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体行书”,为何容易进国展?

细观近年来的书法界的最高赛事兰亭奖和国展,可以看出,评委们的审美取向有了一些变化,一改以往唯“二王”是重,而趋向多元化,尤其取法清一代的书法成为了香饽饽,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受益的书法家,他们多次同时斩获兰亭、国展大奖,比如:山东的蒋乐志等等,当然,他们的确写得好,蒋的书法更多取法赵之谦的碑体行书。

碑体行书成了大热门,一方面与评委们审美取向的变化是分不开,另一方面碑体行书的确别具风味、意义非凡。

今天,我们来聊聊碑体行书。

所谓“碑体行书”,是指将写碑的技法与行书本身的技法融合一起而形成的新的行书面貌,这里的“碑”即主要是汉碑和魏碑。“碑体行书”在碑的骨格上出以牵引、连带、呼应,因而既具有金石味,又具笔势连贯的动态美。这是帖学体系之外衍生的另一种别具风味的行书体。

在汉碑和魏碑中,实际上已有一些带有草情行意,如汉隶中《石门颂》即被称为“隶中之草”,魏碑中的《石门铭》、《瘗鹤铭》等也有行笔飘逸的行书意态,在大量的墓志中,行书化的趋向也不鲜见。

当然,这些都不能属于我们所说的“碑体行书”,我们只能说,在这些碑版中,已经有一种“无意识”的“碑体行书”的萌芽。

清代乾、嘉之世,“金石学”开始兴盛,一批不满足于帖学现状的书家蓄意创新,他们将目光从二王体系中跳脱而出,而上溯到商周金文、秦代石鼓、汉代碑版。

大量的地下出土大大开拓了他们的取法之路,而南北朝碑刻的被重视正视,更让他们发现了书法的另一生机勃勃的领域,大量的书家投入到“第二领域”的实践之中,再加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前后相继在理论上大倡学碑,推波助澜地将碑学潮流推向深入。

在碑学的大潮中,碑体行书因势而生,并几乎成为一种主流,在清乾、嘉之后至民国时期写下了颇为辉煌的一页。

先是“扬州八怪”的出现,标志着“碑体行书”的创作正式进入“初始”阶段。“扬州八怪”是一群对传统帖学书法颇有反叛心理的书家。他们的创作不拘成法,不循“正道”,取法范围比较开阔,创作技法不合“常理”,以至被时人目为“怪”。

“怪”的源头正是他们多从碑版中吸取其中的率真、质朴甚至有些“怪诞”的成分。他们创作的行书,往往与帖学笔法的“纯正”有较大的距离。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以分书入山谷体,故摇波驻节,非常音所能纬”(马宗霍《萋丘楼笔谈》)。他的行书能异出常人,与他在山谷体中掺入隶书笔法有最大的关系,横势的铺排,时时可见的“雁尾”,笔力的遒劲沉著,使他的这种“创作”不失古意,而画法的融入和自由率真的主体精神的流露,又使这种“创作”表现着旷达、粗放的“不拘一格”。

无论是“六分半书”也好,“乱石铺街”也好,郑板桥都在近于“怪诞”的表达中昭示着“碑帖结合”的新路。这种“碑体行书”的样式,不一定能成为后人效法的经典,但其中蕴含的创造精神却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可贵的典范。

金农的“怪”在于他的“漆书”,但以这种独特的隶书笔法进入行书,也必然造成一种“怪”,这是与郑板桥不同的“怪”:左高右低已有失“常态”;章法上疏朗字距于隶书来说是常,于行书来说,又是一种变;

更重要的在笔法上,起笔的切、削、折,收笔的短、挑,行笔的拖,始于隶法,又归于行法;而意态上的拙、丑、朴,又使这种书写有着“孩儿体”的意趣。

金农的“碑体行书”有一种“返朴归真”的原始美、自然美,这并不是随意地“做作”可以达到的,杨守敬说“然以为后学师范,或坠魔道”(《学书迩言》)其实是对金农的误读,不可全信;其他如李方膺、高翔等,皆也在行书中时出碑版意象,故在“怪”中能溢出些许高格。

邓石如的行草书并不多见,但邓石如作为一个对碑学振兴起过重大作用,而且对秦汉碑版有着广泛实践的书家,其行草书的“碑味”也是自然的。行笔的迟涩,气势的苍莽,是邓石如从秦篆、汉隶中掺化出来的,“金石味”盎然四溢,他的实践在碑体行书发展脉络中也是值得一提的。

和尚虚谷以画名世,其书法与画一样不受陈规拘束。他在行书中融以画法和魏碑笔法,在痛快淋漓中时出方涩、折直之笔意,别有一番与帖学行书不同的感染力;

张裕钊的行书则纯以其魏碑楷书的笔法加之连带、牵掣,与其楷书一样也具“浑穆高古”之美,他的这种行书正是王澄先生所谓的“魏体行书”了。

“魏体行书”是“碑体行书”中的主要形态,按王澄先生在《魏体行书及其代表书家》一文中称,“魏体行书,简而言之,即魏体行书化”,“首先要不失为用笔或方或圆,结字谨严方朴等魏碑之面目,同时又要写得放纵雄肆,精神飞动,使之兼有行书特征”(河南书法函授院编《古今书论汇编》中册P28),并指出,“魏体行书”的代表书家为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三人。

“碑体行书”的出现以至成熟,为清代“碑学”的辉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从某种意义上说,篆隶和魏碑的复兴固然启动了书法的文化再生,但这种“再生”更多地带有“复古”的色彩,绝大多数在“碑风”薰陶中的书家,其“创作”的意义还是属于对曾经隔断或被忽略的书法传统的发掘,流于一种“模仿”先人的浅尝,甚至还有“误读”的倾向。

而“碑体行书”才真正地具有“创新”的意义,它所开启的“碑帖”结合之路,成为日后书法创作的主流和书法文化呈现的新型符号,这在书法史上无论如何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碑体行书”体系的上述诸大家的先后出现,牵系着大量的书家进入这一体系,特别是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前后相继地对“碑体行书”进行风格的强化并走向完善,在“流程”上更集合了一批“碑行体书”书家群,杨守敬、吴昌硕、沈曾植,郑孝胥、萧蜕庵、李瑞清、柳治徵、叶恭绰、徐悲鸿、张大千等等,他们构成了强大的阵营,并各自又以自己的风格屹立书坛,作育后人,无可辨驳地主导着清末民初的书法潮流,在此不一一而论。

碑体行书体系与颜体行书体系一样,在审美的主层面上张扬着震撼人心的阳刚之美,所以,在进入当代书坛之后,它很快地征服了当代书,也获得了令人欣喜的发展,以王镛、何应辉、孙伯翔、王澄等为代表的当代书家,或以秦汉碑入,或以魏碑入,均能在雄强大气的总体风格中建立自己的个体风格,为碑体行书体系输送了更新鲜的血液。

而“碑体行书”以其“边缘体”所特具的深广的创造空间,以其风格的可塑性,必能在未来的书法发展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来源网络,鸣谢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

书法字典网有益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法字典网查看更多!
(0)

相关推荐

  • 齐麟|以《吴镇诗》为例浅析赵之谦碑帖融合的书写精神

    吴徵画悲盦小像 摘要 赵之谦(1829-1884),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㧑叔,号悲盦.梅盦.无闷等.赵之谦天禀瑰异,两岁便能提笔作字,读书过目成诵十七岁求 ...

  • 书法加油站 | 书法的圆笔和方笔是怎么看的出来的? 如何用笔写出

    "如何理解书法线条中圆和扁的问题?"首先纠正一下,书法线条有圆和方的说法,没有扁的说法.因为书法线条是没有扁这个概念,只有字的体型有扁的概念.例如,扁是隶书多见的字体形态.楷书就没 ...

  • ​百年回眸——徐文达草书论(精选好文)

    百年回眸--徐文达草书论 文/姜寿田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有一文<抱愧山西>.文章所述,是对他自己长期以来误把山西视作我国最贫困省份的惭愧."我在山西境内旅行 ...

  • 马德田:简牍的可能 | 大米艺术

    [ 本文共计16796字 · 建议阅读30分钟 ] 文 / 马德田 本文是马德田老师在大米艺术直播课第十六期的讲课内容,分上下两部讲述<简牍的可能>,我们一并刊发,以便大家酣畅淋漓地一气读 ...

  • 大家都在写褚体,但这幅进国展了,评委说了理由:

    2017年3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在河北省博物院进行了展览.入展作品取法多元,反映了当前全国楷书创作的较高水平.为让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更为全面的了解此次展览 ...

  • 楷书进国展是有缘由的:12届国展作者自述!

    林超凡(福建) 余书立足锺.王,遍临诸家,博采众长,期于艺文兼修,于古拙处见灵动,寓时代精神于传统之中,似有所得.一日沐手焚香,澄神静虑,取<寒山帝谈>,研老墨铺册页,自然书就,甚为畅快. ...

  • “碑体行书”,近年来为何如此火?

    细观近年来的书法界的最高赛事兰亭奖和国展,可以看出,评委们的审美取向有了一些变化,一改以往唯"二王"是重,而趋向多元化,尤其取法清一代的书法成为了香饽饽,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受益的书法 ...

  • 于右任碑体行书与标准草书#书法爱好者# ...

    于右任碑体行书与标准草书 #书法爱好者# 晚清碑学兴盛,书家追求自然挥洒,崇尚勒金刻石的雄强之气.于右任正当壮年,其书法大开大合,张扬潇洒,锋芒毕露.这时民国初立,其书壮怀激烈,其气豪迈畅达,大有扫除 ...

  • 碑体行书

    细观近年来的书法界的最高赛事兰亭奖和国展,可以看出,评委们的审美取向有了一些变化,一改以往唯"二王"是重,而趋向多元化,尤其取法清一代的书法成为了香饽饽,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受益的书法 ...

  • 碑体行书近年来为何如此火?

    细观近年来的书法界的最高赛事兰亭奖和国展,可以看出,评委们的审美取向有了一些变化,一改以往唯"二王"是重,而趋向多元化,尤其取法清一代的书法成为了香饽饽,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受益的书法 ...

  • 【鲁堂主说藏品第35期】于右任碑体行书五言联

    朋友们好,我是西安德风堂堂主鲁光宏.于右任先生的书法少年时期研习"二王"及赵孟頫,青年时期被魏碑雄强的"尚武"精神所吸引.他政事之余广泛涉猎历代碑版石刻,醉心于 ...

  • 隶书进国展的5种思路,转发了!

    书法报社 昨天 当代隶书创作可以说进入深水区,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进则退,面对汉隶和清隶这两大高峰,各书家想跨过去,真的是难上加难.不过在当代还是有部分书家取得不错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是采用以 ...

  • 这欧体为啥进国展,中书协副主席刘月卯老师说出了理由……

    高山流水 于秋旋 - 古筝 刘月卯导师 2017年3月"全国第二届楷书作品展"在河北省博物院进行了展览.入展作品取法多元,反映了当前全国楷书创作的较高水平.为让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