那个股票应该跌。
长期淹没在这种短线消息里,想淡定的长期持有,谈何容易哟~
投资准备二:我未来需要用钱吗?
如果你两三年内要结婚,要买车买房,要生娃,就不应该把钱投入高风险投资。
长期的行情比较容易把握,但几个月内股票/基金到底是涨是跌,谁也不敢打包票。

很多时候,当大多数人强烈的预感到股价将要上涨或者经济将要好转时,事实往往却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比如今年,年初几乎所有的机构、大V散户一致看好今年的行情,很多人把钱投进去,等着博取高收益。
然而,刚过年就打脸,现在已经跌妈不认了。
如果确实余钱多,想要放一点,也不是不行,但要做好准备,如果真的发生亏损,得能抗得住。
只要没有赎回的紧迫性,就算暂时亏损,只要能扛过一个经济周期,大概率还是能赚的。
投资准备三:我有投资成功的素质吗?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部分,但往往被大多数人忽略。
比如,对痛苦的忍耐力,我是深有感触。卖掉的股票上涨,买入的股票跌,那种挫败感,滋味真的不好受。
再比如,市场普遍恐慌之中不受影响保持冷静的能力。
巴菲特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到了大多数人这儿,往往就变成:别人贪婪时我更贪婪,别人恐惧时我更恐惧。
不得不承认,人性是有弱点的,事情总是说着容易做着难:
说好的每月存钱,每次总能给自己找到花的理由,年底还是钱包空空;
说好的每天记账,几个月后记账本都找不到了;
说好的长期持有某只股票/基金,不到两个月就熬不住了;
...
所以,投资也好,理财也罢,起码得有点系统,有个纪律。
比如,定投,这就一种纪律。通过分批投入摊薄成本,长期持有,就能抵抗追涨杀跌的冲动,比自己瞎操作,靠谱得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