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水特辑】第110期|如果草莓也有梦想
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谓自我,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书籍绘画音乐电影里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精力去充填,渐渐成为实心人。而在这个由假及真的过程里,最具决定性的力量,是时间。是时间,让花纹深入了肌理,让口头上的主张浸染了情感的力量。by 韩松落
如果草莓也有梦想
韩英
编者按:
前杜村是东北的标杆,是辽阳的骄傲。前杜村的闻名,是因为一个人,一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楷模——王绍勇。他以轧钢厂起家,富裕之后,不忘那片生他养的土地,不忘父老乡情,以一己之力,无私奉献,投入2亿多元,打造东北版的”华西村“。又主投投钱,做大做强草梅产业,让农民走上小康之路。
如果忽然有一天,你对生活中某种常见的事物有了不一样的情感,那么,你和它之间肯定是有故事发生了。
腊月十四,已经是年根底下了,但是天气却不是很冷,没有表现出对这个季节该有的尊重,冬天越来越暖了,我们不知是该高兴还是悲哀。
我们一行十几个人,信步走在前杜村的广场上,饶有兴致地观赏介绍这个村子发展历史的图画墙。图画中的生活,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属于那个时代的一些共同的记忆一下子拉近了我和这个村子的距离。一切是那么的熟悉。比起那仿古的牌坊,挂满红灯笼的长廊,堆叠的假山,喷水的人工湖,这面长长的承载着历史瞬间的图画墙,更能带给我一种亲切感,真实感,仿佛这才是真正属于这个村子的东西。
参观完广场之后,我们乘车前往草莓采摘园,这个村子以集体扣大棚种植草莓而闻名全国。草莓我是见过的,但是领着全村人种植草莓致富的故事是新鲜的。我迫切地想去看看那些草莓。
当汽车驶入草莓种植区的时候,路两旁那一栋栋长长的、排列整齐的、犹如等待检阅的仪仗队似的草莓大棚使我震惊,这也太多了吧,在平地上你根本数不清有多少个。
我是带着一种好奇的心态去观看那些依偎在田陇上的草莓的,那一个个饱满多汁、红润如玛瑙般的心形果实,在翠绿的叶片下若隐若现,可爱而诱人,这小小的果实,竟然可以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真是了不起啊。我用手轻轻托起一只鲜艳欲滴的草莓,它似乎在向我倾诉着什么,可我一时之间还无法破译它传递给我的信息。离开采摘园的时候,我有些意犹未尽,那些美丽的草莓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次活动的最后一项是和村领导座谈。我的位置恰好在王书记——前杜村致富带头人的对面,眼前这位身材微胖的领导就是那位走出辽宁省在全国都获得过荣誉的农民企业家?不知为什么,我竟然觉得他的体态很像颗草莓。我为自己这个荒谬的想法感到可笑。可是人的思想一旦被某种想法占据,就会不断的寻找信息来佐证它。如果说这个想法最初冒出来的时候还是模糊的话,那么王书记的创业经历和他对村子未来的规划,让我这个想法越来越清晰。
他,一个农民,草根出身,以工业起步,在村子里率先建起轧钢厂,他富了,有钱了,出名了,火了,但是他没有忘记乡亲们,没有忘记生养他的这片热土,他把草莓种植引回村里,带领全村致富。随着国家工业建设的整体放缓,他以乡村工业的发展反哺农业发展,把前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放在了搞农业设施建设上。土地,始终是他的根本。
草莓,一种草本植物,没有坚实的树干做依靠,对泥土无比依赖,它生根了,发芽了,结果了,成熟了,可是它一直没有离开泥土,从始至终,它都谦卑的依附土地,为人们创造财富,实现自身的价值。
他们俩是何其相似!都用自身去温暖身后的那方土地。他们的相遇,是一种机缘,一种巧合,而这种机缘巧合,造福了一方百姓,成就了一番事业。
那绵延百亩的草莓种植大棚和那高高耸立的轧钢厂的烟囱都是前杜村的标志和徽章,但是比起轧钢厂的浓烟,我更喜欢草莓园中的绿叶。愿前杜村以草莓为核心,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把前杜村打造成最美的草莓小镇。这应该是草莓的梦想,也是王书记的心愿吧。
(责任编辑:王志胜 图片由马歌提供)
作者简介:韩英,笔名多木,喜欢写作,但常常随性而为:灵感来时,全力以赴;没有感悟,笔墨不动。
一个辽海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舞台,一个传播辽海正能量的舞台,欢迎关注转发投稿。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如有转载请告知。
衍水文学展示辽海人民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