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30日,重庆织布厂扩建施工...
1982年3月30日,重庆织布厂扩建施工中挖到了一些木炭和粘土,混杂着鸡蛋大小的鹅卵石,继续挖了几米后,令人震惊的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棺木赫然出现。工头马上命令停止施工,将情况上报给了重庆博物馆。
很快,重庆博物馆派出考古人员会同江北区文化馆工作人员来到了现场。专家初步勘察这是一个普通的长方形竖穴石坑墓,规模很小,位置不起眼,考古价值不大。专家声称还有更加重要工作,所以先行离开了。当时的现场并没有进行严格保护,接下来的一幕却让人们惋惜万分......
当天傍晚,随着考古人员的离去,施工现场就这样停工了,墓葬旁边只有两条破旧的警戒线。两个孩子相约跑来墓地周围练胆子,其中一个小孩就把棺木凿开了一个大洞,手伸了进去,没想打竟然从里面抽出了一整套衣物,孩子们认为这不是什么好玩的玩具,于是将其撕成碎片,就在此时,衣物的碎片开始氧化变黑,慌张的孩子们随手把衣物扔在地上,之后这些衣物的黑块就被垃圾车清理掉了。
次日上午,见棺椁破了一个大洞,胆大的民工们把棺盖当场凿开了,内棺也被撬开,只见棺内分布着许多金盏银锭和大量丝织品品,于是人们一阵哄抢,顿时棺内一片狼藉。
在继续施工中,民工们又挖到一块石碑的碑额,上面部分碑文露了出来,文化馆工作人员再次来到现场,认为这是一般清代墓葬,对残余的丝织品和残破的棺椁不予收取......
4月6日晚,石碑全部出土,当整块墓碑出土清洗后,经过辨认,完整无缺的碑文把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震惊了,此墓号“睿陵”,墓主人竟然是元末时期重庆大夏国皇帝——明玉珍!有个爱好书画和文物收藏的驾驶员,马上决定将碑文拓片。就在此时,恰逢江北区文化局到江北城文化馆检查工作,听说有人对出土石碑拓片的消息,即赶往现场,制止了他的拓片行为,马上返回文化馆,命令工作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过勘测,墓坑东西长5.4米,南北宽3.5米,无墓道,规模的简陋令人难以相信墓主人的皇帝身份。夯土层由木碳、三合土、石灰、煤渣等填充物组成的九层组成;棺木完整,外椁为香榧木所制,椁口与盖板由子母榫扣合,四周令加铁钉固定,其余五面椁板衔接处用木楔暗榫拼合,可谓严丝合缝,密不透风。
由于棺椁为民工撬开,这就给考古人员带来带来很多困难,第一手的现场资料丢失。据一位目击者声称,当时棺内有积水、淤泥,但是开棺后未见骸骨、毛发。可能遵照明教教义火化。
经过清理,考古人员在棺盖上发现了两件丝织物,其中一件为铭旌(旌旗)。上面的墨迹较为模糊,经过辨认为楷体的“太祖 ”二字,铭 旌一 般书写死者名字。但据“臣不得名君”的周礼古制。此幅铭旌只书 “太祖”二字,令人惊奇的是铭旌上尚残留竹片数节,由此可见,此旌可以张举悬挂。
另外一件为彩绘幡画 ,画面绘有祥云、日月三星的图案,三星在上,日月居中,祥云在下呈拥捧状,宗教色彩浓厚,这为研究明教和明玉珍及其政权的意识形态的提供了重要资料。
经过清理和追缴,另外出土了两件棺帷、九件被褥、九件衣物,大部分破损严重,无法修复。其中两件赤黄素缎龙袍, 胸、背各绣一龙,显示出了皇家气派。(修复后在三峡博物馆保存)除此之外,追缴回的金银器共计三件,其中刻有四两七钱半的金盏1件,刻有汉阳字样的银锭 2 枚。
据睿陵出土的玄宫之碑记载,明玉珍为湖北随州人士,1351年徐寿辉起兵反元,明玉珍在家乡组织千人义军归顺,之后支持徐寿辉称帝建立“天完政权”(天完克大元),后徐寿辉部下陈友谅不讲武德杀死了顶头上司徐寿辉,建立大汉政权,明玉珍闻讯后拒不承认陈友谅地位,在为徐寿辉发丧后,于重庆称帝,建立大夏政权。与朱元璋交好共同对付陈友谅。
1368年,朱元璋平定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后建立明朝,此时明玉珍已经去世,其子明升继位,朱元璋劝其投降归顺大明,但被拒绝,1371年,在大将汤和征讨下,明升只能投降,存在仅八年的大夏政权从此覆灭。
1372年,朱元璋将明升流放高丽开城(朝鲜半岛),至上世纪40年代,其血脉延续已达20代之上,四万余人。1973年,在韩国的明氏后裔成立了“明氏大宗会”。当明氏大宗会获知先祖在华确切信息后,迅即组建回乡祭祖访问团,并向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申请返乡拜祖的批准。
1995年3月,重庆市江北区政府拨款10万,重新整修“明玉珍墓陈列馆”,以迎接明氏大宗会寻根祭祖团的到来。1995年4月21日,明玉珍墓陈列馆门前灯笼高挂,馆内烛烟燎绕,一出中国传统形式的祭祖仪式在此进行,数百年来,明氏后裔寻根祭祖的夙愿,终在此时得以完成。
自此开始,明氏大宗会每年组团来此祭祖,迄今从未间断。
也许是对故土的一种情缘和感激,明氏大宗会向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捐赠了一辆医疗急救车,祭祖访问团成员还向江北区政府询问投资方面的政策,打算在重庆创办一些中小企业,为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奉献了一份炎黄后代应尽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