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气和血的概念;升与降的秘密(附医案:治夏月右脚心发热)
我们一直听到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却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中医往往闹不明白,就是因为对概念没有理解。必须要好好剖析一下:
所谓气呢,就是能量,是看不见的,又叫阳 ,
所谓血呢,是物质,是摸的着的,又叫阴。
比如黄河的泥沙本来是物质,是不动的,但是在流淌在黄河里,奔腾而下,能造化出海口三角洲。
人的血液本来是不流动的,但是因为呼吸进入了氧气,所以血液流淌自如,倘若人断了呼吸,血液就会停止流溢, 血液一停,脑壳缺血就会得脑膜炎。
所以,阳和气是看不见的能量功能,阴和血是看得见的物质肉体。
所谓阳虚者 ,是气不能推血;
所谓血虚者是因为血不能治气。
气不能推血就会淤血就会四肢恶寒,血不能治气则气滞就会四肢头身发热。
所以气和阳虚,虚的是功能作用;血和阴虚,虚的是津液物质。
万病不离气血阴阳,阴虚补血,阳虚补气,只是我们脑壳中常有的概念,但是不是古法中医的思维? !
上古三皇五帝考究阴阳,重在交济。气者阳也,其性上飞;血者阴也,其性下沉。气浮血沉,并不能造化和维持生命。真正的天地造化是让气下行,让血上行,这就是交易,古人称交济。
气在上,人以肺敛而下,所以肺气下行为顺。肺功能一生用于降气,血在下,人以肝升而上,所以肝气上行为顺。肝功能一生用于运血。
人呱呱落地之后,一定先用肺吸入大气,大气下行,交于阴血,阴血然后上行,然后就不断循环,不断壮大。
人之死,因为最后一口气呼出而无法吸入,所以叫断气。所以阴阳相交顺序,气必须先下行。然后血才能上行。
推而及天地宇宙,春夏为大气升发,秋冬为大气沉降,有第一年秋冬的沉降收敛,才会有第二年春夏的升发旺盛。
人知瑞雪兆丰年,却不知为何瑞雪兆丰年,科学说是大雪冻死了草木间的虫子所致,实乃不通阴阳。
阴阳包含了科学,科学却不认识阴阳。不认识的地方,所以阴阳成为了迷信鬼祟之谈。二十四节气小雪大雪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大气收降的最好。气息不外漏,然后第二年阳气旺盛,升动有力,阳升而载大地阴水而构造昌盛的万物。
所以南方人矮小,北方人却高大,实乃大气下降的好的功劳。
所以春夏人困乏,秋冬人精神饱满, 也是大气下行的功劳。
今日夏至,何为夏至?阳热升动在地表,多至最多的时候,这时候人会感觉烦热,燥渴,但是这个时候也是容易多疾病的时候。
于天地而言,阳热浮升在地表,所以天上是火热的,地里面是阴寒的,所以水井一定是冰凉的。
于人而言,阳热浮动在人的体表,体表是燥热的,体内却是冰寒的。
此时常有吃西瓜腹泻腹痛的,无胃口饮食的:是火热之气在外,脾胃之气不足的人,这个时候就会更加衰败,于此时喝冰水吃西瓜毫无节制,一定是减寿的。
此时当喝温水,或少许姜片,加冰糖,温健脾胃,不可以暴饮暴食。人说多喝水多撒尿,可以加速代谢,其实这种方法很愚蠢。人喝水后,依靠脾胃阳热之气蒸腾,舒布给肺气,肺气清凉,下流中州膀胱。然后尿液得出。
常人如果不渴多喝水,只能加重脾胃的负担,脾湿胃寒。水不能蒸,成为湿气和水饮。阻碍脾胃运化,下行大肠,然后大便拉稀,水谷不分。脾不能运化,肝血不能上行,必然下脱,便血淤血所以以此开始,胃寒不降,肺气不能下行,咳嗽吐痰由此而起。
人之脾胃何等重要,肝气上行通畅,必须脾气通达,所以脾叫脾关。
肺气下行顺利,必须胃气通达,所以胃叫胃关。
心肾交济全靠脾胃升降开关完成。
一朋友,最近脚心发热发痒明显,每到下午发作,夜间加重。口淡不渴,身体瘦小,小便有时候发黄发浊,胃口不好,睡眠一般。别无它病。
诊脉:两手对比,左手沉盛,右手浮微,左手有力于右手,一呼吸4动,右尺浮大,且有力于左尺。
下午夜间应该是大气下行阳归,正当天助封藏之时,而发热发痒加重,是阴液不足无法包藏阳热吗?匪夷所思。
彭子益说,两尺对比,左尺盛则水盛,右尺肾则火盛,于左尺右尺中后断决更无错误。
黄元御说,肝木主升,肝木不升,生意抑遏而生下热,于是左尺之脉亦大。右寸之大者,肺金之上逆也。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金逆而莫收敛,则君火失根而左寸亦大;木陷而行疏泄,则相火下拔而右尺亦大。
认真对比了下,还是觉得此病是脾湿木陷,下午阴盛,升达不爽,以至于右边下行不畅,相火不藏,先从脚开始。黄氏素灵微蕴有火逆解一章提到脚心的问题。
方:茯苓15 白术15 炙甘草10 附子10 党参10 桂枝5 当归5 枸杞5 陈皮10 山药30 乌梅5枚 生姜两片
服后小便变多,清白有力。反馈说很有效果,服后有气走到脚上去,脸部有气上来。当日下午不作。持续三剂,脚热不发。四日贪食西瓜,以致腹鸣小便发黄,痒热又作。五日戒生水冷饮西瓜。持续喝药,脚热不作。造化由人,应该学会自律。嘱服10剂。
心得:
1、夏月常有脾胃湿动,阳浮在上,中下虚寒后而湿动
2、西瓜不要吃冰的,夏季稍稍食一些可以清肺降热,过多的食用就会败脾生湿。升降阻碍。
3、治脾胃湿气,茯苓配白术效果很好。
4、人的小便,要保持清利。
5、治病嘛,常有失败,何况我们先师已去。还是那句话,敢于实践,勇于思索。
6、多研究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