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稻盛和夫

X

中文版序
1.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所有一切,归根结底,要看我们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让它变得更纯粹、更美好。换句话说,要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发挥出来。
推荐序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精益求精,从中获得乐趣,就能抑制怠惰之心。
译者导读:宇宙人生
1.稻盛和夫:“宇宙中存在着推动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成长发展的宇宙的意志。”
2.稻盛和夫:“所以,当我们拥有帮助一切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的愿望,拥有帮助他人获得幸福的美好心灵时,就与‘宇宙之心’产生了协调和共鸣,就能自然而然地将事物导向更好的方向。”
前言
1.“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2.“所有的灾难都是由我们的内心吸引而来的,自己的内心不予呼唤的东西,绝不会来到我们身边。”
第一章 构筑人生的基础
1.和松下先生一样当学徒的孩子,当时恐怕有很多吧。其中可能有很多孩子会埋怨自己的境遇,妒忌别人,憎恨社会。这种孩子不可能取得松下先生那样卓越的成就。
2.经过长期宗教或精神修行的人,或许自然而然就养成了感谢一切的习惯。
3.法师像往常一样沏好了茶,仔细聆听我的倾诉。然后对我说:“很好啊,灾难降临之际,也就是过去造的业消失之时。遭受这么一点批判就能消业,所以必须庆祝一番啊。”
4.自己拥有的才能和能力,绝不是自己的私有物,那不过是偶然被赐予的。
5.英国思想家詹姆斯·埃伦在其著作《原因与结果法则》一书中,做了以下论述:“有一种倾向,(中略)不管是眼前的目标,还是人生的目的,心灵纯洁的人总是远比心灵肮脏的人更容易达成。心灵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
6.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 行。
7.为了获得卓越的成果,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面对每天的工作呢?似乎是在回应我心中的疑问和烦恼,作为答案的智慧的语言在心中闪现。这样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思考,我都记在了实验用的笔记本上,这成了我的习惯。
第二章 动机良善
1.其他的事情,几乎全都是为了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自我保护,或者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好评。与此相反,只有纸袋行商出于帮扶家计、守护家人的目的,是从“关爱他人”出发的行为。就是说,其中蕴含着“善意的动机”。
2.公司的存在,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抱负,而是为了守护员工的生活,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生。这才是公司的使命,这才是企业经营的意义。
3.讲到“利他之心”时,如果一下子上升到“为了国家”“为了社会”等宏伟高尚的理念,那么从公司一般员工的角度来看,那就成了与自己无关的“他人的事情”。这样的话,就无法点燃他们的热情,他们就不会不遗余力、拼命工作。
4.“心不唤物,物不至。”
5.“精力善用。”
第三章 以强大心灵成就未来
1.“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
2.企业破产,说明包括领导者在内的全体员工,都持有一颗导致企业破产的“心”。
3.“大家都说这些道理非常幼稚,理所当然,十分简单,但是,这些道理或者说思维方式,作为知识,大家或许具备,但根本没有掌握,更没能实践,这就是招致公司破产的元凶。”
第四章 贯彻正道
1.西乡隆盛:“行正道者必遇困厄。无论立何等艰难之地,无论事之成败,身之生死,志不稍移也。”
2.“因为是和夫所做的事情,所以一定会做成功。务请父母安心,切勿为我担心。两到三年后,公司一定会很优秀,在此之前还需忍耐。”
3.成立京瓷后不久,我就将“作为人,何谓正确”当作经营判断的基准。
第五章 培育美好心根
1.有的人刚出生时,灵魂似乎就已经浑浊不清。正因如此,我们要通过自己的人生,努力磨炼灵魂,不能懈怠。
2.我认为,所谓人格,可以用“性格+哲学”这个算式来表达。所谓哲学,简单来说,就是思维方式。在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素质,即性格之上,再加上思维方式,就能明白这个人是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度人生的。如果忽略这一点,就无法把人看透。
3.俗话说,螃蟹按照自己甲壳的大小打洞。组织的成长无法超越其领导者的器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和心中抱有的思想理念,会原模原样地决定组织和集团的存在方式。
4.人的心灵像庭院,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放任它荒芜,不管是耕耘还是荒芜,庭院都不会空白。如果自己的庭院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院。出色的园艺师会翻耕庭院,除去杂草,播种美丽的花草,不断培育。同样,如果我们想要一个美好的人生,我们就要翻耕自己心灵的庭院,将不纯的思想一扫而光,然后栽上清澈的、正确的思想,并将它们培育下去。——詹姆斯·埃伦《原因与结果法则》
5.“人只会遇见和自己性格相符的事情。”
6.中村天风: “宇宙保障任何人都可以开拓美好的人生。”“我原来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暴力青年,现在却在大家面前如此这般讲人生。不管有着怎样的过去,只要心变了,任何人都能开拓幸福美好的人生。”
7.“愤怒”“欲望”“抱怨”——佛教把这三者称为“三毒”,说这三毒就是污染和迷惑我们心灵的元凶。
8.如果当时去了巴基斯坦,此后再回到日本时,作为工程师,我恐怕就完全落后于时代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