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仅为'慰安妇'筹款,还用笔记录下100年前的中国!老祖宗的日常生活竟然是这样的~

100年的时间里世界会有多大的变化?

100年前中国处于内外交困时期

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局势

在国内革命形势更是日益高涨

那个时代的中国虽然才刚刚起步

但出生在那个时代的人大多都

满腔热血有着崇高的理想

相比于现在

可能那个时候的人们更加的充实快乐

我们想要看到100年前的中国样子

不仅仅可以从影像、史料中看出一二

还可以从很多渠道

从画作中我们更是可以看到那些年

多姿多彩的中国

Elizabeth Keith

伊丽莎白·基思(1887—1956)),出生于苏格兰,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

1930年43岁的基思

在那个交通十分不发达的年代

她乘坐客轮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

才来到她热爱的中国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

表哥是著名的人类学家

姐姐则是一名文学家当时在日本定居

而她从小就泡在艺术家庭中

从小喜欢绘画

当走下客轮的那一刻

真正踩到中国的土地上时

中国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正面的冲击着她

这个东方古国的魅力

一点点的向她扑来

在中国的半年多的时间里

她去了上海、苏州、香港、北京等地

而她也用画作记录下了

中国当时真实的生活场景

她用质朴的绘画手法

将所见所想全部记录在纸上

虽然来自西方国家

但是基思的画却不是油画作品

而是版画

她的版画作品糅合着许多国家的艺术元素

她既有油画的以现实客观的透视方法

也有着中国温文尔雅的水墨气质

看她的作品你会沉浸于

她的画面之中你不仅会被

这些温暖和谐的色彩吸引

还会被画中真实的故事情节所打动

那些精致的建筑

与穿着朴素的行人都构成了

她作品的重要元素

热闹的中国、新旧交替的中国

中国的千姿百态你都可以在她画中找到踪影

她的作品虽然放到今天来说

并不算是特别优秀

但是她却比现在的许多作品

有更高的价值

因为这些作品不再仅仅只是画作

它们甚至可以是一张张史料

从中你可以还原出当时

中国的真实面貌

除了街景基思在中国的这段时间里

还接触了许多不同阶级的人

当时的满清贵族、官员、大地主、喇嘛

都成为她画中的模特

仿佛她从小就在中国长大一样

她笔下的中国人每一位

味道都特别的对

普通百姓家的质朴、恬淡

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的气质全部都

描绘得十分到位

随着作品越画越多

她对中国的喜爱变得更深了

画中社会的众生相渐渐的充满了温情

熙熙攘攘的旧时街道今天

虽然已经难得一见

但是这些过往在她画中留存着

除了中国以外基思还去了日本、韩国、新加坡

和在中国一样她也用画作

记录下了这些国家当时的场景

虽然每个国家都略有不同

但是对她而言东方国家的魅力

远远大于西方

如果不是基思的妹妹嫁给了一位出版商

那么基思的现在可能不会

出现在世人面前

基思来到日本的很大原因是因为

其妹妹一直定居于日本

她的东方之旅断断续续长达10年

十年的时间里

她爱上了东方的一切包括这里的人和文化

旅行结束回到英格兰之后

她整理自己的作品

出版了一本画册名叫《东方之窗》

因为精美的画作

与画册里对东方国家的详细描写

这本画册在当地大卖

而基思也用这些版画作品参加了不少展览

获得了许多大奖

虽然当时的基思已经离开中国许多年

但是她和中国的缘分

并没有因此切断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日军将中国女性变成慰安妇的消息

渐渐传到她的耳里

看到中国在战争中面目全非

看到那些在她眼里妩媚的中国女人

变成了慰安妇

她心中无比愤慨

她开始到处参展获奖、卖画筹钱

将这些钱全部捐给中国

爱一个人、爱一个国家

绝对不是口头说几句就行的

付诸了行动的基思我想大概是真的

热爱中国、热爱东方

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她也应该

不仅仅只是收获了她的画作

应该还收获了许多无形的东西

100年前的中国、100年前的东方

与现在都有着天壤之别

虽然科技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是当时的东方魅力比现在大得多

不信的话你认真看看基思的画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