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从“尊重员工私心”开始
几个朋友相聚,自然少不了一番热闹。热闹的话题始终围绕着“企业管理”,仿佛“管理”是一处怡人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我知道,朋友是想利用难得的相聚机会,进行一次思想碰撞,产生“头脑风暴”,从中获取管理创新或改善的新方法。毕竟大家都是做事业的人,或公司老总,或职业经理人,或高级主管,有着一种执着的精神和一份渴望成功的梦想。
管理,说白了,就是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但常常因管理者的思想、经验及企业本身特性的差异,而选用的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朋友言论管理,见仁见智,但“尊重员工的人性化管理”的观点,却十分统一。
作为企业最重要、最富有创造力的“资源”的员工,他们的贡献多少事关企业的兴衰。激励员工贡献,唯有尊重。只有员工的私人身份受到了尊重,他们就会有一种不负使命的心理,产生高昂的工作热情,甘愿为企业的荣誉付出自己才智和心血。
尊重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遵循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递增规律,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更愿意全心作付出,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
员工的尊重需求,就是要求尊重他们的私心、个性、创造和价值。尊重员工的私心,乃是一切“尊重”的基础,也是尊重人性的本质。
私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也是一种原始的本能。人人皆有私心,个个都有私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虽然对人性之私言过其实,但客观表述了私乃人性之根。早在先秦时期,哲学家杨朱就发现了这一人性,形成了“为我”的观念。“古人之,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看起来,杨朱很“自私”,其实,正是这种“大私”演化了他“天下大同,人人平等”的思想。杨朱不提倡“损己利人”,但也不提倡“损人利己”,从某种角度,界定了私到他人为止。
杨朱“贵生”“重己”,体现以人为本,从人性的角度上把尊重自私性作为构建大同社会的第一要素。可见,尊重人的私心,是社会和谐的需要。引用到企业管理上,也是创造企业发展的和谐环境的需要。在企业团队里,每一位员工个性、素养、技能不同,他们的私欲观也不尽相同,只有大家彼此的尊重,才能达到彼此理解,才能构成和谐的关系,降低人为的内耗,增强市场攻击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效益。
当然,所有的私心都源于个人利益,私人利益决定着人的利己行为。这种利己行为常常与社会目标是一致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一个人出于私心,他的行为是符合社会目标的。”我国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和国有企业改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都满足人们利己愿望,从而激发国人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取得了经济繁荣、国富民强的巨大成就。
尊重员工的私心,首要的就是尊重员工的利己行为,鼓励他们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拿工资,多拿资金,最大地实现人生价值。也只有给予员工利己行为的尊重,才能最大地发挥员工创造力的潜能,实现创新研发,创新营销、创新开拓市场。企业也就在员工不断进取个人利益的同时乘风破浪、扬帆进发。尊重员工的自私性,并将这一自私的本性转化为推动整个企业进步、发展的动力,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任何一个成功企业的巨大成就的取得都是来源于对个人私利的追求,并不是靠什么主义和信念来推动的结果。
尊重员工私心,关键要体现在企业的激励上。现代企业管理,激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纵观天下的激励措施,无不是或名或利的“私”激励。有效地激励员工,满足员工的合理的私欲是第一方略。
如何满足员工私欲,是每个管理者根据企业实际而研究的课题。通常有二种激励方法:一是需求激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认为,同一时期的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人的行为往往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而每个时期的需要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需要又是不一样,但每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已满足了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因此,激励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二是期望激励。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罗姆教授认为人的期望是激励人的行为达成目标的动力。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而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人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认为尝试或努力能够带来成功,那么他就更有可能在特定的工作中付出较多的努力;如果良好的绩效带来组织奖励的可能性越大,则员工愿意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如果某种奖励对于某一个体具有很高的价值,且这个个体也非常想得到这种奖励,那么,个体努力程度就会越大。
现在许多人谈“私”色变,想到贪婪和罪恶,甚至认为一切犯罪、丑恶的现象出自于私心。然而,仅有私心并不能导致犯罪。关键是有的人只承认自己的私心,而漠视别人的私心;自己的私心膨胀,侵犯别人的利益,这才是问题的所在。只有人们学会尊重别人的私心,把别人的私心看成和自己的私心同样重要的,这样问题就全部解决了。其实人的自爱和自利,都是私心所在,也正是这种自爱和自利,才产生了利他的道德观。人若除掉自爱,不但没有道德,连社会也不能存在。因此,在制订企业的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时,既要充分尊重员工的私心,要承认正视私心的客观现实存在.不要"自欺欺人的"漠视.
并有效地转化为企业道德建设的力量,又要做好私心膨胀或恶化的防范,在制订企业的管理规范和规章制度时,就要合理地予以规避,以减少可能“膨胀出来”的私心所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不然,企业可能在管理上走入另一个误区
尊重员工私心,是管理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的需要,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它铺就的是一条企业做强做大的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