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病皆郁,郁病祖方是越鞠丸,气郁、血郁、食郁、火郁、湿郁统统都能搞定

戴元礼说:“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

朱丹溪:“凡病不外乎气、血、痰、郁四方面”。
气虚:气短懒言,头晕乏力,精神萎靡。用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血虚:面色晄白,嘴唇发白,头晕目眩,起则头眩,天旋地转。用四物汤(熟地、白芍、当归、川芎)。
男主气,女主血,一般男子用四君子汤,女子用四物汤。
体型丰腴,痰湿多,用治痰总方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爱打呼噜、痰痰涎壅,二陈汤喝下去,痰很快就化掉了。
如果有哮喘病,二陈汤加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
四君子汤、四物汤、二陈汤都来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三个流芳百世的神方。
郁病,郁闷的郁,如果学会治郁,当今时代能够打开一片天地,有了铁饭碗。
因为凡病皆郁,凡郁皆病。凡是病,总有郁闷,凡是郁闷的人,总会生病。
朱丹溪认为,人以气为本,气和则升降不失其度、出入不停其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它根据气、血、痰、郁发明出一个越鞠丸。
很多人知道越鞠丸,却不知道越鞠是什么意思。吴鹤泉曰:“越鞠者,发越鞠郁之谓也。”古代的鞠是用藤条互相缠绕做成的,越鞠就是解开互结的藤条,比喻为解开互结的病邪。看看,朱丹溪是多么有文化。
越鞠丸共6味药: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

主治:六郁。症见:胸膈痞闷,克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舌苔腻,脉弦。

方中香附疏肝解郁,以治气郁,为君药。川芎辛香,为血中气药,既可活血祛瘀,以治血郁,又可助香附行气解郁之功,为臣药。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三药共为佐药。痰郁未设治痰之品,此亦是治病求本之意。

明·吴鹤皋:诸郁者此方主之。也就是说所有的“郁”病都能消解。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故用香附以开气郁,苍术以除湿郁,抚芎以行血郁,山栀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此朱震亨因五郁之法,而变通者也。五药相须,共收五郁之效。然当问何郁病甚,便当以何药为主。至若气虚加人参,气痛加木香,郁甚加郁金,懒食加谷蘖,胀加厚朴,痞加枳实,呕痰加姜、夏,火盛加萸、连,则又存乎临证者之详审也。”

越鞠丸就是一个专门消散、摆脱郁闷的方子,它比逍遥丸还好用。凡郁皆因气生,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烦、郁怒难解、胁胀、胸闷、腹胀、恶心、口苦口臭、污眉糙脸、舌苔厚腻。
很多疾病都会表现出上述症状,也就是出现上述部分症状者,就可以考虑越鞠丸。
也可以根据症状不同改为汤药进行加减。它是各种气机不畅胃病的妙方。
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及十二指肠、胃神经症、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及妇女之痛经、月经不调属气郁者。
【越鞠丸和逍遥丸区别】
逍遥丸也是出自宋代医书《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组成,古时是将前六味药研成粉末,再用生姜和薄荷与药粉一起煮水,取药液喝。
今天,有些药厂生产的逍遥丸没有生姜。说明书的成分如果没有生姜,在服用时,加一片生姜,开水泡服,效果更好。
越鞠丸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逍遥丸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
有脾虚症状口服逍遥丸比较好,如果没有脾虚情况只吃越鞠丸。越鞠丸和逍遥丸在现实中各有各的应用。
有的人会脾虚气血不足,表现为:郁闷难解、唉声叹气、面色萎黄、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泻、月经不调,一副不敞亮、饱受委屈,形神失养的样子,这类女性适合吃逍遥丸。
但是如果长期情绪不畅通的气郁体质者,较容易出现宿食不化、痰湿内盛、血液瘀滞、内热上火的症状。随着气郁出现的食滞、痰湿、血瘀、内热的症状,这叫“五郁”。表现为心烦、郁怒难解、胁胀、胸闷、腹胀、恶心、口苦口臭、污眉糙脸、舌苔厚腻。如果年轻女性遭遇这些问题就难免愁眉不展,这样的女性朋友就适合服用越鞠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