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附子粳米汤的体会

作者/张廷浒

附子粳米汤出自《金匮要略》,全方由附子、半夏、甘草、粳米、大枣五味药组成。由于本方所用药物性味峻猛,且附子与半夏有相反之嫌,所以近年来诠释其治疗机理者虽不乏其人,但临床治验报道却又寥若晨星。

十年来,笔者用本方治寒饮腹痛不下数十例,疗效显著,兹录一案,并附体会于后,以飨同道。

喻XX,男,37岁,农民,1976年9月2日初诊。素有脘腹疼痛顽疾,每次发作必痛势剧烈,难以忍受。来诊时已发病三日,曾服四逆散、金铃子散等疏肝理气止痛之剂无效。

主证是:剧烈腹痛,呈持续性,兼阵发性加剧,剧痛时犹如刀割,主要疼痛部位在上脘,下延至脐。伴见腹中雷鸣,漉漉有声,呕吐清涎甚多。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弦。辨证为胃肠虚冷,寒饮凝滞胃脘,攻冲上逆,经用附子粳米汤:

生附片12克,法半夏12克,甘草6克,大枣10克,粳米30克。原方药味未曾加减,药价仅一角九分。次日复诊,痛势已平息。

自述服药过程:一服痛即减,须臾痛复作,又服痛再止,半日内将药煎服四次,痛势逐次递减,至药服完,痛势已趋平息,是夜安宁。仍用前方,减附子为10克,半夏为10克,再一剂,病势稳定,然三日未大便,腹中微胀,遂改用温通并用之大黄附子汤,一剂后大便畅通,余证悉除。

体会:

1.本方所治究为何病?临床观察,多见于西医诊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发

作,胃肠功能紊乱、痉挛等病,亦散见于胃肠溃疡病发作。中医辨证,则多属于阴寒饮逆腹痛,仲景将其列为寒疝一病。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指出:“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二十一字经文,昭示了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证及治方。

首句“腹中寒气”四字,明确道出了本证的病机关键,“腹中”指病位,证之临床,多以胃脘为主,下延至脐。“寒气”指疾病的性质,即阴寒邪气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从紧接着叙述的主证“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看,必夹饮邪为患无疑。

可见,本证之形成,乃由阴寒、水饮凝结中焦,胃阳被遏,邪正交争,脾胃升降之机受阻所致。中宫阻滞不通,则脘腹部出现刀割样剧烈疼痛。寒饮上下攻冲,则见腹中雷鸣;上逆,则为胸胁逆满、呕吐。吐出物多为清水,则为寒饮之邪外露之征。《内经》“暴痛属寒”,“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对判断本证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临床所见,本证患者多有长期反复发作的病史和受寒饮冷等诱因,说明胃阳不足乃本证的内因,而不慎感受寒饮或伤及寒冷饮食,则为本病暴发的外因。内外合邪,故一发则成猖獗之势。

2.附子粳米汤为何对本证有捷效?临床上用本方治寒饮脘腹痛重证奏效甚速,一般覆杯一刻至半小时,疼痛即止或见减轻,盖本方不仅与所主之证的病机极为契合,且组方选药,效专力宏。

附片辛热,走而不守,散寒回阳之功甚速,半夏苦温,燥湿化痰,通降饮邪之力甚著,针对寒饮凝结、中焦阻塞难通之病机,仲景径选二味为主药,单刀直入,直捣寒饮凝聚之所,散寒降饮并举,温散通降并行,驱邪上下内外分消,故功效显著迅捷。乌头反半夏,合为一方之用意,或在取其相反相成,使之破阴寒逐饮邪之力更强。又有甘草、大枣、粳米之配合,则成通补、结合之剂。

笔者多次用本方治疗阴寒腹痛之急、重证,不但疗效迅速、稳定,且无副作用,有标本并图、显效安全之妙。

3.怎样掌握运用本方的主证?据笔者经验,应抓住四点:

①剧烈腹痛,时愈时发,愈时无特殊体征。

②疼痛部位以上、中脘为主,一般不延及脐周脐下,但多波及两侧胸胁。

③疼痛时脘腹部有明显水波冲击声。

④呕吐清涎,甚者顷刻间地下成滩溢流。

概言之,腹痛、雷鸣、吐清涎为应用本方的辨证要点。势然,诸症不必悉俱,也不苛求典型,有时虽只有一二条主证显见,只要确审属阴寒饮逆病机,也可用本方治疗。

为保证本方疗效,应注意三点:

①本方所用附片,原书为炮附子,笔者则一直用的是生附片,半夏则视药房所备,生、制均曾用过。尚未发现过中毒反应。剂量一般是:附片10—12克,半夏10—12克,体壮病重者,附片、半夏可用到各20克,余药依比例增加,一般均用原方,病情轻重,只在药量上增减,而不在药味上增减。痛止后,恢复期多改用香砂六君子汤或理中汤收功。

②煎法:附片、半夏在12克之内者,照常法煎煮半小时至一小时即可,超过此剂量者,应将附片、半夏先煎一小时后入余药。

③服法:一般2—3小时服一次,一剂药分三次服完,一日服一剂半,重者间隔时间还可缩短,一日服两剂,否则病急药缓、难求速效。

(0)

相关推荐

  •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你学会了吗?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李今庸金匮要略讲稿>等  导读  [金匮背诵训练营]的第二次条文讨论会,和大家一起复习讨论关于<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

  • 三个“泻心汤”你能区分清楚吗?

    明医公开课 >>>第1836课<<< 我是杭州市江干区彭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陈剑,经方带我走进中医的道路,胡希恕先生经常教育我们辩方证是辩证论治的尖端! ...

  • 解读附子粳米汤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附子粳米汤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附子粳米汤 ...

  • 有是证用是药是经方治疗的精髓

    编辑整理  隐市 有是证用是药是经方治疗的精髓 方证对应是中医治疗的最高境界,有是证用是药是每一个中医人医疗实践中必须坚守的信念.且看下列一则老中医医案. 一男30岁,近半月经常腹痛剧烈如绞,腹中雷鸣 ...

  • 《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

    附子粳米汤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腹中寒气,雷鸣切痛[1],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金匮腹满:10)附子粳米汤方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粳米半升上五味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五)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 ...

  • 经方:附子粳米汤(腹中雷鸣寒痛)

    附子粳米汤 [原文]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三日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内经&g ...

  • 附子粳米汤(咕噜咕噜响的肚子痛)

    ​附子粳米汤:其实这个汤比较少遇到,就是病人在肚子痛的时候,他的肚子在咕噜咕噜响的,你们有人是这样痛过吗?其实我在临床还没有遇到过哦.肚子在痛的时候,他的肚子子咕噜咕噜在响的,而且如果不严重的通常用生 ...

  • 附子粳米汤证方证标准√

    附子粳米汤证方证标准√

  • 刘渡舟附子粳米汤治疗腹痛(肠功能紊乱)医案经验

    周xx,女,65岁.1994年3月28日初诊. 病人腹中绞痛.气窜胁胀.肠鸣漉漉.恶心呕吐,痛则欲便.泻下急迫.便质清稀.某医院诊断为"肠功能紊乱",服中.西药,效果不显.病延二十 ...

  • 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附子粳米汤异同

    一.大建中汤医案 张德宏医案:高某某,男,52岁,1972年4月3日就诊.胃病日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形寒肢冷,时时作痛,痛处喜按,得食痛减,喜热畏冷,饮食不振,恶心呕吐,口不干,舌淡胖嫩,边有齿印 ...

  • 仲景文化传播 || 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附子粳米汤异同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笃行致远 前言: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传统师承教育一般以师授为主.师者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侍诊左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名师的点拨达到心领神会.掌 ...

  • 医案:附子粳米汤治疗脾胃虚寒的腹痛

    三九里面天很冷,降温之后连着两夜都是通宵开着电热毯睡的. 昨晚打坐时间久,整个人都热乎乎的,晚上就关了电热毯睡觉,一觉醒来,发现有些个腹痛,不由心中暗道:哎哟,晚上莫不是踢了被子?寒入肚脐了?这不是小 ...

  • 医案:附子粳米汤治疗小儿肠套叠

    好多年前,我对门家的俩口子,工作之余就是在家里做好吃的,养好身体和孩子,把个宝宝养得白白嫩嫩萌萌哒,有天,因为婴儿肠套叠的缘故,半夜里宝宝送医院急诊,住院治疗. 出院时,可怜的宝宝看起来是黄黄蔫蔫瘦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