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朗读】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的,记载了孔子一生主要的言语和事迹。编者将《论语》分为20篇,共492章,大约两万五千字左右。每一篇有一个篇名,这一篇的各章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的。所以我们要深刻理解论语中的话语和蕴含的哲理,首先就得要弄清楚每一篇的脉络和主题思想。《论语》的第一篇叫《学而篇》,共16章。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所以论语的编撰者将第一篇命名为《学而篇》,主要阐述人一辈子主要学什么。下面我们依次梳理一下各章的衔接关系和哲理。第1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编撰者一开篇就引用孔子的话,并结合孔子一生的学习经历,给我们展现了端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的三个境界、三个阶段、三种状况。第2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章引用孔子学生有子的话。学习的根本是学做人,而做人首先要培养仁爱之心。要培养仁爱之心,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不正是学做人和培养仁德的根本吗!所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章善意提醒人们不要为了盲目追求孝悌,而刻意地说别人爱听的话,强装笑脸迎合别人。这样行孝悌之道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况且这也不是真正的仁,所以孔子特意强调说“巧言令色,鲜矣仁”。第4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本章引用曾子的话。孝悌和为仁不能靠“巧言令色”的外在表现博取美名,而应该向内修身养德,需要“学而习”的反复练习,不断地进德修业。第5章,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儒家提倡积极入世,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用学到的去服务大众造福社会,所以学习治国是一项和重要的内容。第6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前几章提到了孝悌忠信仁爱各个方面,那么学习难道只是单纯地学习孝悌忠信么?当然还要学习一些前人的知识文化智慧,那么这几方面孰重孰轻,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孔子为我们梳理了学习的顺序。第7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上一章从正面排列了学习的顺序,《论语》的编撰者怕人理解不深刻,或者夸大“学文”的作用,所以又引用了子夏的一段话,一是说具体如何做,二是反推强调修养学习品德的重要性。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