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女为什么都拼命进宫,而出宫之后又有怎样的命运?

清朝灭亡之后,宫中的“配套设施”并没有取消,其中侍卫、太监、宫女也是保留项,时间一长,最终国民政府迫于各种压力,在1923年9月,遣散了上千名宫女,而这些宫女出宫时,每人能领到了100大洋,100大洋在当时已经算是不少了,既从宫中出来,又会伺候人,还有100大洋的身家,那这些宫女出宫之后,都怎样了呢?

为何都向往宫女

宫女其实并不是像大家所想,仅仅是宫中服役的侍女或者婢女等人,宫女也是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务的人,甚至在广义上来讲,连嫔妃都包括在其中的女性,其实这一句话就解释出,为什么很多女性都向往宫女。

《明懿安皇后外传》:“天启元年,熹宗将举行大婚礼,先期选天下淑女十三至十六者,有司聘以银币,其父母亲送之,以正月集京师,集者五千人。”

这就是明朝选宫女的场景,为了当宫女,真是全家总动员,父母既送钱还陪面试,要知道明朝是唯一一个宫女进宫之后,不能在出宫的朝代,也就是说明进宫之后,女子将会一辈子在宫中度过,但是女子还是争相前来面试,这其中原因有三:

一:宫女有工资

没错,宫女是有工资的,清朝的宫女工资最低的月钱为4两,高的宫女工资可达20两,而且在宫中吃喝拉撒都不需要花钱,胭脂水粉等内务府全部供给,也就是宫女待遇是包吃包住,生活用品都管,挣的工资全都可以省下,若是伺候得好,还能得到主子们的打赏,这些收入可以养活全家,难怪父母会为竞选宫女弄个“全家总动员”。

二:宫女能当官

有工资,干得好还能当官,确实是,宫女身份也不尽相同,上层的为宫中女官,下层的仅仅是伺候主子的侍女,而女官的选拔也比较严格,按照史料记载:

宫廷岁选秀女,凡选中者,入宫试以绣锦、执帚一切技艺,并观其仪行当否,有不合格者命出,以次递补,然后择其优者,教以掖庭规程,日各以一小时写字及读书。写读毕,次日命宫人考校,一年后授以六法。

工作能力强的宫女,就能够当选女官,而且官位不低的,根据史料记载:

乾清宫置夫人一人,秩一品;淑仪一人,秩二品;婉侍六人,秩三品;柔婉十二人,芳婉二十人,俱秩四品。

可以看出来,如果当上女官,不仅薪水比宫女高不少,地位也要上升一大截。

三:一不小心当妃子

宫女当妃子的事情,真的不少,电视上的宫廷剧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前一阵的《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真的被皇帝看上了,宠幸了,全家都成为了皇亲国戚,这简直就是“乌鸦变凤凰”。

宫女没人要

宫女在宫中毕恭屈膝,但是在宫外,总觉得自己是宫里出来的,普通百姓们都应该敬着点她点,但是真的出宫之后的宫女,却总是被人嫌弃,这到底是什么呢?

一:年龄偏大

清朝在雍正年间正式规定:宫女年至二十五岁令其出宫。然而也有个别宫女受皇后、嫔妃喜欢继续留下,或者是升任女官之后,可以延缓出宫时间,也就是说这些人出宫时,都三四十岁了。

清朝一般婚配年龄都在12至16岁,而宫女25岁出宫,平常百姓家的女子,可能孩子都生好几个了,宫女们早已过了古代人认为女子的“最佳生育期”,这些宫女都被认为是老处女,是大龄剩女,当然没人愿意要了。

二、生育问题

根据史料记载,很多宫女出宫之后都没有办法生育,而这一切都跟一词有关,就是“血郁”,这是一种气血病,虽然是小病,可是时间一长,就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伤,影响五脏六腑,最终导致无法生育。

这种病的起因都是因为宫女们常年生活在宫中,伺候主子需要十分小心注意,她们的精神总是高度紧张,从而防止自己做错事、说错话,并且得不到好的休息、调整,导致身体超负荷患上此病。

古代人十分重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女子不能生育,很多男子都会选择休妻或者纳妾,来传宗接代,随着人们知道宫女有可能患有血郁,自然不会选择迎娶她,甚至还会将其看为“不能下蛋的鸡”。

三:不能务农

很多宫女出宫之后,不受平常百姓的待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能务农、干重体力活,她们并不像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女人那样,既能进厨房,又会种庄稼,在百姓眼中宫女也是“丫鬟的身子,小姐的命”,取回来总不能当“小姐”再家供奉着吧。

不能务农、干重体力活,也让很多宫女出宫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以至于很多宫女还是重操旧业,去伺候大户人家伺候主子。

总得来讲,宫女进宫之时都争都抢,是因为父母认为,反正女儿长大之后也是要嫁人,不如进宫当宫女,甚至还有“麻雀变凤凰”的可能,而出宫之后,这些宫女也会成为家人的负担,最后连家人都嫌弃她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