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对佛教的理解有别于一般佛教徒

弘一法师(1880—1942)是著名的僧人,出家前的名字是李叔同。

他很早就以文艺才华名闻天下,所谓翩翩美少年、“二十文章惊海内”,而且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是中国第一个男扮女装的话剧演员(在《茶花女》演出中自扮茶花女),编辑了中国第一份音乐杂志,担任大学老师时则培养了丰子恺、刘质平、潘天寿、曹聚仁等许多杰出人才。

1918年,李叔同正式剃度出家,成为弘一法师。他一心向佛,希望了却生死大事。不过,佛事与俗事虽然截然不同,但也并非完全隔阂。由于弘一法师的学问根基很深,他对佛教的理解有别于一般的佛教徒,也容易有针对性地向世人阐述佛法精义,这是尤其值得世人重视的。

例如,有人将佛法与迷信等同。弘一法师就说:

“佛法非迷信。近来,知识分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我辈详观各地寺庙,确有特别之习惯及通俗之仪式,又将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内,谓是佛法正宗。既有如此奇异之现相,也难怪他人谓佛法是迷信。但佛法本来面目则不如此,决无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其仪式庄严,规矩整齐,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岂有佛法即使迷信之理?故知他人谓佛法谓迷信者,实由误会,倘能详察,自不致有此批评。”

再如,许多人将佛法与科学独立。弘一法师解惑曰:

“佛法非违背于科学。常人以为佛法重玄想,科学重实验,遂谓佛法违背于科学,此说不然。近代科学家持实验主义者,有两种意义:一是根据眼前之经验,彼如何,即还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二是防经验不足恃,即用人力改进,以补通常经验之不足。佛家之态度亦尔。彼之'戒’'定’'慧’三无漏学,皆是改进通常之经验。但科学之改进经验重在客观之物件,佛法之改进经验重在主观之心识。如人患目病,不良于视,科学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则努力医治其眼,以求复明。两者虽同为实验,但在治标治本上有不同耳。”

又如,不少人认为佛法是消极的,是厌世的。弘一法师阐述:

“佛法非厌世。常人见学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与世人罕有往来,遂疑佛法谓消极的厌世的。此说不然。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宏愿。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字,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

经弘一法师如此解说,佛教不再那么神秘了,而又从云外回到了世间,成了大家种种人生忧患烦恼的根本解决之道。

那么,佛法究竟为何?

弘一法师云:“佛法是真能说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真能破除世间一切谬见,而予以正见;真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予以正信;真能破除世间一切恶行,而予以正行;真能破除世间一切幻觉,而予以正觉。佛法包括世间各教各学之长处,而补其不足,广被一切众生之机,而无所遗漏。”而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

(0)

相关推荐

  • 《大唐三藏圣教序》蕴含的佛教思想内容

    一.前言 <大唐三藏圣教序>是由唐太宗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撰写,应玄奘法师请求,为其所翻译的佛经所作的总序.全篇781字,该序写成后,很快就有僧人怀仁将序文内容集二王真迹上石,敦煌文 ...

  • 潘天寿的画作透露出他与佛教的不解之缘

    潘天寿(1897-1971) 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浙江宁海人.曾得弘一法师.吴昌硕等名士大家指导.远承五代两宋董.巨.马.夏及元代吴仲圭.方方壶,近法石溪.八大.石涛及吴昌硕诸家,取精用宏,博采 ...

  • 初秋,泉州开元寺掠影(2013年)

    敕大开元万寿禅寺,有兴趣的人可以百度下,这是哪位皇帝赐的寺名. 紫云,从西方而来吗? 开元寺,"经本委于一九六一五月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元一九六三年十二月&qu ...

  • 刘晓林: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0)

    李叔同对话弘一法师(10) 刘晓林 李叔同:您始终信奉净土法门,念佛.礼佛是您的日课.我看过许多您的演讲和书信稿论,均以宣扬赞叹净土宗为主. 您之所以这样做,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特殊原因在里面? 弘一 ...

  • 李叔同:因朋友一句话动念出家,出家后小妾无消息、妻子患病早逝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想必很多人都曾听过这首<送别>吧,歌曲的作者正是李叔同.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 ...

  • 潘建伟丨弘一大师与新文化运动关系析论

    弘一大师与新文化运动关系析论 潘建伟 潘建伟,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艺思想及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旧体译诗研究>等. 一 ...

  • #弘一法师 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

    #弘一法师 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

  • 典史看人: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看国难之际一个浪荡富家子的表现

    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不知哪个有才人,把第一句改了 ...

  • 弘一法师生母王凤玲:17岁嫁六旬老汉,死后葬礼上其子抚琴高唱

    1905年3月10日(另说5月),王太夫人王凤玲在上海城南草堂辞别了人世,她死时,她此生唯一的儿子李叔同不在身边.当时,他正上街置办棺木. 人都说养儿防老,可王凤玲辛苦养大的儿子,却终究没能给她送终. ...

  • 弘一法师:谈写字的方法

    ▲ 行楷大德堂横幅 12.5×30cm 释文:大德堂.清辉居士属.乙亥,一音. 这一次所要讲的,是这里几位学生的意思-要我来讲<关于写字的方法>. 我想写字这一回事,是在家人的事,出家人讲 ...

  •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普陀山 #弘一法师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普陀山 #弘一法师

  • 弘一法师处世箴言与禅画,与君共赏!

    弘一法师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 ...

  • 弘一法师的书法禅境

    空山幽禅 巫娜 - 空花梵行 李叔同,他早岁以书艺驰誉当世,出家后持戒精严,并融书法.佛理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其实 ...

  • 弘一法师原来这样临帖

    2018-09-25 10:55:40 弘一法师,即在俗时声名隆盛的李叔同,在近代中国的佛教界和文艺界都是极其重要的一流人物.他世寿六十三岁,僧腊二十五年,出家时正当中年壮岁.其前半生,由富家子弟而翩 ...

  • 弘一法师日志揭秘:断食引发身心变化极大,期间曾发誓皈依日本教

    百年前,律宗十一代祖弘一法师还在俗时,曾在杭州虎跑寺进行过一次断食.不凑巧的是,正是在这次断食后不久,他毅然决然地抛却俗尘剃度出家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在俗尘已有名有利的弘一之所以在38岁这年抛妻别子 ...

  • 弘一法师《改习惯》

    弘一法师<改习惯>,1933年, 癸酉在泉州承天寺讲. 弘一法师(李叔同)不仅集教育家.音乐家.美术家.戏剧家,书法家.金石家.佛学家.诗人于一身,而且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弘一法师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