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卦明夷 地火明夷

第三十六卦 明夷 235 地火明夷

【卦名及卦辞简释】

明夷,即光明殒伤之意。此卦上坤下离。日入地中。有如暗主在上,明臣在下。因此君子应当自晦其明,守正不移。可以说,这一卦谈的是,一个人在冥冥昏暗之中应如何处世的问题。当光明被消灭在晦暗政局里,应该在艰苦的处境里保持贞正。

* 以“无为”而达到“无不为”235

《明夷》卦中的《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 而明。”意思是:光明入于地下,象征着“光明被阻”。君子要能够遵循这个道理去管理民众,即有意不表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反而能在不知不觉中使民众得到治理。这和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非常靠近。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政治哲学,主要是说统治者应尽量克制欲望,不要劳民扰民,对政事少干预,顺其自然,垂拱而治,这样做就会收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使社会得到大治。后来,他们

进一步把这一原则用在君臣关系方面,于是便发展成一套颇具特色的帝王权术学。

这一帝王权术的内容,首先是指君主不要亲自处理政务,而是指挥臣下干一切事情,使自己处在虚静尤为的地位,垂拱而治,君主逞能恃才,事必躬亲,其实并不表明君主的聪明,反倒表现

出君主的无本事和低能。法家认为,如果人君亲自处理一切政务,这是代臣下蒙劳负任,而臣下反而无所事事,享受安逸。这样,君主就把自已降到臣下的地位了。另外,君主处处争先逞能,容易把自己的一切长短优劣都暴露给臣下,而使君主失去主动权,处于被动的尴尬地位。君主的职责是用臣,而不是代臣下办事。君主能够像汉高祖那样善于用将,善于任用和指挥天下最有才智的人为其尽力,这才是最高明的统治艺术。

韩非说:明君在上行无为之道,群臣在下则竦惧而不敢为非。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思虑,而君主因之以断事,故君之智慧无穷;使贤者贡献才能,君主因而任之,故君之才能无穷;办事有功则君主受贤名,有过则臣下承担罪责,故君之声誉无穷。如此,君主虽不贤,可为贤者之师;君主虽不智,可为智者之准则。能使臣任其劳,而君有其成功,此即君主之常法。为君之道在于使臣下无从观测,无从知晓。君主虚静无为,暗中观察臣下的过失,见若不足,闻若不闻,知若不知;知其言则验其言行是否一致,每一官职设一人无令其相互通气,则万物之情尽显。君主要掩盖行迹,隐匿念头,

使臣下无从推测;去掉智巧,不显才能,臣下就无从揣度。不泄露意图而考核臣下是否与我一致,谨慎而牢固地执掌权柄。杜绝臣下的欲望,破除臣下的意欲,无使其贪求我之权柄……为君之道以静退为贵 不亲操事务而知臣下办事之巧拙不亲自谋虑而知臣下之谋虑是祸是福。

韩非的这一段议论,把这种无为而治的要旨讲得非常明白在法家眼里无为之术是君主驾驭臣下的一种特殊手段。这一权术的特点就在于:君主在驾驭臣下时,要处在虚、静的地位,以虚制实,以静制动,大智若愚,以无为而达到无不为”。这一权术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君主要深居简出,神出鬼没,隐蔽自己的行踪,使自己在臣下的心目中充满着髙深莫测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会对臣下产生巨大的威慑力量。在这方面秦始皇最为典型。他经常变换居住的宫室,严禁侍从把他的言行透露给大臣。侍从违令,泄露了他的行踪,就要被处死。汉武帝经常潜游离馆,外朝官难以面见帝王,凡请奏机宜,多由宦官充任,这就增强了汉武帝的神秘性。明世宗十几年不见大臣,有一次,他在内廷召见大臣,几位大臣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世宗听了汇报后,感到不满,哼了一声,一位大臣当即吓的屎尿失禁,秽气熏天,破内传拖出了内廷。

(2)君主对任何事情都不要事先表态,不要流露出自己的意向,只要君主有任何意向性的表示,臣下都会钻空子,或乘机作井,这样一来,人主就难免受到迷惑。君主应该尽量让臣下发表意见,让他们尽力去做,自己则冷眼旁观,不露声色,不置可否,在暗中观察臣下的一举一动,伺机捕捉臣下的过失。这就是韩非所主张的“虚静无亊,以睛观疵之术。

(3)君主不要显示自己的欲望,不要随便表示自己的好恶。韩非说,君主不要显示自己的欲望,若君主显示出欲望,臣下将千方百计满足君主的欲望以献媚;君主不要暴露心意,若君主暴露心意,臣下将显示其异能以投其所好。所以君主能隐蔽好恶之情,臣下就能现出本质。臣下总是要千方百计地伺察君主的欲望和好恶,然后投其所好,设诱饵以钓之。据说,燕昭侯爱说梦话,为了不把自己的心思泄露给侍从,经常独寝一室。

(4)用权术参验群臣,以察奸邪。韩非对君主参验臣下的权术列举得非常详细,其大意是:参听众人之言,以知其是否忠诚;改易臣下任职之地及其职位,以观其实际才能;根据现有的事实推测审查其隐私隐情,举其往事以知其现状;通过亲昵之人而探其内情;以诡谲之道而使之,以杜绝其读慢行为;故意说错话、说反话、做错事,试探所怀疑的人,以得奸情;派间谍监视,伺察专任之臣;扬言欲做某事,以察众人动静;故意显示意欲好恶,以观察人臣的正直或谄谀;臣下结成朋党,则从中挑拨离间,制造事端,使其内部争斗,以散其党羽详尽掌握一事的原委细节,以惊惧臣下之心,等等。隋文帝就曾派人向官吏行贿,凡接受贿赂者皆处以重刑。唐太宗为了考察官吏是否廉洁,也密使左右向掌管全国关卡通行以及赋税事务的司农令史行贿。该人受绢一匹,就以贿赂之罪杀之。宋太宗即位之初,为了考察臣下处理刑事案件是否公正,用权威镇服臣下,令侍从用自己的佩刀杀死一个在富户门前无理取闹的乞丐,然后弃刀而去。案件上报朝廷,太宗下令严加搜查,务必缉拿凶犯。官府以刀为证据而判该富户犯有杀人罪。刑官将审理结果上奏朝廷,太宗问该犯服其罪吗?”刑官答曰:“服唉。”太宗令献上刀来,又叫内侍取来自己的刀鞘,对刑官说:“此为朕所佩之刀,乞丐实为朕使人所杀,你如何冤枉好人? ”满朝文武大臣始知太宗治臣有术。

(5)均主驾驭臣下要诡诈多变,出其不意,使其防不胜防,因而不得不服于君主的威势。楚汉战争时,张良、韩信统帅汉军救 赵。一天早晨刘邦带领侍从突然驰人军营。张良、韩信尚在睡梦之中。刘邦直入 其卧室收夺其印信符节,然后才召集众将听令。 张良、韩信从梦中醒来,方知汉王来临,不禁大惊失色。汉王遂命令张良守赵地, 同时拜韩信为相国,全权统兵进攻齐地。刘邦的诡诈之术,就连韩信也佩服之至,由衷地称颂他“善于将将”

* 运用韬晦之策,隐藏自己的强大 239

《明夷》卦是下离上坤,日在地下,光明受伤,故说“明夷,利艰贞”,占卜的结果是利于艰守,即在明夷之时,不能也不要有什么行动和作为。内卦是离为刚正,外卦是坤为柔顺,要将刚直藏在内心中,外表上显得顺从,这样才能免除祸患和躲过大难。这阐释的是在政治昏暗 时明哲保身。以伺东山再起的道理,也就是“韬晦”之策。

在中国人生智慧中,十分重视“韬晦”,即自己的行动目标,不能轻易暴露,而且必须有一定的掩饰。重大事业只有在成功之后 才可以论说其成功之谜。如何在人生实践中把握自己的志向目标,便成为一个正确运用韬晦策略的问题。

韬晦之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春秋时楚庄王上台执政,楚国刚败给晋国,国势不振,楚庄王也不知有多少人肯给他卖死命,于是来了一个韬晦之计,三年不理国政,还下令::“有敢谏者死无赦! ”看一看大臣中有无不怕死的人,有无忠谏直言的人才。通过伍举、苏从等人冒死抗争,他争取到了支持改革的力量,通过诛、进各数百人的大举措,整顿了行政机构,又对百姓减席,对外作战获胜,一举成为“五霸”之一。楚庄王不肯过早暴露自己的目的,是为了目的能最终实现,这便是在韬晦中所把握的“度”。当他成事之后,敢于公开问鼎,因为已无人能改变他的霸主地位,这便再不必行韬晦之策了。为此,是否行韬悔之策,只是对自己所处形势作分析后的结论。

使用韬晦之策而显示人生智慧的突出例证,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的表现。那时刘备在吕布与曹操两大势力争夺中无法保持中立,只好依附曹操,共灭吕布。

曹操在许田围猎时故意表露出有篡位的意图,以试探臣下的心态。届时大臣们敢怒不敢言,只有关羽“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倒是刘备“摇手送目”,拦住关羽,还要用语言恭维曹操说:“丞相神射,世所罕及!”体现出深隐的心机。于是,当董承,王子服等人凭汉献帝血写密诏结盟讨曹操时,便把刘备也拉入这个政治集团

之内。刘备签名人盟后,“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不想曹操何等精明,他想刘备这样志向远大的英雄突然种起菜来了,一定有什么重大事情影响了他,于是派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将刘备请至丞相府,“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演出一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戏剧。当时,曹操几乎明知故问,要刘备承认自己本怀英雄之智。刘备则故意拉扯旁人,先抬出最让人看不起的袁术,曹操斥之为冢中枯骨。刘备又举出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人,唯独不提参加了董承为首的讨曹联盟的马腾和他自己。曹操自然不满意,干脆直言相告:“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所担心的是讨曹联盟之事暴露,听到曹操称自己为“英雄”,以为亊情巳经暴露,手中匙勺也掉在地上。为避免曹操进一步怀疑自已,只好推说是害怕雷声所致。不想曹操想这样一个连雷声都害怕的人,为许根本不是什么“英雄”,反而将戒备的疑心放下,为后来刘备借讨伐袁术为名领兵出发,“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姣龙”,奠定了基础。

韬晦之策实际是在自己力量尚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时,为防止别人干扰、阻挠、破坏自己的行动计划,故意采取的假象策略。

韬晦之策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功利性,具有极强的主观意识,于是极富于人的主体精神。韬晦之策又有极强的进取性,虽然在表面上有许多退却忍让,却更显示人的韧性与忍辱负重的内在力量。韬晦之策又有因极大的隐蔽性,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它往注攻其不惫而出奇制胜,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韬晦之策是聪明人假装糊涂的一种策 略。正确使用韬晦之策,实在是把握中国古代人生智慧的重要内容之一。

(0)

相关推荐

  • 初晓聪:领导者如何领导下属?

    我国古代有一部书,专讲典章制度,也讲统治术,这部书就是<周礼>. 其内有一部分内容是专门讲国君驾驭臣下的八种手段,即"八柄",大意为: 1.封以官爵使其尊贵: 2.付以 ...

  • 雍正皇帝居然会“六脉神剑”,还是跟曹操“学”的

    清朝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对于喜读历史故事者而言,他最为津津乐道的,差不多就是改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阿哥"而为"传位于四阿哥",行篡位之事了.不过,这件公 ...

  • 第三十六卦 明夷 地火明夷 坤上离下

    凤凰垂翼之象 弃明投暗之意 编码:000101(过河拆桥,下平卦) 卦辞:时乖运拙走不着,急忙过河拆了桥.恩人无义反为怨,凡事无功枉受劳. 推断:行人未至,头绪不清,口舌紧避,凡事小心. 大象:太阳掩 ...

  • 《东坡易传》第三十六卦 明夷 地火明夷 坤上离下

    "明夷":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 ...

  • 易经六十四卦第三十六卦:明夷正解-地火明夷(坤上离下)

    地火明夷 地位:少阴|人位:少阴|天位:老阴|错卦:天水讼|综卦:火地晋|交互卦:雷水解错卦:天水讼.综卦:火地晋.交互卦:上震下坎成:雷水解.地位:少阴.人位:少阴.天位:老阴.序卦传:进必有所伤, ...

  • 解读易经(第三十六卦):明夷卦

    三十六.明夷卦 明夷,六十四卦第三十六卦,本卦为异卦叠起(离下坤上).上卦为坤,坤为地:下卦为离,离为日.上坤下离,是日未入地中之象.太阳光既没,乾坤黑喑,发展前途变幻莫测,喻真君处艰辛当中,不仅守正 ...

  • 《易经》第三十六卦地火明夷—文明柔顺

    <明夷>卦,离下坤上.<序卦传>说:"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晋升或前进之中难免有所损伤,所以接着出现了明夷卦,意指光明受到伤害. (卦辞) ...

  • 易经txt单章第三十六卦,笔下文学

    明夷地火明夷坤上离下明夷:利艰贞.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初九:明夷于飞,垂其 ...

  • 易经下经 第三十四至三十六卦

    三十四卦:雷天大壮 更正:古图是羊,不是犬 图中:北斗星,天神执剑,一官人烧香拜,一猴,一兔,一羊. 卦象图解 一.北斗星:帝君,老板,主事之人. 二.天神执剑:民意归向,人心也. 三.一官人烧香拜: ...

  • 易经《明夷卦》第三十六

    [原文]明夷:利艰贞. [译文]筮得明夷卦,利于初筮. [原文]<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译文]< ...

  • 周易译注:明夷(卦三十六)

    --艰难之时思归隐 [原文] (离下坤上)明夷(1),利艰贞. 初九:"明夷于飞(2),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3). 六二:明夷(4),夷于左股(5),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