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飞||晋绥边区二中剧社

1942年春季,在中共晋绥二分区党委、晋绥第二专员公署的领导下,晋绥边区二中剧社在保德县东关庙梁正式成立。当时叫晋绥二分区大众剧社,剧社的领导是王吉才。大众剧社成立不久,从晋绥分局领七月剧社调来高禹任社长,同时调来鲁博夫、张清人等为骨干。剧社成立后进行了集训,重点学习了戏剧方面的基本知识。不久由庙梁迁移到王家滩,又请了两名戏曲老师进行教唱。开始排练的剧目主要是历史传统戏剧,如《捡柴》《芦花》《回荆州》等剧目。初次演出后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从而鼓舞了剧社全体同志,大家加倍努力学习文艺理论,排好戏演好戏,为解放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好。

1943年开展整风运动,大众剧社的全体演职员工也都参加了运动。剧社成员集中到马家滩二郎庙进行整风,大约半年时间结束。后迁往康家滩,大众剧社改为晋绥二分区二中剧社(属晋绥二分区第二中学领导)。剧社社长鲁博夫,副社长张焕、王允,指导员张清人,全社共50余人。那时地委宣传部部长赵仲池、干事张立亲自抓剧社工作。原野(女)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社长,这个时候从二中学校分配到二中剧社的青年学生有:吴国钧、陈良柱、白纯瑞、郭凤仙等十余人。这些同志爱好文艺工作,给剧社增添了新的力量,从而充实和加强了剧社工作。

随着形势的发展,剧社建立了党支部,那时候党的组织还处于保密阶段。党员同志在剧社的政治上和业务上都起了骨干作用。

剧社相继排演了晋剧《反徐州》《十二把镰刀》《明公断》《三打祝家庄》《陆文龙》《将相和》《大战中原》《逼上梁山》《梁上君子》;话剧《周氏兄弟》《一把菜刀》;眉户剧《新村风云》、《赵纪录》;歌曲《破镜重圆》以及《里迎外合》《抓住他》《算账去》《血泪仇》《牛永贵负伤》《王德锁减租》等大大小小不同剧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一百多个剧目。既配合了当时的对敌斗争,也宣传了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减租减息、回赎土地。如1945年春季解放五寨县三岔镇不久,范若愚校长带领剧社回到他的故乡演出。下午演出《陆文龙》,在开演前,他结合剧情联系三岔的实际情况讲了话,批判了三岔镇一个汉奸的罪行。这个作恶多端的汉奸,听了范校长的讲话,看完戏回家后便悬梁自尽了。

二中剧社活动范围主要是:晋西北的保德、河曲、偏关、岢岚、五寨、神池、兴县、朔县、平鲁等县。在这九个县的城镇乡村,进行了多次演出和宣传活动。在那抗日战争的年代里,剧社的全体同志都是很辛苦的,生活也非常艰苦。上山开荒种地、打柴背炭,在行军中自己背行李,有的同志还得背戏剧服装、乐器等。每到一地布置舞台、打扫家院、给老乡挑水,和乡亲们结下了浓厚的感情。

作者简介:

郭志飞,山西保德人。长期从事地方史和地方文化研究,主编了大型文化丛书《保德文丛》凡8卷10册,300万字。主要著作有《正史闲说》《王邵诗文集》《府州折氏》《陈奇瑜传》《折太君墓地考证》《林遮峪古遗址考证》等。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作者提供的照片多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留言之窗

◇◆◇◆◇◆◇◆◇◆◇◆◇◆◇◆◇◆◇◆◇◆◇◆◇◆◇◆◇◆◇◆◇◆◇◆◇◆◇◆◇◆◇◆◇◆◇◆◇◆◇◆◇◆◇◆

*郭志飞||牺盟会在保德

*郭志飞||晋绥二中史略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

(0)

相关推荐

  • 《吕梁英雄传》的原型“晋绥八分区”,在日军眼皮底下送走刘少奇

    《吕梁英雄传》的原型“晋绥八分区”,在日军眼皮底下送走刘少奇

  • 【三秦文学周末特刊】鹏鸣:【难以忘却的记忆】(散文)

    ◆◆ 难以忘却的记忆 ◆◆ --写在恩师鱼讯四周年祭之际 文/鹏  鸣 我终生难忘的恩师鱼讯先生. (这是他生前赠送我的题名照片) 在陕西乃至中国戏剧界,曾经有一位德高望重.深受戏剧界同仁尊敬和爱戴的 ...

  • 武立贵|横刀立马亦文人——访话剧艺术家万一杨征夫妇

    往期回顾  ·  电影<扑不灭的火焰>与马烽的故事 ·  网红 | 北大硕士 |"晴天妈妈"郭俞杉 ▲万一近影 耳聪目明八旬翁,夫妻革命已金婚. 我来渭水庭上坐,谈笑风 ...

  • 夜探1862时尚中心

    2月23日晚.在陆家嘴即墨路.银城路GARAMAILL用餐.饭后,随朋友逛附近的GARAMAILL二期.发现在滨江大道1777号上有一座长方形的工厂车间,已经具有艺术化的味道. 走进去,虽然游客不多, ...

  • 郭志飞||晋绥二中史略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郭志飞||浓烟滚滚

    浓烟滚滚 文\郭志飞 1971年8月,我从孙家沟社办高中转入南河沟县办高中.满心以为,县办高中一定比社办高中好得多,最起码有教材吧.到了学校才知道这里也没有教材.读书而没有书,那个年代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

  • 郭志飞||生死青石沟

    1971年初,几经坎坷,我终于拿到了一张印有"最高指示"字样的七年制学校毕业证.毕业之后怎么办?两条路:一条上高中,一条回村劳动.上高中不考试,而是推荐选拔.推荐选拔,最主要条件是 ...

  • 郭志飞||牛乜子其人

    文/郭志飞 牛乜子不姓牛姓韩,大号"韩廉智".大号尽管儒雅,但是知道大号的人很少,村子里的人无论七.八十岁的老者,还是牙牙学语的小儿,都呼之为"老牛".&quo ...

  • 郭志飞||风萧萧兮

    郭志飞||风萧萧兮

  • 郭志飞||难 忘 腊 八 冰

    农历丙午马年腊月,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在神州大地已经燃烧了六.七个月.在这场大火中,造反派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地富反坏右封资修臭老九,如秋天的落叶零落成泥化为尘垢. 那年冬天似乎来的特别早,形势红红火火,但 ...

  • 郭志飞||陈奇瑜与钓鱼台

    保德县城往西约10公里,故城村之下有一处冠名钓鱼台的地方.现在看这个地方,一处石壁,几间石窟,一条"滨河大道",川流不息的来往车辆,逶迤往西的黄河远在数十丈之外,怎么也与" ...

  • 郭志飞||保德烈士焦克显

    站立二排左四 焦克显 焦克显照片摄于1935年担任保德第一高级小学教师时,站立第二排左起第四是焦克显.这张照片是焦克显同事薛廷茂先生保存下来的.(左五即为薛廷茂)焦克显烈士 1935年于保德马家滩高级 ...

  • 郭志飞||保德人走口外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数次人口大迁徙之一,从明朝中期开始延续到解放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走西口的主体是山西人.陕西人和河北人,走西口的目的地是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所谓西口指的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