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好用的中药象思维,“取象比类”法记忆深刻!

导读:

在中医的几大思维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思维即“取象比类”。而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则也包含了这一智慧,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以及生长环境,推知功效与用法等。通过此法,相信你能很好的记住中药的功效。

《内经》指出:“天地万物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就是常说的“取象比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是古人的智慧结晶。

张志聪称之为“用药法象”,这里的“象”即某药之所以有某种功能的根据。

民间有这样的归纳:“中空草木可治风,叶枝相对治见红,叶边有刺皆消肿,叶中有浆拔毒功”。

也就是说:

  • 凡是草木中间空心的都可以治疗风湿骨痛,如治疗风寒腰腿痛,可加一些酒行气活血,一般不认识的药尽量只外用勿内服;

  • 凡是草木叶与枝都是对生的即可以外用止血;

  • 凡是叶边有毛有刺的即可治疗肌肉红肿疼痛等;

  • 凡是叶子经一搓既有粘滑浆液的那可治疗无名肿毒或蛇、蝎、蜂、蜈蚣咬伤等。

懂得这些规律,除了有助于更深刻、更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药物的功能,对临床有更加精当的把握以外,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比如在野外发生意外,而手中又没有准备到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就可以大有用处了。
例如出现出血情况而需要止血的话,就可以根据“叶枝相对治见红”这一点,在附近寻找枝叶对生的药物来处理,如果是显红色的则更好。
同时,由于“血见黑即止”,是以黑色属水,红色属火,水克火的缘故。如果时间允许,用其中一些烧成炭黑则效果更佳。
又如,如果出现了被毒蛇咬伤的情况,又当如何急救呢?
凡被毒蛇咬伤,切勿惊慌失措,应冷静地挤或吸出毒汁,然后在原地直径十米范围内,即可按照“叶中有浆拔毒功”一句所提示找到解药。
吴以岭在《络病学》虫药通络、藤药通络中,认为取象比类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常用原则。
藤类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络脉,对于久病不愈、邪气入络者,可以藤类药物通络散结,如雷公藤、络石藤、忍冬藤、青风藤、鸡血藤等。
仅仅是通过藤的象,我们可以知道这些药物都具有通络散结的作用,这是一个大的方向。
但是各藤又有更加细微的区别,比如鸡血藤,它的汁液还真的很像鸡血的样子,红红的入血分,味道也相对甘甜而更有补性,所以鸡血藤还补血活血的作用。
总体来说,对于中风中络者,鸡血藤就更加对证了,是以它不仅能够通络,更有“血行风自灭”的意义。
唐容川说:“荷藕中空,即离象也。生出莲叶,其形仰盂,即先天之离变为后天之震,开花色红内虚,又是象先天之离。生出莲藕,又是仰盂,象后天之震。至于莲子,外白肉内青心,亦象离中虚,又将来生莲叶之先天也。然莲子非入水不能生叶,盖离之上爻必变为阴乃成震卦。水者阴也,莲子入水,是离体之上加以阴爻,逐变为震卦矣。”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就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人患雷头风症,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发热,症状很像伤寒的样子,医家用了很多药物都没有见效。
李时珍处清震汤治之而愈。方用荷叶1枚,升麻15g,苍术15g,水煎温服。时珍说,此病病在三阳,不可过用寒药重剂,诛伐太过。对证应该用轻灵的药物。
但是为什么会用到荷叶呢?
这是由于震为雷,而荷叶的形象就属于震体,其色又青,乃涉类象形之义,所以才用到它。
其他诸如牛膝其节如膝故能治膝胫之疾、续断多筋而续绝伤、杜仲多筋坚韧能坚筋骨、伸筋草似筋而能舒筋通络、穿山甲具有通络之效等等,举不胜举。
需要注要的是,诸如以皮治皮、猪腰补肾等,虽以其外形之象,但我们更加看重的还是它的神似(义象)。
万物之皮皆有保护其体,循环水道卫气等功能的共性,这共性就是所谓的神似。
病人之所以浮肿,虽与内脏病变有关,但与皮肤在某方面的功能虚损亦有关,而万物之皮有着共同的功能特性,故药物之皮可以助人之皮以敌外邪或平衡人之体表的功能以化解所害。
同理,猪腰补肾亦非其形似为原因,而是由于猪腰(即猪肾)的功能与人的肾脏的功能相似,以神补神而已。

《范文甫专辑》中论治黄某不寐案云:“苦不寐,百药不能治,召余处方,以百合一两(30g),紫苏叶三钱(9g),二味煎服,三贴而安。问曰:此治不寐而效,本何书?余曰:我尝种百合花,见其朝开暮合,又种紫苏,见其叶朝仰暮垂,取其意而用之,不意其得效之速也。”

有人对此妙案而拍案叫绝,也有人反思而提出这样的疑问:“朝开暮合、朝仰暮垂的药物不光是百合、紫苏两味,这种用药的方法究竟有没有普遍性?”
其实,该患者“苦不寐,百药不能治”,作为顽固性失眠,先不论其最初病因,一个长期失眠的人,至少已经存在阴阳开合出现了问题,而具有朝开暮合、朝仰暮垂的百合与紫苏,在象思维的层次,确实具有调节开合机制的功能,有是证则用是药,所以见效。
那么其它拥有类似药象的药物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效果?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有些人会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看到这个结论之后,会在其它失眠的患者当中也用上百合与紫苏,这就真的犯了是教条主义了。
比如小儿夜啼证,晚上哭闹不睡眠,用上了就未必有效果,这个时候用蝉蜕效果更佳。
就药象来说,蝉(知了)白天叫得震耳欲聋,晚上却了无声息,所以善治小儿夜啼证。当然,蝉蜕的药性平和,对一般失眠也具有普遍作用。
药象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些人把“象”解读为形象或者意象是狭义的,真正的药象至少包括药物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包括对药物的外形、质地、颜色、气味、习性、生长环境等自然特性。
药象自古至今都是中医中药的重要思维,特别是宋代以后,大批儒士加入医生行列,医学被儒家认同为格物穷理的学问体系,使其理论更加完备。
药象思维才是正统的本草思维,这当中也包括了《周易》八卦的象思维。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药象作为认识与应用中药的一个思维工具,也必定存在某种局限性,需要与阴阳五行等理论相配合加以应用。
这样一来,无论是对“医者,意也”意象的提炼归纳,以及对中药性味的体会把握,象思维均贯穿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文章摘自铁杆中医论坛。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能活血也能补血,中药中的“圣药”!老中医这样评价它

    这味中药属于藤类中药,不仅有着明亮色彩和花纹的"高颜值",还是临床中疗效出众的常用活血化瘀药物,有"血分之圣药"的美誉.这味中药就是鸡血藤. 那么,鸡血藤能够解 ...

  • 悟透一 “ 字 ”,万物皆可治病,万物皆可为药。

    中医为什么会如此重视"取类比象"? 二者结合,正是中医的核心思维模式."取类比象"也可以说是中医"天人合一"理论的具体应用. " ...

  • “大血藤”就是“鸡血藤”吗?有何功效?

    大血藤和鸡血藤是不同的两味中药,它们的名字很相似,比较容易混淆,实际上外观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各自都很有特点.刚开始接触中药的时候,紫茵对它们也是傻傻分不清楚,后来接触得多了,才能一眼就区分开来.接下来 ...

  • 痹症治验

    痹症是风.寒.湿.热之邪侵犯人体经络而出现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痹.屈伸不利.重着,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病证,其发病病机为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治疗常根据致病因素辨证论治.临床根据致病 ...

  • 药性解中药之鸡血藤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药性解中药之鸡血藤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 图1 ·  鸡血藤(花)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鸡血藤.鸡血藤是豆科攀援灌木密花豆,也就是三叶鸡血藤,和香花崖豆藤,也就是山 ...

  • 中药药象刍议【一点资讯】

    关于中药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古代先民在找寻与尝试食物过程中,无意发现其有某种作用,进而再通过留心观察.反复体验而确认的.可以想象,这一过程极为艰辛.漫长且充满危险.而实际情况可能是,在积累了一定的药物学 ...

  • 超好用的中药象思维|“取象比类”法记忆深刻!

    在中医的几大思维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思维即"取象比类".而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则也包含了这一智慧,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以及生长环境,推知功效与用法等.通过此法,相信你能很好的记住中药的 ...

  • 好用的中药象思维,“取象比类”法记忆深刻!

    导读: 在中医的几大思维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思维即"取象比类".而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则也包含了这一智慧,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以及生长环境,推知功效与用法等.通过此法,相信你能很好的记 ...

  • 从《道德经》说中华民族特有的意象思维——取象比类

     师兄你好 願天地常生善人,願善人常存善心. 願善人常行善事,願善人廣布善法. 何为"象"? 老子<道德经>中使用了五个"象"字: "吾不 ...

  • 学好中医,必须掌握中医学中的取象比类法

    "取象比类"是我国古人研究自然界规律所普遍运用的一种朴素认知方法,又称"援物比类".它是以"象"的相似关联性研究为基础,发掘物质本质属性的实 ...

  • 取象比类法是中医学里一个重要的认知观

    "取象比类"是我国古人研究自然界规律所普遍运用的一种朴素认知方法,又称"援物比类".它是以"象"的相似关联性研究为基础,发掘物质本质属性的实 ...

  • 患上肿瘤别害怕,中医有验方,一副中药消灭它!

    患上肿瘤别害怕,中医有验方,一副中药消灭它!

  • 特异验方集(看古人的特殊思维)

    辣椒粉治狗咬伤 [方  剂] 成熟辣椒.[制用法] 将辣椒晒干,研成细粉.撒于患处并包扎固定,每日换1次.[功  效] 杀菌,消肿,止痛.用治狗咬伤.[验  证] 据<黑龙江中医药> 介绍 ...

  • 10大高手寻找中药重剂取效的秘诀

    (1)刘强重用防风治耳鸣 天津名医刘强临床重用防风治疗耳鸣,每用多获佳效.刘氏认为耳鸣之作,多责之于肝肾,因肝经循行于耳,肾开窍于耳.故治耳病多以清肝泻火或滋阴补肾.耳鸣虽为肝肾之病,但因脾虚而浊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