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邦者下流,谦下为上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61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pìn),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mǔ),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pìn),天下之交也。

下流,就是不居上,就是谦卑,虽然有着强大的实力,却不以力凌人,这样让小国心悦诚服。这样的大国,能成为小国的归依。

牝,溪谷。因为其处下,是众流之所归,若万川归海,在于其处于低下,谦卑,能容。“交”,交汇处,天下之交就是大海。具有广阔的容纳性。

大邦者下流,那么“大人者下流”,亦是同理。老子前面也说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牝恒以静胜牡(mǔ),以静为下。

雌性的鸟或兽常常以其娴静,吸引雄性的鸟兽,因为娴静具有谦下的特色。

静以制动,柔以克刚。上章也讲了“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静之法。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孟子和老子的思路一致。但是呢,孟子有些理想化的想法就是,“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就能让天下诚服,就能王天下。而老子时代,以及孟子时代,已经没有这个条件了,一个小国不大可能通过施行仁政,成为天下的共主了。老子看清了这个现实,孟子看清了,但是拒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所以老子能清晰确定大国与小国的关系,有主有从,但是依然能平等对待。而孟子呢,如果小国行仁政,小国是可以翻身做主的,是可以让成为天下之共主的。孟子在滕国推行仁政,存的就是这个想法,最终希望还是落空了。我们反过来再想,孟子能发出这样的话,在当时那个时代,可谓是一声惊雷啊,这就是不一样的声音。孟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儒者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孟子能被后人尊为亚圣,绝对是有其道理的。

你能说近代中国,从井冈山那么一小块根据地,到瑞金根据地,再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再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一步步取得天下,没有孟子的这种王道思想和大无畏精神,是走不到这一步的。但是呢,光靠孟子是不够了,还要靠枪杆子,枪杆子出政权,这是内强。近代的马列思想,是通于天下为公的思想的。而单靠老子的这种顺道思想,很多时候,又是走不出开创时期的困境的。但是呢,你看红军在整个的突围过程,又体现了老子之道。对天下百姓的态度,也是符合老子的思想的。

老子的思想,那是在有利条件乃至于不利条件都可以用的。老子并不是把希望放在未来,而是当下就可以去做到的。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下以取,这是大国之下法,放低姿态,以德服人。下而取,这是小国之下法,小国有德,自然而然地让大国信服,尊重。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兼畜”,一并来养育。

我们这个畜字很有意思啦,前面不是讲过嘛“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这个畜,就是养育,有着真诚的用心之道啊。大国保护小国,向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小国。而小国呢,你对待人家大国,你不能什么都觉得是应得的,那是大国的责任啊。大国对自己好,自己要有回报,要感恩,要敬重大国,这是相互的。中国的天下朝贡体系,就是这样一种带着亲情的关系,相互交心,相互信任。

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这样大国、小国各得其所,相安无事,甚至相亲相爱,是一家人。所以,大者要做到谦下、处下。禅宗有一句“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这样呈现出的,就是泰卦,就是真正的谦下。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各得所欲,大者为下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各得所欲,大者为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小国寡民,是老子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小国,是使国小之意.寡民,是使民少之意.使国小,使民少,就是不强求天下的统一,统一成有众多人口的大国.大国事多难治,所以老子反对把 ...

  • “牝”是何物?为何说“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

    <老子>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牝.这个字在全书中有三章出现,它所揭示的是"生生"之道,即"母性"或"道性". 这一贯通全篇的思想 ...

  • 高恒解《老子》之六十 一

    高恒解<老子>之六十 一 6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 ...

  • 孟子谈“外交”

    在 孟子 的思想体系中,除了国家的内政治理方略,还有着不少关于国家"外交"方面的思想. 春秋早期的诸侯国之间,通常会有着各种亲密的联系,或为宗亲,或为姻亲,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大国者下流,就是以谦德对待其他国家.这是很难做到,所以老子才特意提出,要治大国者注意.大国人多物力强,往往不自觉地就有了盛气凌人的心态,这就不 ...

  •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6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 ...

  •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1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知不知上,有两解. 知,然后放下自己的知见,如实地审视问题,这是一解.这和"揣着明白装糊涂&qu ...

  • 以天下观天下|《道德经》闻风悦记No. 54

    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 ...

  •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

    这一章节,以"下"来点统治者,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以"下"的姿态来应对其他国家,则会处于有利位置. 先贴下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 ...

  • 62.问道老子:什么是“大邦者下流”的“为天下溪”?

    62.问道老子:什么是"大邦者下流"的"为天下溪"?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六十一章原文:"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 ...

  • 如何理解《道德经》“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此章经文老子宣说&quo ...

  • 道德经解读:大邦者下流,关系到人类能否和平相处

    人类能否和平相处,系因于大国的态度,<道德经>第61章说到: [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 ...

  • 《道德经》第61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也。

    [原文] 大邦者下流①,天下之牝(pìn)②,天下之交也③.牝恒以静胜牡(mǔ)④,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⑤,小邦不过欲入事 ...

  • 夕阳下的上口子—大辽河上之三十五

    大辽河,是辽宁省独流入海河流浑河与其支流太子河合流后形成的下游河段的别称,系指浑河干流在盘锦市三岔河与太子河汇合后,由三岔河起始,向西南方向流至营口市永远角的大辽河口注入渤海辽东湾的下游94公里河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