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胃凉,胃中有寒湿!一张暖胃方,利水消胀,大家手笔值得学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曾几何时,我老师曾跟我谈,现代人最大的误区,就是把胃当成了“垃圾袋”。
这话什么意思?
眼前的东西,只要我爱吃,我想吃,就使劲儿吃。至于说吃下去以后,身体受不了受得了,完全不管,就好比垃圾扔出去了一样。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胃病丛生。
后来,我随着自己工作经验的丰富,逐渐意识到老师所言极是。
前几年,我在集中研读内科大家赵绍琴老师临证心法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张验案。我想说给你听听。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男子,年37岁。
这个人啊,自幼喜欢冷饮,自诩火热之体,离开冷饮凉食就不舒服。
后来,渐渐地,大概35岁以后吧,此人的身体大不如前。主要表现,就是吃过冷饮凉食之后,胃里头不舒服。
既然不舒服,那不吃了行不行?结果是不行。即便是正常饮食,此人也会感觉到胃里头胀满、堵得慌,发凉。
这是怎么回事啊?他去看中医。看的是谁?内科临床大家赵绍琴。
刻诊,见脉象弦细,舌苔白滑。
赵师了解情况以后,果断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草豆蔻3克,制半夏10克,茯苓10克,干姜6克,蝉蜕6克,片姜黄6克,一共是六剂。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空腹服用。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之后,不适感大大减轻。六剂用完以后,诸证悉平。
赵师嘱咐,从现在开始,杜绝一切冷饮凉食。否则,还会犯病。
这是怎么回事?显而易见,此患就是把胃当成垃圾袋了!
你想想,冷饮凉食,吃下去,必然损伤脾阳。脾阳受损,则运化失常。运化不及,则痰湿凝聚。痰湿为阴邪,日久更伤脾阳。如此,寒湿凝聚不化,停于胃脘,患者中焦气滞,于是就胃胀、发堵、胃凉。这是他长期贪图一时之快所致。舌苔白滑,就是寒湿痰饮内积的表现。脉弦,主痰饮。脉细,主脾胃运化失常,气血不丰,脉道失于鼓舞。
怎么办?张仲景说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就是说,你的胃脘有痰饮之疾,就用温药来化散痰饮。
我们来看看当时赵师开的方子——
草豆蔻3克,制半夏10克,茯苓10克,干姜6克,蝉蜕6克,片姜黄6克。
这里头,草豆蔻燥湿行气,制半夏燥湿降逆化痰,茯苓健脾利水,干姜温中化湿,姜黄行气止痛消胀。这几味药,配合在一起,可以温中焦、化寒湿。
蝉蜕在这里是干啥的?蝉蜕,入肺经,可以宣理肺气的。肺作为水之上源,宣理肺气可以促进津液的输布和代谢。蝉蜕性虽寒,但是夹杂在温药当中,则寒性已去。
这既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这张医案,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印象中,借鉴赵师的用药思路,我帮助过不下三四个因为饮食贪凉不节导致的胃脘胀满、发凉、疼痛的患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把胃当成了垃圾袋。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吧。平时胃胀、胃堵、胃发凉的人,你一定要多加考虑。赵师的验方,留你参考,必要时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可盲目尝试。胃阴不足的人,千万不能用。专业的读者朋友,我希望你能从赵师的经验中,得到一点启示。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这玩意儿吃下去,身体会怎么样。口腹之欲满足了,我们的身体接下来要面对怎样的挑战?你不能吃下去不管啊!吃了不管,结果就是乱丢垃圾,到最后身体里脏、乱、差,你说你还能好吗?
嗯,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