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挑战

变革与挑战

——高考制度与课程改革学习小结

5月17—21日,参加了郑州市教育局关于高考制度与课程改革培训学习,3天40学时的学习,时间不长,但给我启迪很大。现将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很鲜明,主要讲高考制度与课程改革,专家报告和走访学校都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因为主题突出,对高考制度和课程改革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弄清了一些概念,理清了教育的一些关键问题。二是课程安排合理,专家讲授全面。这次讲课专家大致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应漷教授关于高考制度与课程改革的深刻解读,他是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专家组成员,讲解可谓高屋见瓴,逻辑清晰。第二层是上海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纪明泽,上海教研室的博士王月芬,上海市教委副局长、教科院院长张民生,他们都参与了政策的制定,非常熟悉上海高考制度改革和实施路径。第三层是学校校长,如上海育才中学校长陈青云,上海格致中学执行校长吴照,他们是基层的实践者,在课程改革和实践方面有着真切的经验。因为授课专家经历不同,角度不同,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参照。三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次培训地点在上海,专家也是上海的专家,参访的学校是上海最好的育才中学、闵行中学,而上海与我们中原的教育差距很大,特别是理念和管理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虽然很多东西不能直接拿来我用,但是,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不同方面,也看到了内陆教育的发展方向,开拓了视野,启迪了智慧。

二、主要收获

一是理清了高考改革的背景。这次高考改革源于2014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教育目标“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教育部针对这个问题,对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研究,2016年由北师大课题组对外进行了发布。核心素养的制度回答了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也和国际教育有了接轨,明确了中小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作为育人的工具和载体,承载着育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价值追求,2017年底,教育部发布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的研究让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具体化,明确化,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教可学可评,在这样的背景下,随之,新高考展开。

二是明白了新高考带来了什么?专家讲,新高考和三十年前恢复高考一样重要。新高考的背景是国家“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是明确了的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和各学科核心素养。新高考作为一种评价方式的变革,随之带来的变化是倒逼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出台,高中新课标的修订,高中新教材的制定,选择和构建课程内容,高中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探索新的评价方式等等。可以说,新高考意味着整个高中教育改革的全面启动。高考作为基础教育的风向标,其实,也意味着整个基础教育也陆续进行着变革。

三是弄清楚了新高考的基本模式。上海、浙江作为第一轮的新高考,已完整地进行了实验,今年,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四省也实行新高考,明年,全国大多省份都将推行这一改革。改革主要政策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参考中小学生综合评价。在考试形式上也进行了变革,如英语一年两考,地理、历史可以在高二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学生综合评价注重真实性等等。

四是新高考撬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因为评价方式的改变,自然也撬动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最显著的变化是走班制。如何走班?既涉及师资,也涉及学校硬件,更拷量着学校智慧。其实,新高考的背后最主要的变革应该是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我们建立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如何建立学科核心素养的变革,崔应漷教授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例如:设计深度学习、采用单元学习方式的设计,重组内容或教学化处理,探索经典的学科学习方式,实施教学评一致的教学等等,都是颇为成熟的见解,很值得老师们思考和借鉴。

五是学生综合评价很重要,很重要。学生综合评价将作为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学生综合评价将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把知识迁移到实际的情境中去,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社会参与。学生综合评价一定要真实,诚信。其实,这一改革的背后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整体素能的提高,如教授在讲课中提出,当前的学生缺的不是领袖气质,而是平民情怀,只有俯下身去,才能抬起头来。学校教育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做事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是高考的改革,更是教育的变革方向。

六是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涯规划。高一分科就应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到哪里去,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高中教育要逐渐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当然,学校也要有相应的课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和生涯导师。

三、一些思考

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经典的讲解,也常常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略记于此,以后将时时提醒自己。

1.学会落实。纪明泽老师讲了一个理念,领导讲A,同志应想如何A,如此才会把理念化为现实。可能,他想讲的是教育部如何通过核心素养、新改革把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更好地落地。但他也警醒我们读书人,不要以理论来解读理论,更多的要予以落实,如何把想法变为现实,才有真正的意义。

这也让我想起了崔应漷教授讲的教学理念,他引用杜威的话说,“教学犹如卖与买”,教如卖,但是总得买了才算说。作为老师,评价教学的优劣,不是看你教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

提醒自己:少作空头理论家,多拿出一点实际行动来。

2.人才将是最稀缺的资源。这一段,我们天津既武汉、海南等省的大学生落户政策之后,提出了自己优厚的人才引入战略。2018年,全球中小学生PASA考试,也将重点考察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将来的竞争一定是信息化的全球化的竞争,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不好,不但找不到工作,养活不了自己,也过不上高品质的生活。

走向未来的你,是人才吗?

3.如何进行深度理解,张民生教授在讲课中提出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一个理念,首先要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找出要素的关联点;其次要质疑,进行批判性思维;第三要“会用”,即学会知识迁移,最浅显的是把别人的理论化为自己的语言,当然,最好是运用于实践中去,有用,才能体现理论的价值。这种思维方式值得学习。张民生教授还果断地说,何为能力?解决问题的本领即能力。所以,学习要落脚到应用,落脚到情境迁移上来。

同样,崔应漷教授在讲课中也提出了一个深度学习的概念,他提出的路径是深度设计,最好的方式应该是项目化学习,深度学习也是高认知、高投入、情境介入的主动学习,要认识学习意义,全身心地具身学习,不断累积学习,常常反思的学习,最后是运用的学习。他说,培训,要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回去。这也是培训的最大价值,也是个人成长的最佳路径。

时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学习绝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每个人都应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深度学习才会让我们更专业,更有深度。

4.凡事先想明白,再去做。这是崔应漷教授在讲课中多次重述的话,我认为很有意义。他说,教育这件事,只有想明白再去做,才有味道。这也许正是他所说的深度学习,只有领略“学”的意义,才会深入其中,学得深入。

凡事想明白,才会获得正确的知识,正确的知识加上正确的过程,才会有习得的素养。对于粗莽的我,这句话也应时时警醒:经常思考,凡事想明白,才会有思路,有思想。

这就如这次关于新高考改革的培训,老师们讲的很多的是“面”上的东西,如何改,如何做,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还想到了为什么要这样改,这样做,由此,我渐渐明白了教育的导向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这样,想明白了,就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容易把他们的做法拿来我用。

5.情境是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载体。

这次培训, “情境”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也颇高。其实,高考参考的学生综合评价,就是在情境中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高考改革很多内容都强调情境再现,在不同的情境中看学生的判断与表达。高考命题更注重情景现再现,就是更注重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我的一点思考是:作为老师,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是否也给自己找一些真实的情境,在情境中表达自己。在做事中成长,在困境中前行,把经历作为经验,其实,就是把我们多置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

6.结业仪式上,虽然班主任老师很随意,但是参会的丙个领导讲话都很好。华东师大的领导的讲稿是经过字斟句酌的,语言干练,很多都是原创,譬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郑州的也是最中国的”,听后感觉很真诚,很感动。虽然这只是场面上的话,但是说得漂亮。郑州教育局的领导讲话层次感强,讲了为什么培训?有什么收获?对工作有何启示?三个问题都经过了深入思考,语速慢,底气足,给人以深深的启发和思考。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个人思想的表达,素养的再现。语言的背后也有很多需要补上的功课。

7.教育的空间很大,有很多功课可做。

上海育才中学和内陆学校比起来,真是个高大上的学校,校舍、师资、理念、基础等等,我们都无法和他相比。但我的思考是,先进理念、开放的上海教育,更难做,对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要求更高。我们处于内陆,我们的教育发展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更多的功课可做。人生,是来做事的,来成长的,而不是来比起点,比高低的。

教育者要做的事情就是优化教育资源,把眼下的事情做好。我们学习他人,不是要把他人所处的条件和位置与自己相比,而是学习他人做事的态度和精神。其实,人生来不平等,机会也不一样。就像打牌一样,不在于你起了一手什么样的牌,而在于你怎样组合出牌。

教育是最讲究创新创造的行业,失去了创新创造,就失去了成长,也失去了做教育的乐趣和意义。

8.身教重于言教。影响别人的最好做法是先成为这个样子。如校长想让老师成为什么样子,自己先成为那个样子;老师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子,自己就先成为那个样子。作为教育者,只有自己信,别人才会信;只有自己做,别人才会跟着学。

我们所挂在口头上的领导力,其实就是做给别人看。作为父母,只有我们相信学习,主动学习,我们的孩子才会相信学习,才会主动学习。

我的思考是,人终其一生都要成长。教育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用于自己,也是更好地成为自己。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楼高人多城市发达,有很多可看可学的地方,短短的几天学习,带给我的启示绝非专家所讲的教育。如果把人生当作一种成长,这也算是一次小小的驿站,让我看到了更多的风景,也更好认清了自己。教育就是为了改变,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在前行的路上,期待遇见更美的风景!

18051

(0)

相关推荐

  •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及其发展趋势

    叶平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广泛实施和深入,研究性学习正在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亮点.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各地已经积累了许多鲜活的经验. 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 ...

  • 试论“以生为本”的教师核心素养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地容.杜尚荣在文章中谈到:2014 年 3 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把"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quo ...

  • 以生活为中心重塑学习

    褚清源 与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的改革一样,面临新挑战,一些有变革意识的学校都在不同层面作出了新的探索. 比如山东省潍坊市龙泉实验小学,去年采访这所学校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尽管没能写进报道,但我一直记挂着 ...

  • 【e汽车】以变革迎接挑战,为什么我看好这个品牌重回主流豪华市场

    点击上方 e汽车 关注我们 文 | 杨   帆 微信号 | eautocar 2017年的冬天眼看就要结束了,回望这一年的汽车市场:消费升级可以说是贯穿了2017年整年.这一年,中高端车.豪华车等细分 ...

  • 2018年,iOS、安卓智能手机迎来AI全面变革的挑战

    AI智能型手机来临 预计2020年有三分之一手机的芯片会原生内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AI)功能,支持AI的手机渗透率会从2017年的3%跃升到2018年16%.2019年26%和2020年35%,愈来 ...

  • 软硬分离导致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深刻变革 博世如何应对挑战?

    调整组织架构.采取不拘泥于Tier 1或Tier 2的更灵活的商务模式.用"软硬分离"的思路开发产品.探索参与软件升级费用分成等等措施都是博世应对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深刻变革的解决之 ...

  • 汽车后市场变革方兴未艾,机遇和挑战超乎预期

    " 国内汽车行业的进程日新月异,如同过去美国市场的脉动,随着年轻世代的崛起及新能源车的发展,个性化的售后市场服务是一个有潜力的赛道. " --张涵量(David Chang) 资深 ...

  • 迎接数字社会变革,医疗健康行业的挑战和机会在哪

    数字社会的变革正在从上至下,对健康医疗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从大环境的趋势看,数字社会正在形成:而小环境的变化是,这个社会未来对数字健康医疗的要求会更为复杂.对这两个层面和维度变化的 ...

  • 陈春花、徐少春:数字化时代,人力资源的挑战与变革有哪些?

    在数字经济时代,不确定性剧增,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艰难的转型.人力资源部门(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简称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的重要的部门,其价值一直为企业管理者所诟病.早在1 ...

  • 刘奇:农业产业变革面临的新挑战

    文|刘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而乡村产业要兴旺,就当下的情势看,必须大力实施以构建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产业体系为导向,以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产业支撑为目标的产业变革. 随着人们认识的演进, ...

  • 晶体管结构新变革,GAA机遇与挑战并存

    文︱BRIAN BAILEY 编译︱编辑部 随着GAA FET(全环绕栅极晶体管)逐渐取代3nm及以下的finFET(鳍式场效应晶体管),芯片行业已经准备好迎接晶体管结构的另一次变革,这给设计团队带来 ...

  • 【原创】人工智能"变革的边缘"机遇和挑战并存

    当代社会最伟大物理学家的斯蒂芬·霍金曾表示,人工智能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初级发展阶段确实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物极必反,发展理应适度,一旦过度开发,或许预示着人类最终被超越,而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