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 大气磅礴——胡宝利国画作品欣赏
2009-04-17 09:29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rd,
画家近影
画家简介:胡宝利,满族,祖藉山东莱阳,一九五五年十月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一九七八年入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师从许勇教授、孙恩同教授。曾任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副主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展览部主任、专业画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一九八九年赴日本东京、札幌举办个人画展并请学;一九九一年在台湾台北市举办个人画展。九十年代后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三次,部分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纪念馆收藏。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日本东京电视台和扎幌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山东卫电、时代美术均对他进行过电视个人专访,《人民日报》(海外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数十家报刊作过专题报道。作品有《塞外曲》、《塞外春风》、《黄河九曲》、《牧马人家》等。出版有《胡宝利西山风情中国画作品选》、《胡宝利中国画人物精品集》、《胡宝利山河颂国画集》等。
流光溢彩大气磅礴——胡宝利山水画审美分析研究
傅京生
胡宝利先生的山水画,意境深远,品味高洁,暗合着中国历史文化中蕴涵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当下社会公众共有的审美心理期待,因之不仅富于东方神韵,而且是传统与现代交融之美的体现。
纵观胡宝利的山水画作品,他的画作形式美感极为鲜明而又十分强烈,不仅其文化内涵独特而丰富,而且有阳光灿烂的感觉。这是一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心理状态导致感觉的变化使然。犹如当年印象派画家以阳光的感觉看巴黎的风景,胡宝利先生也在用阳光的感觉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现实中的存在。他所追求的是以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为载体,而将他所看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阳光”以一种意象的方式显现。为此,胡宝利先生以“肌理”的方式在追寻绘写风格的同时,最终显现出了现实意义——他把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赋予画面的山水以高迈的人文内涵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在这之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他把山水的原生形象转换为符号化抽象形态之后,还会再将其还原为可视的构成性的图像形态。终于,在这样的具有智性的“还原”中,宝利先生最终形成了、建构了他特殊的山水画的画面效果。
宝利先生的山水画,在形式语言建构方面有着重大的突破。他的那种具有“诗化还原”属性的突破,具有形态学、艺术美学的双重意义。近年来,胡宝利的山水画逐渐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勇于创新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他的画,他的绘画本身的形式语言恣肆磅礴,但明净如水洗,是地地道道的心灵遨游山川江海的诗意化表达。所以,他的画决不是那种没有文化的放浪,也决非基于新巧,从他画面所带有的“崭新的古意”,我们可以看出,宝利先生的山水画,一方面没有步入如梦如幻的虚无;另一方面,则是宝利先生以他的绘画精神,一直在追踪着中国古代汉唐时期的博大的文化精神,并复原了屈子离骚的浪漫,也显现了魏晋六朝人士的倜傥风流与飘逸潇洒。
总体上看胡宝利先生的绘画,大多倾向“气”、“力”充沛的表达,他继承了以自然山水壮阔、奇丽的景象为素材的传统中国的诗教传统,并能够立足当代文化语境,使之以视觉符号化的方式承载着历史性的当代文化精神。所以,他的山水,因其精神追求的需要,而超越了具体的自然外在景观。画面往往被渲染得具有遏止不住的浪漫激情。从而使他的画面具有别具一格的壮丽特征。所以,可以说宝利先生的画作,乃是以具有符号属性的流水高山,传达了中国文化中的形而上的高迈的人文浩气。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在静观中把这种浩气,以比兴符号和语言转向的方式,显现出了中国文化自身生命的阳刚壮阔与生生不息。在这个意义上,胡宝利的山水画,是在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意识的主导下,借助现代人文理性,使他的绘画成为了有灵魂、有性情、有思想、有意志,以及有血有肉的可供我们的精神进行高尚仪式化洗礼的图腾。
总之,胡宝利先生的画,是在自由而浪漫的遐想空间酝酿出的陶醉人们心灵的醇酒。从他的《塞外曲》、《塞外春风》、《黄河九曲》、《牧马人家》等等作品看,他已然十分到位而高迈地把笔墨(即形式语言)的创造与建构,与诗、画合一,即把诗人的情怀乃至于画家本人的性灵以及他的风神韵致,融汇成了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于是,面对他的作品,感动中也就平静了,并抚慰了我们那种由时代的喧嚣引发的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怀念。
(责任编辑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