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起床后,不是排便,也不是喝水,早知道早受益
《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影响人健康的因素有很多,而拥有正确的起居方式,对于保持健康的身体则能事半功倍。
起 居 步 骤
一般来说,早上起床在床上时就要分为4个小步骤,这样才比较的科学,不影响身体:
首先:床上静坐5分钟
清晨刚刚睡醒,大脑其实还处于一个十分混沌的状态,如果贸然起身,容易因为充血过快引起脑血管不好,正确的做法是先坐在床上,背靠床头,静坐5分钟,缓冲脑部血液,平稳后才进行下一步。
其次:伸伸懒腰,扭扭脖子
很多人以为第二步就是穿衣服,其实还不要急,此时要把我们的懒腰伸展一下,扭一下脖子,因为睡了一晚上,我们的身体还处于僵硬状态,伸展就是舒展身体,让身体各方面重新激活活力。
最好再用手掌搓一下脸部,促进清醒,同时还能美容。
再次:下床穿衣服
完成前面的两步之后,其实就可以下床穿衣服了。
但如果年纪较大,头脑还没有完全清醒的话,不要下床穿衣服,应该坐在床上穿上衣,慢慢的清醒了,再下床穿裤子。
最后:打开窗户通风
大家晚上睡觉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关窗睡觉,第一是能减少噪音,有利用睡眠,还有就是考虑晚上温度低,担心着凉,所以都会把窗户完全关闭了,再睡觉,但经过了一个晚上,室内的氧气消耗很多了,我们此时打开窗户,能再次清醒大脑,促进房间通风,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
个 人 护 理
做到这一步,其实起床的步骤就已经全部完成了。
此时正值最热的三伏天,天气又闷又燥,起床后进行正确有效的个人护理,也会使一天的精神状态加分不少。
第一步:喝杯温开水
因为整个晚上,我们身体都在休息状态,但睡觉的时候,身体各方面还是一样在运转,会挥发水分,所以走出房间第一件事情要补水。
这样做还能清理我们的肠胃,利于排便。但大家要记住,早上不要喝冷开水,要喝温开水,这样对肠胃才好。
第二步:上厕所排便
喝完温开水之后,就要开始上厕所了。此时大肠经当令,肠胃比较活跃,而且一整晚的毒素都堆积在肠胃,此时正是排便的最佳时刻。
上完厕所后,整个人都会感觉轻松精神许多,身体也相对轻快,精神状态也更加饱满。
第三步:洗漱
此时就可以选择刷牙洗漱了,清新口气,牙齿里面的细菌。清洗脸部晚上产生的油腻物质,让皮肤更清醒。
第四步:吃早餐
俗话说“皇帝的早餐,大臣的午餐,乞丐的晚餐。”
早餐作为身体接受的第一顿能量补充,必然要营养全面,才能为一天的生活开启新的篇章。
消 暑 小 妙招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暑气最盛的时节。
中医认为,养生应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热,该出汗就出汗,以热制热,健康消暑。
所以最后推荐给大家几个生活小妙招,助你安然度过炎炎盛夏!
多喝热茶
冷饮只能使口腔感到凉爽,由于血管受冷收缩,反而降低了身体散热的速度。
而喝热茶或热水能促进汗腺分泌,更能解暑。需要注意,温度不应超过60°C。
吃点热食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温性调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点。
羊肉、牛肉等热性的肉类,也可以温阳散寒,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食用。
洗热水澡
热水洗澡会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排热。
水温一般控制在30°C左右为宜,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帮助身体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
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
泡脚时适宜水温为42°C,以温暖舒适为宜。
适当出汗
夏天要“以汗制汗”,而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
可以选择慢跑、太极、健下走、游泳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建议早上或傍晚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气血。
过 好 三 伏 天
此外想要消暑纳凉,舒服过伏天,也能试试专家推荐的解暑法,不用把空调开到最大,也能“自然凉”!
少量多次补水
夏季应多喝水,但注意不要一次补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建议先喝一两杯水,隔半个小时再喝。水温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
吃“苦”开胃
进入三伏天容易食欲不振,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等。
中医认为,苦入心,能清心火,利于夏季养心。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
别太贪凉
空调太冷容易引起多种不适,最好调到26°C左右,或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C。
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重点护好颈、背、腹、腰、膝盖等部位。
衣物选棉麻材质
衣服的材质会影响汗液蒸发,推荐宽松、吸湿性好的棉、麻、丝等材质,或者选择透气性强的合成纤维材料。
晚睡早起
晚睡并不是提倡熬夜,而是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晚上11点半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较好。
心静自然凉
高温酷热天气,人们易出现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等“情绪中暑”迹象。静坐、浇花、读书、听音乐等都有助缓解烦躁心情。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三伏天早上起床的科学步骤,你学会了吗?
对于我们的身体,希望大家都要重视,不要忽视,这样才会有一整天舒适开心的工作状态和生活。
三伏天最难熬,“三伏”里哪“伏”最热?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从7月11日起,我国将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为何三伏天最难熬?“三伏”里哪“伏”最热?
为何三伏天最难熬?“三伏”里哪“伏”最热?
今年的头伏从7月11日开始,中伏时间为7月21日至8月9日,末伏从8月10日始,预计到8月19日止,近四十天的伏期。正式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酷暑难耐。
“三伏”的说法由秦汉时盛行的五行学说延伸而来,主要指中原地区气候上一年中最闷热的一段时期,它是“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般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三伏天具有高温高湿明显、累计日数多、持续性强等特点。
三伏天到底有多热?中国天气网统计了近30年来(1991-2020年)的气象数据,三伏天里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极端高温在40以上,高温持续日数达5-7天;而南方大部虽因湿度大,极端高温没有北方强,但极具耐力,高温日数均在20天以上,局地甚至达35天。而不得不提的“高温霸王”吐鲁番,极端高温曾达47.8(2008年8月5日),高温日数曾持续达39天,几乎是高温全满贯。
古代的三伏也这么热吗?历史气候研究表明,我国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在乾隆八年。《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中说道,当时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整个华北地区炎热异常;当年(1743年)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记录的实测温度是,7月20至25日的气温值都高于40,其中7月25日竟达44.4。直让人感慨:“没有空调的时代,人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为何三伏天如此难熬?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比热容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其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里哪“伏”最热?具体到某一年或某一地区,最高气温是出现在头伏、中伏还是末伏,或是立秋末伏后会不会出现“秋老虎”,其实要取决于当时的天气系统。通常我国大陆,主要是热在头伏和中伏,但东南沿海和岛屿地区大多是热在末伏。即使是通常热在中伏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末伏后的8月中下旬,偶尔也可出现被称为“秋老虎”的连续高温天气。
三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防暑降温有讲究
天儿一热,很多人以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其实,伏天更要提防的反而是“寒”。洗冷水澡、长时间吹空调、喝冰镇冷饮等,都是导致寒气入体的根源。
伏天里,空调温度调至26左右,不开空调时注意开窗通风;伏天锻炼讲究轻缓,可选择10点前或下午5点后去户外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运动后注意补水,最好不要饮用含大量糖分的饮料;饮食注意少寒凉,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虽说三伏天真的让我们热得够呛,但其实也是一个正常的气候现象,每年我们都应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迎接它、应对它。预防中暑、不要贪凉;多吃苦瓜,少吃冷饮;总之,只要积极和正确应对,我们都可以健康平安地度过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