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规律
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规律,为子宫腺肌病的中医药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赵瑞华教授门诊子宫腺肌病患者病历,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科研共享数据采集系统”完成结构化信息录入、数据汇总、数据预处理等。导出数据后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一般资料的描述性统计,对症状和药物数据,通过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Gephi0.9.2软件进行社团分析,liquorice软件进行多层核心子网分析,并运用点互式信息法进行症状-药物关联分析。归纳、总结赵瑞华教授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用药特点以及药物配伍、辨病辨证用药规律。研究结果
:1.研究共纳入24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录入有效1237诊次,有效中药处方1235首。2.患者一般情况:年龄分布以育龄期为主,最小21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9.07±6.25岁。体质指数上,54.9%为正常体重,29.45%处于超重状态。95.9%常住于北方地区,93.3%为已婚状态,76.2%接受过高等教育。初诊主诉分布以痛经(69.2%)、月经量多(31.8%)为主,其次是不孕(14.7%)、慢性盆腔痛(9.4%)等。67.3%患者有明确的宫腔操作史,包括人工流产术、剖宫产术、宫腔镜下诊刮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摘除术等。部分患者有子宫肌瘤、痛经、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家族史,且多为一级亲属。
3.高频药物及其功效、性味归经分布情况:1235首中药处方共使用中药114味,高频药物包括茯苓(1193)、桂枝(1019)、麸炒白术(1017)、白芍(1004)、醋鸡内金(974)等;功效以补虚(1235)、利水渗湿(1224)、解表(1189)、消食(1012)、止血(861)、活血化瘀(836)等为主;性味分布以温(4576)、平(3459)、甘(2946)、辛(5019)为主;多归脾经(8412)、肺经(6350)、胃经(5056)。
4.药物配伍情况:统计共现频次大于600次的药物组合得到29组药物配伍关系,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40组药物配伍关系,与赵瑞华教授处方书写习惯进行比对后,精选出17组药物配伍关系,包括
皂角刺-醋莪术、麸炒白术-茯苓、大枣-生姜、生薏苡仁-醋鸡内金、广藿香-砂仁等。
5.核心处方情况:利用多层核心子网分析,得到子宫腺肌病核心处方,由
桂枝、白芍、三七粉、茯苓、麸炒白术、鸡内金、生薏苡仁、党参、生甘草、盐胡芦巴等10味中药组成。
主要配伍关系为
醋莪术-皂角刺、月季花-丹参等。次要配伍关系为当归-川芎-泽泻-猪苓-陈皮、干姜-黑顺片、女贞子-续断-菟丝子-枸杞子等。
6.处方社团分类情况:对1235个方剂进行社团分析,得到5个模块处方,模块2(39.11%)数量最多,其次是模块3(31.58%)、模块1(16.52%)、模块0(8.26%)、模块4(4.53%)。
模块2主要药物包括茯苓、党参、生姜、桂枝、麸炒白术、大枣、白芍、生甘草、醋鸡内金、三七粉、盐胡芦巴、砂仁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包括疼痛(27.9%)、助孕(26.1%)、疼痛伴月经量多(25.0%)、月经量多(14.3%)等,
核心症状为经血夹块、脉弦、舌淡红、疲劳、脉细等;
模块3主要药物包括醋鸡内金、白芍、茯苓、生薏苡仁、三七粉、桂枝、麸炒白术、生甘草、姜炭、姜黄、丹参、醋香附、盐胡芦巴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以疼痛伴月经量多(50.5%)为主,
核心症状为畏寒、疼痛喜温、月经量多、经血夹块、大便稀、舌淡红或淡黯等;模块1主要药物包括茯苓、醋鸡内金、醋莪术、生薏苡仁、皂角刺、桂枝、麸炒白术、丹参、三七粉、醋柴胡、盐胡芦巴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以疼痛(63.2%)为主,核心症状为脉弦、舌暗红、舌有瘀斑瘀点、经血夹块、经前乳胀、肛门坠胀等;
模块0主要药物包括枸杞子、菟丝子、茯苓、续断、酒女贞子、党参、麸炒白术、生甘草、生姜、大枣、砂仁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以助孕(52.0%)、保胎(45.1%)为主,核心症状为腰酸、脉细、脉沉、纳呆、疲乏、恶心等;
模块4主要药物包括川芎、桂枝、白芍、茯苓、麸炒白术、当归、猪苓、泽泻、醋鸡内金、生薏苡仁、生姜、陈皮等,相关诊次患者主诉以助孕(48.2%)、阴道不规则出血(28.6%)为主,
核心症状为经血夹块、脉沉、脉滑、舌苔厚、舌体胖、大便质粘、汗多、舌有瘀斑瘀点等。
7.月经周期用药变化情况:收集就诊主诉为“助孕”的331诊次,得到有效处方331首,其中排卵前期处方158首,排卵后期处方173首。比较处方类型分布,排卵前期以模块2处方最多(35.44%),其次是模块1(25.95%)、模块3(23.42%)等,排卵后期模块0处方使用比例明显上升,模块1、模块4处方比例明显下降,模块2、模块3处方比例变化不明显。比较药物使用频率,
排卵后期三七粉、丹参、川芎、醋莪术、皂角刺、姜半夏等药物使用频率明显下降,枸杞子、菟丝子、续断、酒女贞子、制巴戟天等药物使用频率明显上升。比较中药属性分布,四气分类方面,排卵前期以温(37.28%)、平(26.54%)、微寒(14.05%)为主,排卵后期以平(33.96%)为主,温、微寒、凉性药物使用频率下降,平性、微温药物使用频率上升。五味分类方面,排卵前期以甘(38.17%)、辛(27.12%)、苦(15.07%)、淡(12.67%)为主,排卵后期无明显变化。归经分类方面,排卵前期以脾经(24.26%)、肺经(19.12%)、心经(15.61%)、胃经(14.82%)为主,排卵后期肾经药物使用频次略有上升,其余无明显变化。
8.随症加减用药情况:利用点互式信息法得到23条症状-中药关联规律,包括
月经量多->三七粉、脉细->党参、畏寒->桂枝等。
研究结论: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用药基本特点为组方精简、用药平和、重视脾胃和阳气。用药配伍多取自中医经典处方。临床选方用药以辨证论治为主,主要将子宫腺肌病分为气虚血瘀、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痰湿瘀阻四个证型治疗,结合辨病用药、周期用药,随症加减,重视证型之间的关联和转化。
气虚血瘀型方用四君子汤合桂枝汤加减,
寒凝血瘀型方用自拟温阳活血汤加减,
气滞血瘀型方用自拟活血消异方加减,
痰湿瘀阻型症方用当归芍药散合五苓散加减
,所有证型均配伍桂枝、白芍、三七粉、茯苓、麸炒白术、鸡内金、生薏苡仁、党参、生甘草、盐胡芦巴等核心用药。
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排卵后期适当佐以健脾益气、补肾助孕,减少活血散结药物,在妊娠早期予寿胎丸合四君子汤加减,以补肾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