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训练是什么?
“我能变得更加聪明吗?”
“有没有办法让自己更专注?”
“做事怎么才能够更有条理性?”
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是一些关于科学或者生活的问题。但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已有非常多的研究发现:人们对待这些问题的看法本身,不仅会影响到这些事情,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动机、行为、对待事情的态度上等。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可以查看“小课堂”中“成长型思维”的内容进行了解。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的大脑终身均具有可塑性。这也是脑力训练(认知训练)的理论基础。
脑力,在学术上称为认知力或认知能力。它是指人脑加工、储存、提取信息的能力, 是保证人们成功完成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因此,脑力训练不仅仅是提高智商,让一个人变聪明而已。还包括了注意力、记忆力、计划执行能力等。同时,认知过程中的一些核心功能,例如抑制控制能力还与我们日常所讲的“自控力、自制力”息息相关;认知灵活性与一个人的“适应能力、是否固执”等息息相关。
而脑力训练、认知训练指一般指通过电脑或手机的软件程序进行,在指定领域内进行重复练习并会提高该领域任务的效率,同时有可能迁移到未经训练的领域。这个概念与肌肉训练是相似的,均有“用进废退”的机制。总而言之,大脑具有极强可塑性,我们能够日常学习某项知识和练习某项技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认知训练的理论基础。
从内容的角度而言,脑力训练与我们常见的益智游戏有着比较大的不同。脑力训练的内容设计一般源于认知心理学的实验范式,这也基本奠定了脑力训练的方向,就是脑力训练更多是关注于最终为用户带来实质性的脑力提升和改善,而不再是简单的休闲娱乐。当然,这也必然导致了部分脑力训练相较于一些游戏而言会枯燥一点,且更需要进行重复地训练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由于脑力训练是基于大脑的可塑性以及其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在做脑力训练的时候出现比较“难”感觉时,往往才是有训练效果的。如果只做自己愿意做或者能够完成的任务,那对应的功能也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提升脑力也有一些其他的方式,例如我们曾经听过,国内的一位伟人年轻时在闹市读书以提升自己抗干扰能力的故事。还有例如通过纸笔的形式进行训练(例如经典的舒尔特方格);通过冥想等方式改善注意力等。
相较于这些方式,以程序进行的脑力训练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特定的大脑功能进行训练和提升,同时成长脑加入了自适应的难度调节、个性化的目标制定等机制,也能让训练的效率大大提升,减少掉很多无用的训练时间。
拓展知识
目前,大众在想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的时候,多数时候还是通过一系列的“工具”来进行辅助。这种方式相当于减少了我们的脑力负担。
例如常见的:
(1)番茄工作法,可以减少注意力的负担以及降低自控能力的要求;
(2)便签:减少记忆和目标监控的负担;
(3)思维导图:减少同时性加工和记忆的负担;
(4)甘特图:减少计划执行的负担;
(5)四象限时间管理法:用于减少计划执行的负担。
这些工具的使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我们的脑力负担,以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同时例如甘特图和思维导图等还能帮助我们更好与别人进行“沟通”。
而脑力训练,则是通过直接提升脑力来提升效率。随着脑力的不断提升,让原本那些很难进行的任务开始变得轻松起来。
对大多数人而言,前期工具的使用和脑力训练一起进行,是非常好的办法。而到了后期,脑力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可以试着逐步减少对部分工具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