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的篆刻,极!

吴昌硕是近代篆刻史上“重量级”的大师,习印过程与多数大家无异,都有着逐步发展、探索创新、成熟定型的过程,在不同地域和条件下,交友、学习、研究、创作等外在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伴随着他的艺术探索过程,其篆刻风格亦随之而变。

29岁之前,居安吉老家,风格多以模仿前人为主,取法对象主要有浙派的丁敬、黄易、钱松以及皖派的邓石如等,亦有相当的秦玺、汉印样式,偶有《飞鸿堂印谱》等流传甚广的集体印谱的痕迹。
▲安吉吴俊章
▲金彭
▲挚父
仓石刻于吴门寓馆。(文彭款略)
此期印风,基础扎实、眼界开阔、初具潜质,为其篆刻生涯之“序篇”,作品虽优劣参半,却也是任何一位艺术大家所必经之路。

广

29—44岁,云游江浙沪各地,结交了诸多的金石书画家,见到了在老家安吉无以得见的各类金石拓片、名家真迹、印石原作等,眼界大开。
模仿借鉴的方向不再囿于浙、皖二宗,而将重点转移到以秦汉印章这一体系为核心的古代经典上来——细致而深入研究古代诸多风格,为其个人风格的塑造积聚了丰富的资源;进一步熟练掌握了各种字法、布局、线条等形式语言,得心应手、渐入佳境。
▲仓硕·俊卿之印(1877年,34岁)
丁丑九月刻面面印,以便行箧携带。缶记。此拟穿带印,昌硕。
▲安吉吴俊章
京口月明船不哗,大江东去天无涯。便须挂席翦沧海,击楫和以铜琵琶。庚辰作于京口,仓硕。
三百里程争一日,望亭亭野接丹阳。云沉水国天何远,秋入芦花气乍凉。失路几惊穷鸟叹,踏车休笑老牛僵。河鱼香稻纷纷饱,输尔南归雁数行。丹阳道中。竹里西风搜破屋,无眠定坐镫前卜。谁家马磨声隆隆,大儿小儿俱睡熟。寄内。十月十五日还吴下,又刻。
▲美意延年(1880年,37岁)
得众动天,美意延年。庚辰二月,刻于芜园。昌石。
▲沕泉小筑(1881年,38岁)
沕深潜貌,云壶居士索刻此石,有古隐君子之风焉,亟成之。辛巳秋,苍石吴俊。
▲染于苍(1882年,39岁)
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壬午五月,仓硕。
▲抱员天(1882年,39岁)
颛民生,背方州,抱员天。壬午夏,仓硕。
▲能亦丑(1882年,39岁)
能亦丑,见《荀子》。缶道人刻,时壬午。
▲学心听(1883年,40岁)
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癸未长夏,仓硕。

44—70岁,主要在苏、沪两地往返,篆刻名声初显,求印之人日盛,在经历前期的积累和探索之后,其个人的独有面貌逐渐形成并最终确定。主要特征表现为:
一,将《石鼓文》篆书的结体融入印文,形成上紧下松、左低右高的结构特征;
二,强调笔划线条的书写意味,带有不同程度的弧线条运用明显增多
三,将单刀、双刀冲刀、切刀结合运用,生猛、醇厚兼而有之;
四,充分运用边框与界格,完美处理外边栏与内印文之呼应、调和效果。
▲道无双(1887年,44岁)
道无双。文三字见《韩非子》。伯云仁兄属,刻于吴下。昌石吴俊。种竹淡吾虑,移居十月初。戴天同俯仰,租地养扶疏。尘洗室生白,影寒风过虚。墻头揽明月,高节欲师渠。种竹。伯云老友又索刻近作。丁亥春,仓硕。
▲文章有神交有道(1888年,45岁)
戊子春,余识仲勉于沪上。晨夕谈论古今事,恨相见晚。仲勉工举子业,客将赴京兆试濒行曰:何以赠我?余曰:有印在。因作此以奉。安吉吴俊。
▲杨质公所得金石(1891年,48岁)
拟汉凿印,寄质公一笑。辛卯六月,昌硕吴俊。
▲破荷亭长(1896年,53岁)
拟汉铸印之流走者。丙申二月既望,老缶。
▲明月前身(1909年,66岁)
己酉春仲,客吴下。老缶年六十有六。
元配章夫人梦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观。老缶记。
▲且饮墨渖一升(1909年,66岁)
己酉冬日,刻寄云楣。老缶。
▲双忽雷阁内史书记童嬛柳嬿掌记印信(1913年,70岁)
葱石参议辟世海上,自号枕雷道士。盖于京师得唐时大小忽雷,名其阁曰双忽雷。二姬即以大雷小雷呼之。焚香洗研,检点经籍,有水绘园双画史风。为作此印,亦玉台一段墨缘也。癸丑莫春之初,安吉吴昌硕记。

70岁以后,吴昌硕正式定居上海,“人书俱老”,将个人风格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更完善、强化了自身老辣苍浑的面目。其代表作“生衹合住湖州”“我爱宁静”“无须老人”“西泠印社中人”等皆于是期创作而成,印风更显拙朴、生辣、浑厚、苍茫。
▲能事不受相促迫·人生只合驻湖州(对印)(1914年,71岁)
摘王辋川咏山水幛子句。为一亭老兄刻,时甲寅谷雨,昌硕年七十有一。杜少陵误作王辋川。
甲寅四月维夏,白龙山人属治石,时梅雨初晴,精神爲之发越,七十一岁缶翁记。
▲鲜鲜霜中菊(1915年,72岁)
一亭索刻昌黎句。乙卯秋,老缶年七十有二。
▲鹤舞(1915年,72岁)
一亭嗜予刻印,老眼昏花,弗笑弗责,则幸甚。乙卯重九,老缶。
▲我爱宁静(1921年,78岁)
老缶用钝刀作此。辛酉浴佛日,时年七十又八。
从“广涉”到“变通”,再到完全成熟、定型,可以说是对吴昌硕一生治印几个阶段的概括。其研习、汲取、借鉴,上至先秦玺印、吉金陶文,下至浙皖流派,名家名谱,无所不包。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他以古典为依托,以自我为中心,择善而从,为己所用,在传统元素中羼入个人的气质特点与艺术追求,将书之笔法、诗之品格、画之意境等元素融汇到篆刻艺术中来,终成自家风貌。
来源 |图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