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师胡希恕讲祛瘀药用法,精辟!

我们都知道,桃仁、丹皮、当归、川芎、水蛭等是活血化瘀的药,但是其中有什么区别呢?本文是胡希恕讲课的节选,读完就是一种感觉,很爽!

讲血瘀

祛瘀的方剂中,起祛瘀作用的药不只是桃仁、牡丹皮,水蛭、虻虫也是祛瘀药。当归、川芎、生地黄等等,这些补血的药也全是祛瘀药。你看当归芍药散,“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为什么提妇人呢?因为妇人容易有瘀血。我们常说的那些补血药,除了起强壮作用,主要就是祛瘀,《神农本草经》上就有记载。例如生地黄,《神农本草经》解作“逐血痹”,血痹是什么?就是瘀血,所以它是起强壮作用的祛瘀药。而且药有寒热之别,生地黄不但强壮祛瘀,而且性寒解热,后世说它祛血分热,也算对的,它主要还是祛瘀。

在临床上遇到有瘀血的病人,不虚,你不要用强壮药,陈旧性的瘀血就用水蛭、虻虫、蟅虫这一类的药,一般的瘀血就用桃仁、牡丹皮这一类的药,也得看病人的证候了。要是虚,有血瘀证,你用攻破的法子不行啊,就得用强壮性的祛瘀药,有热用生地黄、牡丹皮这一类的药,有寒用当归、川芎这一类的药。

要是研究仲景对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我建议通读到这一篇(《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的时候,把它好好总结一下。仲景书把血瘀证分散在了各篇章讲,像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证、抵当丸证、大黄䗪虫丸证、桂枝茯苓丸证、大黄牡丹皮汤证、当归芍药散证、温经汤证等等全是。

分析一下,哪个是补血的温性强壮祛瘀药,哪个是解热的寒性强壮祛瘀药,把它们分出门类来。研究东西就是这样的,要自己动手,听我讲课当然不能说没点儿意义,但不如自己动手有利。这些祛瘀药都在《金匮要略》《伤寒论》里面,再找些后世家的东西也可以啊,你们自己动手,把祛瘀药集中了研究,我保证比王清任研究那个血证还要好。

我在组方上举两个例子:《金匮要略》中治吐血的柏叶汤,孙思邈在其中加阿胶,很有道理,他为什么不加生地黄?柏叶、干姜、艾叶都是温性药,为证虽然不到阴证,但是有虚寒,这里可以搁强壮性止血药阿胶,不能搁生地黄。再看芎归胶艾汤,其中川芎、当归、芍药、地黄,就是后世的四物汤,再加上阿胶、甘草、艾叶。四物汤我们都知道,一般都说它补血,其实不完全是,它也祛瘀,不过它是一个强壮性的祛瘀药,利于虚证,不利于实证。

这些药有祛瘀血的共性,但是各自间也有差异。比如生地黄和芍药,生地黄甘寒,而且寒性大;而芍药,《神农本草经》说它苦平,其实它是微寒。它们都是寒性强壮祛瘀药,利于虚热证,不利于虚寒证。《神农本草经》上说芍药治血痹,痹者就是疼,芍药治由于血行受阻碍而发生的痹证,而且它缓挛急,所以还治抽筋、腹挛痛。地黄,它的寒性比芍药大,所以它解烦,同时还有止血的作用,这就和芍药不一样。

当归和川芎都是温性强壮祛瘀药,利于虚寒证不利于虚热证。但当归、川芎也有些差别:强壮止痛,当归比川芎强;祛瘀散邪,川芎胜于当归。

川芎、当归、地黄、芍药这四味药搁在一起,寒热调和,就治不寒不热的证。

水蛭、虻虫这两味药,作用差不多,都是祛瘀之中兼有解凝的作用,所谓解凝就是解某个部位的结实。所以顽固、陈旧的瘀血我们用水蛭、虻虫。像干漆、䗪虫,都是起这个作用,祛瘀的作用要比桃仁、牡丹皮强。

蟅虫是寒性药,类似水蛭、虻虫,但是在临床上它有一个特殊作用就是止疼,治症也有烦满。它主要治陈旧性的瘀血,比桃仁、牡丹皮所治的瘀血要顽固一些,这样的血瘀证只用桃仁不行,必须要搁䗪虫。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中的硝石矾石散证,虽然膀胱急,少腹满,是水热瘀结发黄的病因,但从大便色黑,可见有瘀血也是肯定的。但是其人不如狂,所以不用水蛭、虻虫这么峻烈的祛瘀药,而用硝石、矾石。矾石这味药,妇科常用为佐药,虽然也祛湿祛热,但同时它也有祛瘀的作用,不过祛瘀的力量不强。《神农本草经》上有记载。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中的鳖甲煎丸,看看它的方剂组成,主要还是用柴胡剂。根据第一条第一句“疟脉自弦”,用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干姜,把大枣、甘草拿掉了,把生姜换成了干姜。为什么拿走大枣、甘草呢?因为甘草这味药它有缓药的力量,所以尤其是用攻法,不用甘草。

古人认为癥瘕,不外乎两个问题,一个是瘀血,所以这个方子要祛瘀;另一个就是痰饮。非痰即血,古人这么看。这个方以柴胡剂为主治疟疾。另外就是行气、祛瘀、下水的药,里面有桃核承气汤,又有䗪虫、牡丹皮,尤其是它主用的是鳖甲,攻坚祛瘀。还有一些行气的药,如厚朴之类。还有解毒的药,像蜂房,它以毒攻毒,也是为治疟母的关系。我用这个药治过肝炎的脾大,的确有作用。早些时候药店有成药卖,现在可能还有,现配这个东西很麻烦。因为这个脾大,不能求速愈,它是久瘀血,猛攻是不行的,用这种丸药比较好。现在一般用大黄蟅虫丸,也挺好使的。

治慢性肝炎也是这样,病人里头有瘀血,如果是肝功能不好,可以再加丹参、茵陈。不过丹参量要大一点,医谚谓丹参能代替四物汤,所以丹参也是祛瘀活血的药。有的肝炎,肝功能破坏得特别厉害,一用祛瘀活血合利胆的药,反倒有效。如果胁痛得厉害可以加王不留行,王不留行本来是外科药,它行血通经、祛瘀定痛,所以肝区疼痛有时用它很好,但是也是利于虚寒证,不利于虚热证。

延伸阅读

胡希恕经方故事

1、用大青龙汤治愈自己肺炎

“我方才讲了葛根汤。大青龙汤也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剂的适应证恶寒也特别厉害,所以在临床上若是无汗、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种太阳病,对这两个方证,要好好辨:如果症状没有烦躁,就用葛根汤;如果有烦躁,口舌再干,就用大青龙汤,因为大青龙汤中有石膏。这两个方证,都特别恶寒。

有一年,我得肺炎,就是恶寒特别重,我给自己开的方子,当时没用大青龙汤,我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吃了这个药热退了,但第二天又发热,这么反复了两三天,最后还是吃大青龙汤好的,用大青龙汤麻黄药非多搁不可。其实要是开始就吃大青龙汤,就不会像后来发作那么重。”

编者按(原书编者,以下同):在《胡希恕老中医应用大柴胡汤验案》中提及一例用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愈自己的高热,正可互参。

胡希恕先生83岁时,冬月发热39.7℃,症见胸满、恶寒、鼻塞、苔白腻、脉浮弦,因是三阳合病,故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一剂而愈。

2、大青龙汤治小儿危重肺炎

“我的一个学生姓刘,他治一个小儿肺炎,这个小孩子简直就是不行了,西医院也治不好,他用大青龙汤一剂就救回来了。”

3、生姜泻心汤治小儿下利,出现瞑眩

“服药后有瞑眩状态发作,病就会迅速痊愈,这在临床上也是常遇到的事情。疾病如果是病程久,或者是人身体素虚,有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后世所说的战汗,那也是一种瞑眩状态。所谓瞑眩就是吃药中病后,有效验的一种特殊反应。

我也遇到过这种事情:我给一个人吃生姜泻心汤,这本来是治下利的药,他吃完了反而下利无度,家属半夜来敲我的门,一问才知道是这种情况。我说不要紧,你回去吧,再连续吃就好了,这个药是治下利的,它不会使其更下利。来的这个人说不行,您非看看去不可。后来我就去了,正是半夜,病人是个小孩,到了那儿这个小孩子就已经好多了。后来我说把第二煎再吃了吧,他妈还不敢让他吃,我说不要紧,吃了吧,吃完了第二天就好了。”

编者按:胡希恕先生在讲到生姜泻心汤时曾特别提到:“用此方要注意一点,容易发生眩晕,本来治呕吐、下利的,吃此药后反倒吐得厉害,泻利无度,这不要怕,过后病必好。此方是半夏泻心汤减量干姜而加大量生姜,祛水气的力量相当大,半夏、干姜皆温中祛水,半夏下气祛饮。胃肠病有下利或大便溏,同时有伤食、吞酸,用此方有良效。服药后有时有这种瞑眩的情况,这是药物发挥作用而一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有效状态。”

4、桂枝汤速治定时发热汗出

“《伤寒论》曰:'病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病人定时发热汗出,先其时者,是说假设病人下午两点左右发热汗出,你在两点钟以前给他吃桂枝汤准好。

这个我遇到很多,一个朋友的厨子,就是这个病,到时候发热,完了出一身汗,过去后像好人一样。我就给他吃这个药,吃了就好了。他高兴极了,他说我这病患了二十多年了,这回可好了。这种病,患二十多年也太长了,我头一回听说。但是在临床上定时发热汗出这种情况很多。

我在农村巡疗时,也遇到这么一个老太太,每天四至五点钟的时候,必要发热,然后出汗,出完汗之后,也不发热了,也不难受了。天天如此,也是有很长时间了。我给她开三剂药,她吃了两剂药就好了。”

编者按:运用桂枝汤治疗定时发热汗出的关键在于“先其时发汗”。

附:郝万山教授在讲《伤寒论》时,有一段录音,整理如下,可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以下简称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师的时候,有一天门诊来了一个病人,年龄56 岁,是南方人,说一口南方话,很不容易听懂。

他说,大夫,我这个病不太好治,在你们医院治了三个月了。我说你是什么表现啊?他说我每天下午一至三点钟,身上一阵热,热完了要出一身大汗,到四点钟汗就出完了,换了衣服还能够继续工作。汗要出到什么程度呢?一件棉毛衫湿透了,一件衬衣湿透了。

我看他之前的病历,有养阴敛汗的治疗方法,有益气固表的治疗方法,有清里热的治疗方法,我能想到的治疗多汗的方法,前面的医生都用到了。

特别是他上次看病的那个医生,给他用了敛汗固表的方法。我记得药味多,药量也大,如麻黄根30 克,浮小麦50克,煅牡蛎50 克,分心木(就是胡桃的隔膜)20 克,金樱子30 克。

我心想,这恐怕得有效。我问他,老先生你吃了这个方子怎么样啊?他说,这个方子吃了一回我不敢再吃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上午吃完这个药以后,下午三点钟我还是热,过去我热完了,汗出完了,换了衣服还能工作,那天下午,确实不出汗了,但我热了一下午,一直到下班身上还是热,热得我心烦体躁,汗是没有出,衣服也没有换,但是我不敢再吃了。

一听这话,我说老先生,既然止汗不行的话,我给你发汗。他愣住了,说,大夫,我看了这么长时间的病,没有一个大夫说要给我发汗的,发汗能行吗?他看我太年轻,对我不太信任。他说要是吃了你的药没有效果怎么办?我说吃了我的药没有效,我带你去找我的老师。他一听很高兴,他说那你给我开方吧。我开了三剂桂枝汤,那时候我不太会用这个方子,我也没有告诉病人怎么吃。

拿了三剂药之后,第三天他来了,他说大夫,吃了你的药什么感觉都没有,还是那样。我就带着他去找胡希恕先生,胡希恕先生是当年我们东直门医院特别善用经方的老前辈,那时候他不出普通的门诊,只出特殊的门诊给一些高级干部看病。

我说胡老,我给您带来了一个疑难的病人,我给他用了桂枝汤想发汗,但是他说无效。介绍病情后,他就问病人,这个方子你怎么吃的?我发现这个病人吞吞吐吐地说,我早上吃一次,晚上吃一次。后来回想起来,他可能根本就没有吃我开的药,他不信任我,就等着我带他去找老大夫看病,更不相信出汗那么多还要再发汗。

胡希恕先生说你的方子开得好,你怎么给他吃的?我说病人说得吞吞吐吐,我也没有说怎么吃。胡希恕先生跟病人说,你这样,每天就吃一回药,你不是下午三点钟有烘热、出汗吗?那你一点半钟左右就吃一次药,吃完之后,多喝一些热水,然后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稍稍坐一坐,穿的衣服稍稍厚一些,让自己先潮潮地出一点汗,到了两三点钟看还热得起来热不起来。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是秋天。

胡希恕先生就开三剂桂枝汤让他试试,这个老先生很高兴地走了。第四天他来了,特别高兴,他说大夫,这发汗的方法还真不错,我头一天中午吃完这个药以后,喝了点水,身上潮潮地出了一点汗,根本就不用换衣服。

到了三点钟该发热的时候,我就等着自己发热,结果没热起来,或者是热的劲不大,随后出的汗不多,我只把最里面的衣服换了。到了第二天,比头一天的热更轻了,我觉得衣服不换都可以了。到了第三天,根本就不用再换衣服了,这方子有效。

我就说再开三剂。他说要不要再找老大夫。我说不用了,胡希恕先生很忙。我又给他开三剂桂枝汤,后来他就好长时间没有再来。过了三个月以后,我从门诊调到病房。

有一天他来说,上次你带我去找胡希恕先生看了病以后,我前前后后吃了六剂药,从此以后就不再烘热不再有汗了。可是最近我又有一点汗,这个方子还能不能再用?我说可以。我再给他开桂枝汤,原方六剂。他说郝大夫,看来你们的工作经常变动,我吃完这个药以后不再复发,我就不再找你;再复发的话,不管你走到哪里,我都会找到你的。你工作调动总会有轨迹的吧,总会有人知道吧。现在三十年过去了,他没再来找我。”

5、栀子豉汤治愈食管憩室

“一个食管憩室的病人,我给他吃栀子豉汤治好了,西医觉得很奇怪。中医就是辨证,有这种证候,就用这种药准行。开始我也不知道栀子豉汤还能治憩室,它之所以能治憩室,是因为憩室发生了心中懊憹、烦热、胸中觉得滞塞这些症状。

食管方面的病,栀子豉汤证很多。这个“胸中”指当中间这一道,就是指着食管说的,不是指整个胸,如果指整个胸那是柴胡证了,这点很要紧。吃这个药也不吐(不像方后说的那样,服药后有吐的情况),我治的那个人,吃了那么多栀子豉汤,他也没吐过。他一天吃两遍,越吃越好,吃了很长时间,后来再进行食管吞钡X线检查就没有憩室了。”

编者按:这是胡希恕先生在讲解《伤寒论》第77条的内容时举的一个例子。在这里,胡希恕先生强调了栀子豉汤并非吐剂,并在后面讲第393条时又进一步做了说明。第77条的方后有“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的文字,因之后世多以为栀子豉汤是吐剂,但临床实践证明并非如此。

6、栀子豉汤加味治急性心包炎

“用栀子豉汤治急性心包炎,我治过,是有效果的。但我不是只用栀子豉汤,是加味。我是这么研究的,《伤寒论》第76条原文写的是'心中懊憹’,不是心下,不是胃。根据这段,像心包炎这种情况,有是证即可用是方,再配合适证的药物。”

编者按:胡希恕先生在上面这两案中对“胸中”“心中”与“胸胁”“心下”等病灶位置进行了鉴别,以说明栀子豉汤根据《伤寒论》原文,对于现代医学的食管憩室、心包炎等疾病有用之的机会,对于临证很有启发意义。

7、表实证误用补法后的救逆

“表实证非攻表不可,不能用补药,这个我亲身遇到过。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也是个挺有名的医生,遇到一个咱们现在说就是温病的人,那人热得很,他给人吃的就是银翘散这类的药,同时加鲜生地黄。北京的医生早先有个陋习,爱用鲜生地黄这味药,说是解热。

那个不行,它是补药啊,是一种强壮性的寒性解热药,表实证的时候用它就不行。就这味生地黄,他用得相当重,我记得用了八钱吧。后来这个病人还是我给看好的。所以这个表实证,要攻表,补药是用不得的。”

8、结胸证误诊手术致死见闻一则

“对这个结胸证,从仲景书的用药即可看出来,它不但有热实,而且有水,就是水热结合到一起的这么一种病。在临床上,这个病很少见,但是我确实见到过,这个病凶得很,我们讲的这条(《伤寒论》第131条),大陷胸丸证这个证候并不重,底下讲的很多重证,重得不得了。

我见过一个病人得这种病,他一定要住院,等我到医院去看他时人已死了,我不必说哪家医院了。医院的医生给他诊断错了,一看他疼成那个样子,从心下到肚脐硬如石,认为里头长东西了。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了,旧社会的小医院,给人家剖腹,剖完人就撂下了(去世了)。所以结胸证是容易死人的。”

9、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儿子疹回无汗喘昏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在肺炎初期可用,但不能频繁用,要符合汗出而喘这种情况才可用,没有汗也可用,但仍要辨证,此证小儿多见。

那年我儿子出疹子,我不在家,他奶奶给他吃牛黄丸,那药太凉了,我回来的时候他的疹子已经回了,喘而无汗,脸红,昏迷不醒,很危险。

当时他舅舅正学医,他来开了方子,我不同意,全是一些解表、祛热、解毒类的套方。我说这不行吧,跟他舅舅商量,我说就吃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石膏少用点,麻黄多用一点,他吃完后脑袋慢慢见汗了,就吃这个,后来没再吃药就好了。

他那病也是并发肺炎,好了之后,他舅舅说,没有汗用这个行吗?我说没关系,石膏清热不一定要见有汗。这是我刚开始给人家开方子,还是给我儿子,那时我才二十六七岁,我的孩子四岁。”

10、大柴胡汤加石膏治急性痢疾

“我还记得,那一年我来北京,私人诊所开业,诊所就在大街上,有一个学生跟着我学习。有一次我出诊了,回来问他有病人没有?他说有呀。我问是什么病?他说一个闹痢疾的病人。我说你开方子了吗?他说我开了,开的大柴胡汤加石膏。我不放心,我说带我去看看吧。他带着我就去了,这个病人家离我家不远。我们到那儿时这个病人正在厕所里,他出来后我问怎么样?他说挺好,现在肚子也不疼了,也不发热了,大便也渐止了……所以这个方子很好,痢疾用柴胡剂的机会很多,尤其是大柴胡汤。

痢疾这个病,开始时没有用补法,这个大柴胡汤的泻下作用也不大,现在我们用大黄可以用到10克。我自己闹痢疾也吃这个药,一泻就好,这个病来时挺厉害,多有发高热。”

11、小柴胡汤加石膏治噤口痢

“假如病人患痢疾伴发热、呕吐、下利,什么也不能吃,心下不痞,不是太拒按,这个呕吐不好,这是噤口痢。一般用小柴胡汤加石膏就可以。这个痢疾死亡率比较高。我用这个方子治过这种痢疾,这个人现在还活着,他的弟弟前天还上我家串门来了。

前门外观音寺胡同口儿,有个天得和利布店,这个商人姓周。他得的这病就是所谓的噤口痢,发高热,吃东西就吐,而下利如注,下的东西像红血汤,即所谓的赤痢,频繁如厕,小便尚可,就是特别黄。他就吃点西瓜才觉得好,这就是里热太重,属于潮热这一类的病。按他肚子稀软,里头没有属于胃家实的现象。我反复地想,有里急后重,呕得又这么厉害,所以不敢给他吃泻药,下利呕多者吃泻药有危险。我就给他开小柴胡汤加石膏,连续吃了七剂药,一味药都没有增减就好了。我当初给他用这个药时,有位大夫也跟他认识,主张吃承气汤,他看我这方子说应该用大黄啊,我没给病人用,这种痢疾不能下,是禁用大黄的。这个方子不光我用,还有其他好多大夫也用,尤其是小儿痢疾多现此方证。”

12、白虎加人参汤证误治致死

“有一个山东人,女的,姓马,患糖尿病,主要用白虎增液汤加人参之类治疗,很快就控制住了。这个病人家里穷,住在我学生家,后来感冒了,流感,住院打针但发热不退,又吃阿司匹林等发汗,一吃热退,今天退明天就又热起来,就又发汗,反复治疗一个多月。后来我那个学生去医院看她,人已经不行了。他跟我说坏了,她得感冒住医院了,老治不好。也请了别的大夫,后来叫我去看,我是私人诊所开业的,在大医院受歧视,开始我说不去,后来去了。

我去一看,是不行了,此人骨瘦如柴,穿袜子那腿就像根棍子似的,瘦得没形了,这就是反复发汗的结果。之前请的那个中医,也是个好大夫,开的方子是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病人脉浮而无力,虚数无度,还是发热。我也没吱声,跟我学生出来我说,没有方子可再治疗了,现在就一个法子,也不见得能救其命,但可能会使其好一点,用大剂量的白虎加人参汤,起码用西洋参一两,大量人参,大量石膏。我的学生说她太穷了,要是好不了就不治了。后来她很快就死了,这就是给治死的。

像这种流感,开始发热,就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效果非常好,就不会有这种情形。一发汗,体温当时散一散,过后还发热,就要仔细辨证,改变治法。

古人用汗法不会反复发汗的,所以用麻黄汤之后表不解,就要改用桂枝汤,变更一下发汗的方法,桂枝汤解肌,不是大发汗药。这个人后来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光发热还不要紧,人就怕汗出太多,脱水,这津液脱到相当厉害的程度,再不知道正确的治疗方法,就容易造成死亡。

我还见过一个拉车的人,他在外边拉了一天车,就得了所谓的'中暍’,就是上面这种情况一点没错,回来的时候他热得不得了,汗出太多了,他吃面条,用凉水把面投得凉凉的,又带两罐啤酒回来,把那啤酒也喝了,那碗冰凉的面条也吃了,吃完就死了。旧社会这样的情形很多,拉车的人汗出太多就脱水而死。所以用白虎加人参汤是大有道理。”

编者(原书编者,下同)按:《伤寒论》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后世医家每“以经释论”,不能很好领会仲景辨证的精神,很多人错用发汗重剂来治温病,明清时期温病学的迅速发展便与此有很直接的关系。前例中胡希恕先生提出了如果病初起用小柴胡汤加石膏就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很值得后学者思考。

13、大承气汤治痢疾

“在咱们学院我有一个老朋友叫陈慎吾,当年他的母亲得痢疾,经一两个月的治疗,这个痢疾老不好,后来他找我给他母亲看。老太太说胡话,舌苔非常黄而且干,脉偏迟,下重得很,我一看就是大承气汤证,但是这老太太70多岁了,我也不敢贸然用,我让他儿子按按她的肚子,一上手她就嗷嗷叫唤,明显的拒按,不只是心下坚满,也疼。我说没问题,吃大承气汤,虽然是猛药,但你给她少量服、频服,你注意观察啊,为自己的妈妈,你这一宿没得觉睡了。他一会给她吃点,一会给她吃点,就这样开始她也不泻,全剂吃完了才泻。我第二天去,南方人有恭桶,就听当当当三响,泻的什么?竟是干大便,都那个样子了。泻完了就好了。

所以在临床上遇到这种病要注意腹诊,心下痞硬也有实有虚,真正的实证用大承气汤。注家都没这么讲,其实在阳明病篇里是讲了的。后世注家都说承气汤泻腑不泻心下,这是错误的。这种病人一方面泻肚,一方面胃里头凝固起来了,结实了,这就是'胃家实’,说明这个病来得相当猛,要不加以急治,危险得很,容易给人耽误,应该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

编者按:此例也属《伤寒论》阳明急下证。察老年痢疾经治月余不愈又见神昏谵语,胡希恕先生能一剂取得奇效,一来是辨证极准,二来是胆大心细,更注重腹诊,并每于使用猛剂时很注重服药方法,极有法度,堪为我辈之榜样。

14、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石膏治妇人热入血室

“我的一个朋友徐又忱,他的爱人叫徐秀珍,感冒时来例假,热入血室,病很重都不认识人了,她管她丈夫都叫小鬼。我给她看时已病了十多天了,已经起不来了,也不让我给她看病,给她切脉她叫唤有鬼,后来按着胳膊,我才能摸摸脉,脉快得很,还多少有点浮,我给她开了个方子就走了。

事情也巧,当时我闹眼睛,我借的一副茶镜落在他那儿了,吃完午饭我就赶紧上他家去取眼镜。我一进屋子,他正在那儿煎药呢,闻那药味是一股当归味,不是我开的那方子,我心里就明白了。我就问他这不是我那药吧?他就告诉我说,她的姨娘来了,这人就要死了,不告诉她姨娘,多不好哇,她在北京就她姨娘一个亲人。她姨娘来了问请大夫没?我说请了朋友。她不愿意了,说朋友不花钱是不?她姨娘就给她找了个大夫,大概他那药里就有当归。

他说完我就笑了,我说他用的这个药可是补药,现在除了我开的方子的治法没有别的法子,你不信我就算了,信不信由你。正这么说呢,他父亲在里屋,就过来了,他父亲挺明白,说这胡大夫给我们看病不是一次了,每次都挺好的,而且我听他这话也是绝对有理的。

后来他就把正熬的那个药倒了,把我那剂药给煎了,我就用的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石膏,吃完就好了。这种病很多,她那是属于病情危重的。这个病也得用祛瘀药,比较好。刺期门也行。”

编者按:《胡希恕病位类方解》及《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中也说到“精神病的患者很多属于血瘀证,尝以本方(桃核承气汤)或桂枝茯苓丸合用大柴胡汤治愈多矣。本方治狂不治癫,读者可试之”。

15、大柴胡汤加石膏治顽固不明原因高热

“根据这条(《伤寒论》第257条)我治了很多高热久久不愈的病,太多了,上次讲柴胡剂时也讲到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个老先生五十多天高热,40℃上下,老是这样。在北京某大医院,西医的这些法子都用了也不好。后来他们把一些大医院的专家都请去了,我也去了。

一会诊,被认定是癌,把这个老先生可吓坏了,这个老先生是一个老专家,一听是癌能不害怕?我是最后看的,因为那个主治大夫是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有病人时他经常找我。最后他到我家去,说这个癌呢现在也查不出癌细胞,这个人脖子上有一个小包,他给其开刀做了切片也不是癌,就是个淋巴结。

我当时就说这就是感冒,后来我给他吃大柴胡汤加石膏,发热五十多天这么久,大概吃了三剂药,一剂药热就开始退了,另二剂他也接着吃了,后来他又住了一个礼拜就出院了。到现在我还常见他,最后诊断他也没有癌。我用这个就是根据这一条'虽脉浮数者,可下之’,这个病证舌苔绝对黄,都有胸胁满、恶心、不能吃东西,或心下满、拒按、大便干等情形。

这个病太多,我在东直门医院出门诊时,有一个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住院的老首长,他也是一个月高热没退,后来他生气了,搬出来了,他的一个外甥来找我,他也是吃一剂药就好了。这个病好治,可是若一见脉浮数,还当成是表证来治就不对了。”

编者按:胡希恕先生根据宋本《伤寒论》第257条“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之句,悟出“流感或重感冒,发汗表解后,仍高热不退,脉浮数而大便偏干者,多宜下之,尤以小柴胡汤加大黄、石膏和大柴胡汤加石膏为宜。此证颇多,下之即愈”。“虽脉浮数者,可下之”的原因,盖此处之浮脉不主表乃主热也。《胡希恕讲仲景脉学》中有详细的分析,可参。

16、大柴胡汤加石膏合桂枝茯苓丸治剧烈头痛

“我在临床上经常用这个方子(小柴胡汤加石膏)。治头痛有时也用这个,一般的病毒性感冒就有这个情形,就像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导致的头痛,如果这种情况现柴胡证,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是极有验的,我治过很多很多类似的病人。如果现大柴胡汤证,舌苔黄,就用大柴胡汤加石膏。所以柴胡证的头痛是挺常见的。

有一个脑肿瘤病人,经常头痛,开刀后发现肿瘤是骨质的,不能动手术,肿瘤如棋子大,用针头都刺不进去,只得又缝上了。后来他找我看,我也是用此方,用大柴胡汤加石膏合桂枝茯苓丸,现在他还很好地活着。所以头痛现柴胡证的病人很多,各种各样,但是必有发热,或是有热象才能用。”

“还有一个病人,是我的亲戚,他是个工程师,平时他不信中医,更不喜欢吃中药。开始他是感冒发热,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吃了些西药,热比较轻了,可是头痛如裂,那个时候他才30多岁,是一个壮小伙子,脑袋疼得直哭。医生要给他抽骨髓,他不干了,没办法了才来找我。当时他的情形是脉弦数,胸胁满,心烦,口舌干,头痛难忍,这也是我们方才讲的小柴胡汤加石膏的适应证,这种情况也挺多的。他吃完药好了,后来有病也找我了,他也信中医了。”

17、大承气汤治自身瘟疫神昏腹痛

“我得过这个病,这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所以对这个病我最有体会。睡觉中我就感觉眩晕,整个身体如同悬起来,像做梦一样,我以为是在做梦,可是难受得很。我醒了后肚子疼,我就往厕所跑,那会儿厕所都在外头,我跑出去就回不来了,是孩子把我弄回来的。所排泄的东西就是那个'自利清水,色纯清’,气味难闻得很,我回来就人事不知了。这个病凶得很,这一宿我差点死了,后来家里人找了一个西医,给我急救,打了一针。第二天我轻松了一点,并没感觉多么发热,就是嗓子干得厉害,肚子疼,我想这就是大承气汤证,但我不是单用大承气汤,还合用了调胃承气汤(即在大承气汤中加了甘草),我吃了病就好了。

古人管这种病叫瘟疫,这个与少阴病无关,它不是从少阴病那来的,可是病情反应像少阴病,脉不是那么急躁,而且人困倦,按现在的说法我当时就是休克了,医生给我打针我一点都不知道。你们看看吴又可的《瘟疫论》,这个病一来就从里,反映出里证。所以实证如果现出虚衰的证候是很不好的。”

18、白矾汤治霍乱得速效

“我就用这个治过病,白矾这个药非常好。真正的霍乱拉的东西是什么样呢?不是一般的屎,看不到粪便,就是红水汤啊!病人没完没了地拉,要不这人怎么渴呢?

我曾用白矾治过这个病,白矾这个东西它起一个收敛固脱的作用,味是又苦又酸,可是有这个病的人喝下去反倒不觉得那么酸苦。当时用这个药也是因为没办法了。

日伪时期,因为我病了,打算在老家开个小药铺养老算了。在北京我认识一个姓马的大夫,他以前在华北国医学院上学,来北京考取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他直跟我说,您老把我带去吧,我在这也搞不出饭来吃,我就带他回沈阳了。

那时自己开业很困难,病人很少,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房子,他也没有工作,就在我家楼下临时住着。有一天他招呼我说:不好,我得霍乱了!那阵在沈阳闹霍乱闹得最厉害,他不敢声张,一声张这一家人就被隔离了。当时是一两点钟的时候,从外面买药也来不及了,市面上又不太平,怎么办呢?我就去厨房,问有没有白矾?我家人说有,我就弄了一大块白矾,给他沏了一大碗浓浓的汤,我说你喝吧,他就喝了,他喝完了就好了。你看这个东西,白矾这个药,它的治疗效果我是有亲身体会的。”

编者按: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的“下利”部分也提及胡希恕先生曾讲过伏龙肝、白矾治霍乱有卓效,引录于下:

“胡希恕先生用经方治疗急慢性下利皆有丰富经验,即使对霍乱也治愈不少,曾讲过用伏龙肝、白矾治疗有卓效。给服白矾水其觉甜,可徐徐饮之,待觉涩则止后服,可止泻、防止脱水。”

19、治伤寒食复

“《伤寒论》第394条曰:'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这个伤寒不是指太阳伤寒,指的是大病伤寒。病人好了以后,由于不善摄生,或过劳,或饮食不当,其病容易复发,而因饮食不当引起的疾病复发最厉害。伤寒病我得过,也有过这种'更发热’,也是因饮食不当引起的。所以病人即使觉得饿也得少吃点,吃多了病就会复发。

食复病没有明显的表里证候,就是病人觉得手、脚、脸发热,这用小柴胡汤最好。如果病人有脉浮,就是外感了,根据外感的情况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以汗法解之。如果病人有脉沉,为在里,这是食劳,可以用适证方剂来泻下。一般泻下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用承气汤的机会很少。可见这个柴胡汤的应用是非常广的:即不关系表证和里证,而有发热的阳性证,这都属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大概都属柴胡证。”

编者按:伤寒大病初愈,人的消化机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胃很弱,饮食不节、休息不当,容易使病复发,尤其是食复更易见。所以我们应根据病证表现而灵活处置:如胡希恕先生本人患伤寒后食复发热,没有明显的表里证候,就是这个人觉得手、脚、脸发热,用小柴胡汤有效。而对于证转属阳明者,则有用到大柴胡汤或栀子大黄汤的机会,《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有用栀子大黄汤治愈食复一案可供参考:

陈老的老母亲,90岁。外感发热,发汗后热更甚,他医视其年迈气虚以小建中汤甘温除热,热益盛。诊其脉弦细数,苔白而干,与小柴胡汤加石膏一剂,热退。第三天因过食厚味而复高热,心烦,口渴,腹胀,大便干,苔白而干,脉细数。此证为阳明余热与新邪相加,属栀子大黄汤的适应证:淡豆豉18克,大黄6克,枳实10克,栀子10克。结果:上药服一剂而愈,嘱慎饮食,未再复发。

20、越婢汤治愈眼睑肿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说:'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我在门诊治疗过一个小姑娘,她就是眼睑肿,我给她吃越婢汤,现在她还挺好。”

21、用桂枝加桂汤及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奔豚病

“某名医,遇到一个病人,是这个奔豚病,我说用桂枝加桂汤,他这么用把病人治好了。下回他又遇到一个类似的病人,又用桂枝加桂汤,他就问我,这回怎么不好使了呢?我说你真是的,上回那个病人是在表证的基础上,有气上冲,由于气上冲而引起的这种神经证候,所以适用桂枝加桂汤。要不是气上冲引起的,要用气上冲挟水上冲的适证方,那就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呀。”

编者按:在《胡希恕讲金匮要略》一书中,胡希恕先生提到这个例子时,还说:“选定一个方子治病,如果它不是这个方子所适应的证候就不行。奔豚病很简单,可是这种病以什么证情出现,这个书说得还是蛮不够。”治奔豚还有选用别的方子的机会,这两案清楚地说明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才是仲景经方医学的灵魂,落实到辨方证才是真正提高疗效的关键。

22、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疗小儿肺炎

“这个小柴胡汤加石膏有一些特殊的作用,我们遇到的腮腺炎、耳上下肿、淋巴结肿、妇人乳腺炎(就是奶肿),它都能治,只要没到化脓的程度,用它都有速效。再有就是用它治疗小儿肺炎,此类病人我用它治的最多。小儿肺炎多现小柴胡汤证,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最合适不过,非常好使。我方才讲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这是个发汗药,它有治肺炎的机会,但不可把它当成治肺炎的专方。

麻黄这味药发汗,用过它之后证候发生了变化就不能再用。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之后,多发生小柴胡汤加石膏证,这个我治过很多了。小儿,甚至没满月的小孩子,我都治过。把药煎好后用奶瓶给小孩子频服,别一下子都给他吃了,起效也非常快。

我记得有个学生叫刘玉竹,他的小孩子得肺炎,因为他是咱们这儿(东直门医院)的毕业生,所以找我给他孩子看,我就给他孩子吃这药,很快就好,这之前吃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越吃越不行。”

“还有一个小孩也是得肺炎。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的病人,我去会诊。这个孩子的姓我是不记得了,只记得那孩子年龄是七八岁。管他的那个中医大夫是我的学生,晚上十点钟,他来找我。我都要睡觉了,所以心里有些腻烦,就想推诿一下,我说这时候你怎么来找我会诊?他说您不知道,这个病特别重,西医提出来把这个病人让中医治,中医给他吃药也越吃越热,院长害怕了,说还没请专家会诊呢,起码也得请中医会诊呀,所以叫我来请您去会诊,本来我想明天来请您,院长说别等明天了,今天去吧,我就来了。他跟我说这情景,抺不开面子,我就去了。

到那儿一看,这个孩子在我治过的肺炎病人里病情是最重的,那孩子眼不睁、口不开,光昏迷就四天了,人事不省,吃什么都滴水不入,就像个死孩子一样。

我看他吃过的方子,就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这些药。我听他的呼吸,'嘶啦嘶啦’的嘶鸣,就是痰鸣呀。我说他都这样子了你怎么还给他吃发汗药呢?当时我也是用小柴胡汤加石膏,石膏用了四两,这是我用石膏用得最多的时候,小柴胡汤还是照原方这么用。

我告诉他,别一次让他都吃下去,这一宿频服把这一剂药吃完。他说那得灌了,孩子不会吃药了,就拿调羮一点点往里头灌。我说你别一回给他灌多了,这一宿两煎吃净,我看这个病人危险。他就是这么给他用的。

后来有一两个月了,他也没给我信,我想这孩子可能已经死了。后来他又找我会诊,是治其他病,那阵我大概每个礼拜都要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那回去时我还想着那个孩子呢,我说那个孩子你好久没说了,他是不是死了?他说你放心,那个孩子可好了,就吃那个药,他逐渐地好起来了,我也没改方子,老是按你这个治法一直治疗到他出院,他好得倒是挺快。这在我治过的肺炎中,是最重的了。”

“还有一个人得肺炎,他不是小孩子是成年人。咱们学院有个同学叫吴国平,他在咱们这儿(东直门医院)住院,是得了肺炎,我给他看的时候他得病有三四天了,他盖条毛巾被,身热汗出,那真是蒸蒸发热,胸胁满,干呕,我就给他开小柴胡汤加石膏。当时我旁边有一个老大夫说,这个不行,我给他用过这个药了。我说你怎么用的?他是柴胡开了四钱,四钱才12克,石膏用了一两半。我说他发热这么厉害,你那么用哪行呀,不是你开的药错了,是剂量不对。当时我给他开这个石膏的量不是三两就是二两,柴胡开了24克,他吃药后很快就出院了。所以治病呀,剂量不对头也不行。”

编者按:从这几个病例中,可以看出胡希恕先生对于药物剂量的把握极有分寸,一般的病开药剂量都普通,遇到大证,该用大剂量就得用大剂量。

23、大柴胡汤加芒硝、石膏一剂治愈中毒性痢疾

“大柴胡汤加芒硝,就是大柴胡汤与调胃承气汤的合方去掉甘草。我们说的这个痢疾,有用承气汤的机会。我自己的孩子得中毒性痢疾,我就用这个方子加减,大柴胡汤加芒硝,我又加石膏,因为她高热得厉害,口干舌燥,这个挺好使。发潮热,再现柴胡证,用这个就对了。不过它没有大柴胡汤加石膏应用的机会多。”

24、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得速效

“阑尾炎单独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机会少,合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临床上遇到呕恶、胸胁满、不吃东西,这是最普通的柴胡证,你要是合用大黄牡丹皮汤,是非常有效的,这个我治过的例子也很多很多。大柴胡汤和大黄牡丹皮汤的合方不但治阑尾炎,也治胆囊炎、胰腺炎,我都试验过。我方才说叫小明的那个小孩子,得的就是这个胆囊炎,他那个胆囊肿得手能摸到,挺厉害,就吃这个药好的,快得很,这个药在该病急性发作时最好使。疼得那样剧烈,尤其是胸胁这个部位胀气,显得胸胁满、胸胁痛,这都是柴胡证。”

25、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皮汤治胰腺不明肿物

“我有一个外甥,他的胰腺这儿长了一个东西,现在也没确定是癌变物还是其他的囊肿。据医生说是发生了癌变,但是他患这个病已经近一年了。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疼痛早消失了,这个肿也消了很多,从吃药后的结果看恐怕不像是癌。”

(0)

相关推荐

  • 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探讨

    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且每每收到较好的疗效.小柴胡汤不过很平常的七味药,为什么疗效如此卓著?本文拟从分析名家病案入手,探讨其中奥秘.    病案一:焦树德治某妇,胸胁满胀,胃脘堵闷,口苦耳鸣,有 ...

  • 糖尿病,能治愈吗?纯中医:不用一味降糖药...

    糖尿病,能治愈吗?纯中医:不用一味降糖药,谁说古经方,治不了之日之病? 面对于这个话题,我只能说,中医治愈的例子太多太多了,若是用心翻阅医案典籍,里面的有很多,这里就不说了. 首先,来谈一点糖尿病的经 ...

  • 【蔡长福:学会三阳经9个方】精

    不管什么病,都逃不出六经,都从三阳感冒开始,记住九个方子,你就能当良医. 有人说,中医不好学,博大精深,深如渊海,不是这样的,最好学的就是中医,只要你认的字,你不傻,中医你都能学的会,我们中国人有条件 ...

  • 中医大师胡希恕讲祛瘀药用法

    我们都知道,桃仁.丹皮.当归.川芎.水蛭等是活血化瘀的药,但是其中有什么区别呢?本文是胡希恕讲课的节选,读完就是一种感觉,很爽! 讲血瘀 祛瘀的方剂中,起祛瘀作用的药不只是桃仁.牡丹皮,水蛭.虻虫也是 ...

  • 中医大家胡希恕:祛瘀药用法!

    导读:我们都知道,桃仁.丹皮.当归.川芎.水蛭等是活血化瘀的药,但是其中有什么区别呢?本文是胡老讲课的节选. 讲血瘀 祛瘀的方剂中,起祛瘀作用的药不只是桃仁.牡丹皮,水蛭.虻虫也是祛瘀药.当归.川芎. ...

  • 中医大师胡希恕临床用药经验集

    大柴胡汤及其加减合方 大柴胡汤它没有人参,可是它加上芍药.枳实.大黄,去甘草.人参.那么大柴胡汤它为什么这么组成呢?对于大柴胡汤这个药这么用的道理我们暂时先不讲.这个病,柴胡证它波及到里,就是波及到胃 ...

  • 中医大师胡希恕临床用药经验集【一点资讯】

    大柴胡汤它没有人参,可是它加上芍药.枳实.大黄,去甘草.人参.那么大柴胡汤它为什么这么组成呢?对于大柴胡汤这个药这么用的道理我们暂时先不讲.这个病,柴胡证它波及到里,就是波及到胃,起码是到胃.只热而不 ...

  • 老中医日诊百人的决窍,为何国医大师胡希恕...

    老中医日诊百人的决窍,为何国医大师胡希恕说"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昨天和温州来的师妹一起去拜访王幸福老师,收获颇丰. 在谈到老师如何快速一天看诊百余人,老师很谦虚,说哪有什么决窍, ...

  • 胡希恕讲<伤寒论>096条小柴胡颗粒 来自古中医经典,你学到了吗

    胡希恕讲&lt;伤寒论&gt;096条小柴胡颗粒 来自古中医经典,你学到了吗

  • 胡希恕讲伤寒:腹满时减,当与温药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金匮要略> 到这是一段,和"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这 ...

  • 居然还有人质疑中医大家胡希恕的伤寒论讲得...

    居然还有人质疑中医大家胡希恕的伤寒论讲得不好,你把这篇看完,再摸着良心给个[比心] 胡老说:凡太阳病,迟早都会发热.不管它是已经发热,还是没发热,但都有怕冷.另外,有的人伴身体痛.呕逆,摸其脉寸关寸三 ...

  • 仲景文化传播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治疗两胁痛的中医用药思路

    这个方子也是常用的方子.「胁下偏痛」,胁下偏一侧痛,其实这个方剂不止治胁下偏痛,凡是偏侧痛,它都起作用. 古人认为这种病是寒实,热能实寒也能实,前面伤寒论也有寒实结胸,这个寒实成聚,就是结聚了,它是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