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钞:那些悄悄溜走的小学语文课文,是妈妈曾经讲给我的故事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那些悄悄溜走的

小学语文课本

是妈妈曾经讲给我的故事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1

“妈妈拉着我的手,
往泥塑收租院里走。
收租院里有个女孩子,
也紧紧拉着妈妈的手。
她的年龄和我差不多,
可她长得却那么瘦,
披散着头发,赤着脚,
流干了眼泪哭哑了喉。
她的妈妈交不起租,
地主逼她妈妈去做马牛,
女孩子不愿离开妈妈呀,
死死拉着妈妈的手。
我含着眼泪问妈妈,
这种事发生在啥时候。
这个女孩子现在在那里,
我一定帮她去报仇。
妈妈一把拉住我的手,
孩子呀,这种事发生在旧社会,
旧社会这种事情到处有,
你妈妈也像这个女孩子,
经历了多少苦和愁……”
这是一首儿歌,从遥远的记忆中走来。其实也不算儿歌,它是一篇小学语文课文。1977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坚冰才刚刚开始融化。那一年哥哥开始上小学,也就是丁庄小学,那时的语文课本里就收录有这篇课文。
母亲拿来哥哥的课本读给我听,那时的我还没有上小学,懵懵懂懂的。文章本身写得富有感染力,再加上母亲读得声情并茂,因此我对这篇课文的记忆格外深刻。这篇课文的画面感极强,仿佛当年的那个女孩就是小时候的母亲,可怜巴巴,无依无靠。母亲这辈子,吃过太多的苦,在饥饿中煎熬,在苦难中长大。
等到几年以后我再上小学时,政治气候已经明显转变,不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了,我的小学语文课本里也不再有这一篇文章了,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这一篇课文的内容记忆一生,甚至连母亲读这篇课文时的语调和神情我至今都还记得。
那些年代的小学课程设置,除了语文就是数学,至于音乐、体育和美术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哥哥的小学启蒙老师叫刘太芝,教语文,大刘庄人,是一位深受爱戴的好老师,我至今记得她的样子。我的小学启蒙老师叫曹秀珍,也是教语文,万庄人,同样是位深受学生们爱戴的好老师。去年的时候也正是通过《乡土赊旗》这个平台,才和远在湖北钟祥的曹老师有了联系,知道了彼此的近况。这是后话。
母亲是个急性子的人,年轻的时候脚底下就像着了火,干什么事都是火急火燎的。只要醒着,双手就不能闲着,眼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常常是干着手里的活,已经筹划好第二件要干的活了。她不仅要求自己不能闲着,也要求身边的人不能闲着,耷拉着双手没事干,那在我们家绝对行不通。地里的庄稼要比别人家的长得好,地里的草要比别人家的少。自己总是给自己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每天都像是打仗一样。
母亲根本没有耐心给幼时的我讲什么道理,因为她要干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常常是第一遍要求我怎么做,第二遍是重复,等到第三遍的时候,巴掌就已经上来了。小时候性格倔强的我没少挨母亲的打,这是真的。记得母亲的口头禅是,急着上地里干活呢,哪有时间给你啰嗦。
所以直到现在我都不记得母亲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给我读《泥塑收租院》的。也许是一个阴雨天,实在干不了农活的时候?也许是母亲当时突然复活了上学梦?母亲小时候因为出身不好被迫中断了学业,一辈子都为此难以释怀。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在做着进考场的梦,梦到的却都是同样的场景:卷子一发下来,却发现一道题都不会做,于是一下子急醒了。我多次听母亲讲过这样的梦,直到六七十岁的时候,母亲的心态才逐渐平和了下来。
母亲虽然自己初中就辍了学,但是却从农村的坷垃窝里刨出了三个大学生,母亲的人生依然值得骄傲!
我不能确定当时母亲给我读书的场景,因为一家人一起读书这样的温馨画面,在我的记忆里实在是少之又少。虽然少,但足以温暖我的一生。

2

那个时候还有一篇课文,母亲也给我读过,也是让我至今记忆深刻。
那篇文章叫《一封终于发出的信》,是陶斯亮女士写给爸爸陶铸的。文章如泣如诉,凄婉动人。父女连心,怀念遭受迫害而含冤致死的父亲,女儿的心该有多疼!她对父亲的无尽思念化为深情的文字,感动了无数的人。
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是改革开放的巨轮即将扬帆启航,大批老干部陆续平反复出。转眼已过去四十年,无数的历史大事件都已成为过眼烟云,在历史的长河里都是那么的不值一提。而这篇感动了整整一代人、既有文采又饱含深情的优秀语文课文,也同样早已消失在小学语文课本里。
2020年三四月份“新冠”疫情肆虐的时候,陶斯亮女士以大姐姐的身份给中国的“市长们”写了一篇情深意长的文章,叫《依靠还是依赖?》。她当过多年的中国市长协会的专职副会长,她有这个资格写这样的一篇文章。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市长们”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少考虑自己的荣辱得失。当时这篇文章也是迅速走红,风靡朋友圈。
当我看到“陶斯亮”这个名字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四十年前她那篇著名的文章。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看到过陶斯亮的任何消息,她为人一直很低调,现在突然看到她的名字,真是几多感慨!岁月不饶人,陶斯亮女士和我的母亲岁数差不多,都已经年近八旬了!自己也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不经意间已是人到中年。而我的母亲也从一个当年走路带风的年轻女子,变成一个步履蹒跚、晃晃悠悠、依靠轮椅才能行走的老太太。
时间过得如此之快,几十年时间仿佛只是不经意的一瞬间,山河已改,容颜已换。

3

这两年,我逐渐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因为这可以让自己沉静下来,不再心浮气躁。人生过半,富贵已定,不能再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了。既然时间是抓不住的,那就只有沉淀自己,积累生命的厚度。顺天由命,才是此刻人生最好的选择。人,既要有努力的自觉,也要有接受的勇气。与命运握手,和现实妥协,也是中年人生的一堂必修课。
当然我坚持写作,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的母亲。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影响,见到父母亲的次数和时间更加有限。父母亲已是人到老年,而陪伴的时间却是少得可怜。虽然交通如此方便,却因各种牵绊,回趟家是如此之难。想起这些,总觉得心里酸酸的。
母亲喜欢读我写的文章。有一次母亲给我打电话说:儿子,你写的文章真棒,妈妈为你感到骄傲!母亲的性格太过于刚强,这一生都没有听她说过如此柔软的话语,我听了深受感动。我可以不在意别的任何人的评价和赞誉,但母亲的话我必须要听。这当然是我听到的最有力量的表扬与鼓励!
平时我会经常给父母亲打电话,嘘寒问暖,家长里短地聊上半天,常常是电话打了半个小时,挂了之后却想不起说了些什么。其实真的也没什么事,早就不愁吃喝了,早就不缺钱花了。也许说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要听一听彼此的声音吧。老年人,大约最怕的就是寂寞吧,多和老人聊聊天,应该也是尽孝的一种方式吧。
除了电话,写文章也成为我与父母亲交流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如果有人问我,你写文章为谁而写,我会回答,我是在为我的父母亲而写。父母亲也是《乡土赊旗》的忠实粉丝,他们会经常阅读乡土的文章。能够经常读到我写的文章,他们也会觉得心里踏实。我知道,在乡土的粉丝队伍中,还有不少像父母亲这样的老年群体。他们不缺吃穿,却缺精神上的关心与交流。关爱老年人,也是乡土赊旗十分重要的一份社会责任!
在朋友们的支持与帮助下,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总是岁月最深情》已于近日出版发行,这是我之前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说起来这件事也和母亲有关,她总觉得电子版的东西不牢靠,常常给我念叨,你辛辛苦苦写了那么多,会不会哪一天突然全没了?这是母亲时常的担心。能不能印成一本书?这是母亲给我的建议。
因此母亲鼓励我把写好的文章出版成书,这也是她的愿望。而今天,母亲的这个愿望也终于实现了!
就像父母亲会觉得微信支付不可靠,不愿意用也不愿意学一样。只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他们都觉得不踏实。无论是菜市场买菜还是超市购物,他们还是习惯于用现金。没有办法,他们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快速行进的时代,还是多尊重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吧。

4

正值《乡土赊旗》校园版上线运行,看到我的母校——大冯营镇丁庄学校那些可爱的小朋友们写的文章,看到校园中央那两棵梧桐树至今仍然枝繁叶茂,香香的梧桐子还和四十年前一样,倍感欣慰。
想当年,我也曾在那两棵梧桐树下捡食过梧桐子。深秋时节,梧桐子随风飘落,像一艘弯弯的小船,又像是小孩吃饭用的调羹。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香香的梧桐子也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真希望世世代代的丁庄学校老师同学们,共同保护好这两棵梧桐树,因为只有在它们的庇佑下,才能飞出一窝又一窝的金凤凰。
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丁庄学校校园里度过的,想起了八十年代初,自己上学时丁庄学校校园那时的模样,看着如今的照片,可以说是沧海桑田,除了那两棵梧桐树,已经找不到当年任何的痕迹了。
我也想起了自己当年曾经用过的小学语文课本,想起了那年那月母亲曾经给我讲过的那些故事,想起了这些年来母亲在写作这件事上给我的支持和鼓励,我的心里充盈着深深的幸福和感动!
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我永远都在故乡和母亲的目光里,故乡和母亲的爱将始终与我同行!

END

作者简介

刘尚钞,男,47岁,河南省社旗县大冯营乡人。现居北京,在一家科研机构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喜欢用文字记录点滴生活,擅长散文随笔、古体诗词。乡土赊旗公众号特约撰稿人。

乡土文学《乡土赊旗》(Hometown Sheqi)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

(0)

相关推荐

  • 小学课本里的2篇课文,经过考察都不存在,却骗过很多学生和家长

    教科书也敢弄虚作假吗?作为教授传统文化和知识的教材,必须要以求真.务实为契机,才能教育出合格的人才. 那么为啥要说语文课本里有2个假故事呢?经过考察发现确实不存在,但是却骗过了很多家长,一时间让很多人 ...

  • 刘尚钞:小时候没有读懂的课文,原来是长大以后的人生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110] 小时候没有 读懂的课文 原来是 长大以后的人生 ...

  • 刘尚钞:千家店游记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千家店游记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 ...

  • 刘尚钞:幸福在哪里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幸福在哪里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 ...

  • 刘尚钞:大唐的那些公主们(上)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大唐的那些公主们(上)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乡土赊旗(ID: ...

  • 刘尚钞:科学的尽头是什么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科学的尽头是什么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乡土 ...

  • 刘尚钞:小区里的垃圾桶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小区里的垃圾桶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乡土中 ...

  • 刘尚钞:朋友圈里的秘密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202] 朋友圈里的秘密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乡土 ...

  • 刘尚钞: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

  • 刘尚钞:吕相不记“饭后钟”,东坡为“屁”过江来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169] 吕相不记"饭后钟" 东坡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