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金风送爽、黄栌飘红的好日子里,由邢台信都区作协主席王金平带队,组织本区部分骨干会员,前往位于信都区(原邢台县)白岸乡境内的红五村采风,接受历史传统教育,寻觅革命老区的红色脚印,为业余创作捕捉灵感和搜集素材。“红五村”名副其实,分别由许家村、黄家台、西口村、西就水和南就水五个小山村组成。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八路军129师抗战指挥中心,这里曾是新华社晋冀鲁豫分社所在地,这里曾是八路军兵工厂、弹药库、被服厂和印刷厂所在地,这里更是太行深处的红色堡垒,留下了一曲曲激昂悲壮的历史赞歌,留下了一个个令人感动令人难忘的动人故事!在这次“红五村”采风创作活动中,我们这些个草根作者,亲耳聆听和亲眼目睹,有幸在红色堡垒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历史传统教育课。我们的情操在红色熔炉里得到陶冶和锤炼,我们的思想在红色堡垒中得到洗礼和提高。尤其是黄家台抗战医院的红色故事,更是深深烙印在倍受震撼的心中!首站到达许家村。许家村是红五村的红大门,也是红五村中最大的一个村庄。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曾在这里设有弹药库和被服厂。1942年春,抗日军民得到小日本前来大扫荡的消息后,连夜把库存弹药转移到村北深山老林的秘密山洞中,把被服厂的机器设施和布料,分散掩藏到安全地带。两眼一抹黑的小鬼子前来搜查扫荡,连一粒子弹一寸布也没有找到。离开许家村,第二站到达黄家台村。黄家台村俗称黄台儿,位于太行奇峰五指山下。整个山村依山傍水,风景旖旎,曲径通幽,宛若世外桃源。据现任党支部书记王为书介绍,当年抗战医院筹建伊始,全村父老乡亲齐心协力,家家腾屋并炕,户户热情帮忙,他们把最好的住房让给抗战医院,把平日舍不得吃的鸡蛋细粮奉献给抗战伤员补养身体。1942年5月,小日本对太行深山进行疯狂大扫荡,全村父老乡亲背的背,抬的抬,连夜把一百多名抗战伤员,转移到险峰秘密山洞里。接着,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借夜色掩护,偷偷为抗战伤员送水送饭;心善手巧的年轻妇女,协助医护人员为伤员服药喂饭,缝补浆洗衣物,视伤员如亲人细心护理,终于使大多数抗战伤员转危为安,短时间内康复归队,重新拿起刀枪,奔赴抗日战场。上世纪七十年代,革命样板戏《沙家浜》风靡全国,邢台人民便想起当年黄家台救护抗战伤员的感人事迹,看戏生情赞美黄家台为太行深山的“沙家浜”。第三站到达西口村。西口村是红色堡垒的中枢纽带。该村紧邻黄家台,是西、南就水两个山村走向的岔道口。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抗战指挥中心便设在这里。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元帅,曾在这里组织召开重要的秘密军事会议,亲自安排指挥晋冀抗战工作。同时,西口村还是八路军129师总后勤和被服厂的所在地,至今遗址保存完好,上岁数的村民记忆犹新。第四站来到西就水村。西就水村一泓清泉闻名遐迩,被人誉为红山泉。当年八路军新华社晋冀鲁豫分社,就在西就水安营扎寨。据《邢台县风物志》一书记载,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华社晋冀鲁豫分社数十名工作人员,曾在这里不分昼夜地繁忙,他们及时收发新华总社的消息,印发中共中央重要指示、文件和宣传资料,然后组织人员,采用驴驮、人挑和妇女儿童秘密传送的有效途径,悄悄通过日伪军层层哨卡,及时把这些重要的抗日信息,源源不断地分发到广大抗日军民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被誉为太行深山的“红山泉”。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南就水村。在当年八路军129师兵工厂旧址的一盘石碾旁,南就水现任女支书冯海菊,声泪俱下地讲述了“黑龙背惨案”的经历。1942年5月,侵华日军华北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两万多日伪军,分别从晋冀两路“分进合击”,疯狂扫荡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南就水八路军兵工厂获得情报后,及时组织军民空室清野,把库存弹药和机器设施转移到秘密地带。前来疯狂扫荡的日伪军,扑空后烧光了南就水村的民房,紧接着又进行地毯式搜山。凶残的鬼子兵,把隐藏在黑龙背山上的30多名村民,强行赶到悬崖边上,然后再三引诱逼问,企图撬开村民的嘴,找到八路军兵工厂隐藏的秘密地点。可坚强的南就水村民咬紧牙关,谁也没有泄露一个字。恼羞成怒的小鬼子,便对手无寸铁的村民横下杀手,先用机枪疯狂扫射,后用刺刀把尸体挑下悬崖。这次惨案,共有36名无辜村民惨遭东洋兵杀害。南就水众多先辈村民,为捍卫八路军兵工厂宁死不屈的悲壮行为,震惊天地泣鬼神,恰似一首壮美的英勇史诗,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高尚的情操和气节!啊!红五村,英雄的村,壮美的村,是吃,更是太行深山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当年,红五村孕育了英勇的中华儿女,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不朽的功勋和业绩。今天,红五村又以引人注目的历史传奇,对人们进行光荣的传统教育,并以丰富靓丽的红裹绿旅游资源,吸引八方游客光临。走进红五村,就像迈步走进中国革命历史的深处。啊!壮美秀丽的红五村,你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
作者简介:沈五群,笔名高粱,邢台襄都区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音协文学学会会员,邢台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著有《太行追梦》《美在太行》《邢襄诗草》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