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为什么被“团宠”

在濮阳,

有一簇看似渺小实则坚韧的“蒲公英”,

他们紧紧靠拢在一起,

默默生长,深深扎根。

他们凝心聚力,合作分享;

他们彼此借力,共同成长,

他们就是——

蒲公英王红玉名班主任工作室。

这两天,14岁的全红婵获得奥运冠军的消息,一下子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相对于其他奥运冠军,她受到的关注和宠爱显然是最高级别的。

她说爱吃辣条,几家企业直接拉着装满货车的辣条堆在她的家门口;她说家里穷,就有企业送钱送房送店铺;她说没钱去游乐场玩,几家大型游乐场送她全年免费的VIP会员;她说没抓过娃娃,很多单位企业给她备好了成堆的娃娃……更不要说头条、抖音和微信公众号的各种评论文,以及网友们的点赞和转发了,所以,说她被“团宠”一点也不为过。

那么,全红婵为什么会被“团宠”呢?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吧。

01

我们宠她,宠的是她在苦难中奋起的拼搏精神。

全红婵的家境用贫寒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家在农村,家里有兄弟姐妹五个,妈妈和爷爷都有病,虽然他们家也是低保户,但也仅仅是满足最低生活线,所以她没有任何用于娱乐消遣的闲钱,甚至连廉价的辣条都吃不起。这种贫困,在中科院博士的论文里,我们见过。在以707的高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王心仪的演讲《感谢贫穷》里,我们听过。
是家境的贫寒和苦难成就了他们吗?不是!“寒门出贵子”和“困境出人才”都是伪命题。我们应该看到,生活中有很多因贫寒和苦难沉沦的人,失去梦想,甚至失去德行。
贫寒和苦难本身,并不值得感谢和歌颂,它也不能打动人。打动人的,是那些深陷于苦难之中,不囿于苦难,努力战胜困难的人;是那些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强者;是那些负重前行,非九死而其犹未悔的不屈灵魂!外柔内刚的王心仪是。“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的中科院博士是。年仅14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也是。

02

我们宠她,宠的是她刻意练习的坚持态度。

作为最年轻的小将,全红婵初次登上奥运会的舞台,不仅夺冠,还连得三个满分。无外乎很多人都惊呼:“天才!天赋禀异!”但省队的教练在接受采访时说,不希望媒体渲染红婵是天才或黑马,因为她是经过自己的刻苦训练,才取得应得的成绩。
如果有天赋,那它在成功里的比重也仅仅占1%,还要付出99%的勤奋啊。1和99,孰多孰少?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成为行业的顶尖高手,无他,唯手熟尔。用现在比较科学的说法就是“刻意练习”,一万小时理论。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后来不同的研究者和学者又对它作了各种解读。最近读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他对刻意练习的解读,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我把它和全红婵一一对照,真是如此。
首先,刻意练习不好玩,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的概念。你以为看电视、电影上学习知识,那只是一种错觉。如果你想学知识,最靠谱的方法就是找正规的教科书和专业著作,老老实实地找个没人的地方反复读,做笔记和做练习。也就是说刻意练习注定是孤独的,清心寡欲的。全红婵作为一个14岁的小女孩,没有去过游乐场、动物园,没有抓过娃娃。每天练习陆上和水上的跳跃400多个。这样超强的意志力令我们敬佩。
其次,要孤注一掷。万维钢讲到为什么美国的体育明星大多都是黑人,黑人身体素质好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但凡有点能耐的白人家庭不会让孩子把赌注押到体育上,只有不太富有的家庭的孩子才从小就把踢足球当做此生追求。
这里跟全红婵的家庭略有不同的是,红婵的父母并没有给她那么大压力。但红婵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她的命运要逆风翻盘,非全力以赴,刻苦训练,别无选择。尤其是她的内心还有一个使命,就是挣钱给妈妈看病,所以,她的内驱力比一般人更强,练得也更拼。
别的选手是尽力而为,而她是全力以赴,谁更容易夺冠?结果显而易见。我觉得这也是大家心疼她的原因。现在已经不是吃苦的年代了,不要说父母不舍得孩子吃苦,孩子自己都可知道娇惯自己。就如一位老班调侃说:“现在跟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已经不好使了。因为人家压根没觉得自己命不好。”两相比较,更觉得红婵值得好好爱,好好宠了。

03

我们宠她,宠的是她深沉质朴的爱母情怀。

当记者采访在奥运赛场上夺得冠军的红婵时,她没有说我是想为国争光,为了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奥运赛场上等这类又红又专的话,而说的是为了挣钱给妈妈治病,这个简单又实际的动机和目标,真实质朴又动人,一下子就戳中了人的泪点。
对比太多太多为孩子操劳无数,却被孩子当成理所当然的妈妈,红婵的妈妈真是太幸福啦。这年头,能摊着一个听话懂事又懂得感恩的孩子,简直就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能得到的好运!
天知道现在养一个孩子有多难!吃喝拉撒自不必说,单是陪孩子写作业和度过青春期,就足于要了老母亲的半条命!并且为了与时俱进,给予孩子更优质的教育,妈妈们不仅要练就十八般武艺,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各种专业知识。
什么《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父母不吼不叫》《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还算平和,诸如《母爱的羁绊》和《母爱的失落》之类的书籍让人看得心惊肉跳,如履薄冰,唯恐因为自己的不专业给孩子带来心灵创伤。
即便如此,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都需要这个劳心劳力的老母亲来“背锅”。孩子胆小怕事,是因为母亲太过严厉,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孩子霸道骄纵,是因为母亲太过溺爱,让孩子产生认知错位。孩子网瘾成性,是母亲陪伴不力,没有及时关注。孩子学习压力大跳楼,是母亲专制自私,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
总之,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不合格的母亲。孩子没有错,都是妈妈的错,都是教育的错。社会舆论是这样的,孩子也认为是这样的,所以就有了现在很多弑母的恶性事件。
那么,我想问一句,红婵的妈妈是完美的母亲吗?是孩子们所认为的理想的母亲吗?那些弑母的孩子交由红婵妈妈养,就能心理健康懂感恩了吗?
两相对比,就会发现红婵这个孩子有多难得!多稀缺了!她做到了好孩子的最高标准——懂事自律又感恩,不企求于外,只慎独于己,不想索取,只为奉献,她有一个多么强大又富有的内心啊!虽然我们不能奢求一个孩子能做到这些,但她做到了!怎么不让人感动又疼爱啊?
都说,越努力,越幸运,越自律,越自由,全红婵的“团宠”,就证明了这一点。

END

蒲公英班主任工作室简介

蒲公英班主任工作室,是河南省教育厅挂牌认定的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的主题研讨、班会课设计、和读写交流等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

蒲公英班主任工作室针对社会热点组织的沙龙研讨《围绕建国70周年策划组织班会课》、《你保护世界,我们保护你——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的研讨》和《老班们,如果摆地摊,你会卖点儿啥》均发表在河南《教育时报》。疫情期间,工作室开发的九大战“疫“系列主题班会课,辐射影响十几个省市的班主任,还得到了河南《教育时报》的专题报道。

薄公英班主任工作室本着”聚拢、汲取、接纳、积蓄、播散“的创建宗旨,以成长的名义和开放的姿态,诚邀省内外志同道合的班主任与我们同行。如果您对班主任工作既热爱又有独特的思考,欢迎向我们投稿,有关治班之道、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故事、班会设计和教育案例分析等方面的文章都行。投稿最好是图文并茂,(文章中插入相关的原创相片)文章最后留下个人的简介、联系方式,以及一张清晰的生活照。就如公众号里的文章一样。投稿信箱:cuilu916@vip.163.com

对于稿件质量高,成长意愿强的班主任,我们会择优吸纳为工作室的成员,欢迎您的加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