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称霸记:五张羊皮换百里奚,三用孟明视 | 经典中国通史61
秦的立国比较晚,周孝王时封非子于秦,作为周的附庸,才有自己的一块领地。但它发展很快,到西周末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带领秦军,成为护送东迁的主要力量。襄公西归时,沿途打猎,作了十首四言诗,刻在十个鼓形石头上,这就是著名的石鼓文。在史料、诗词和书法上都有很高的价值,说明秦国虽僻处西陲,文化发展并不慢。
周平王东迁时,对护送他的秦襄公说:“戎人把我岐山和镐京地区都占去了,命你向戎人进攻,所收复的土地都归你秦国所有。”秦襄公和他的儿子文公都奋力对戎人进行征讨,夺回了被戎人占领的土地。
为了向东发展,公元前762年秦文公带领700人借打猎为名,到东边选择国都,决定在千水和渭水交汇的地方建都,到秦宪公时迁都平阳(今宝鸡东),德公迁都于雍(今山西凤翔县南)。雍在古代是一个交通要地,西可通甘陇,东沿渭水而直达黄河,秦穆公时支援晋国的大批粮食,就是由此水路运去的。南越秦岭到达汉水流域,再由这里东南到荆楚,西南到巴蜀。对秦的发展很有利。
都城逐渐东移的同时,领土也在不断地扩大。在新得的地方设县,这些县大致概由国君直接派人治理,改变了西周以来把土地、人民都分封给贵族的办法,有利于加强中央政权的力量,是对地方政权结构的一种改革。
周平王东迁后,秦国拥有西周王畿内的八百里秦川,是地跨陕甘两省的大国,梁国和芮国(今陕西大荔县境)的国君不得不西向朝秦。
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给秦国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秦穆公时对晋运送大批粮食,说明它的农业相当发达。
到秦穆公时,他凭借着这样的经济力量,对外展开了积极的政治、军事斗争,刚即位就跨过黄河灭掉茅戎(在今山西平陵县境),并向正在强大起来的晋国求婚,以图与晋建立联盟。
秦穆公向晋献公求婚,却使他得到两位有才干的人,因而推进了他称霸西戎的事业。这两个人就是百里奚和蹇叔。
百里奚是虞国大夫,在晋献公灭虞时被俘,献公把他作为女儿的陪嫁送给秦国。当时国君和奴隶主贵族嫁女除陪送大批财物外,还有不少的男女奴隶。百里奚在被送往秦的途中逃跑了,跑到宛(今河南南阳)被楚人捉住,成了楚人的奴隶。
秦穆公知道百里奚有才能,本想用重金赎回,但又恐楚人以此知其才而不给,就故意说他是一名不值钱的奴隶,愿意用五张公羊皮赎回。百里奚当时年过70,作为奴隶已无多大用处,楚人就同意了。
百里奚一进秦国,穆公就将他放出囚笼,同他交谈有关国家大事,据说一连谈了三天,穆公很高兴,就委以国政,封为大夫。因为是用五张羊皮从楚人手中买来的,故称为五羖大夫。
秦穆公很赏识百里奚的才能,要封他为国相,把国政全部委托给他,他却不接受而推荐蹇叔。他在穆公面前大力称赞蹇叔的政治眼光和才干,穆公一听,就把蹇叔请到秦国来,封为上卿,地位在百里奚之上。百里奚与蹇叔一道,互相支持,共掌秦国大政,使秦国很快强盛起来。百里奚举荐贤才,穆公则能而使,是他获得霸业的重要原因。
秦穆公在当时不受宗法制度的束缚,打破“亲亲”的用人之道,代之以“贤”、“才”标准。他大胆重用有德才的非秦国人,除了上述的百里奚、蹇叔外,还有从晋国来的丕豹、随会(士会),从戎地来的由余。他的带兵将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都不是秦人。他们都为秦国的强盛作出了贡献。秦穆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除了秦国的经济条件外,主要是他善于用人。
秦国在西方强盛起来,就打算向东争夺霸权,但正值晋文公上台,晋国把住它通往内陆的桃林塞,使其无法东进。公元前628年(鲁僖公三十二年)晋文公死,穆公以为东进的时机已到,便在次年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领去进攻宋国。
当时郑国北门的守将是秦国派去的杞子、逢孙、扬孙三人。他们向秦穆公报告,郑人让他们掌管北城门的钥匙,即后世所谓的“北门锁钥”,若秦军悄悄来攻,他们把北门打开接应,郑国可轻易到手。
这三个人是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派去的,那年秦晋联合围郑,郑国的老臣烛之武夜里用绳子从城上吊下来,进见穆公,讲明灭郑只能强晋弱秦,秦退兵郑愿做它在东方往来的食宿供应站,以离间秦晋关系。秦穆公被烛之武说动,转而与郑结盟,并留下这三位将军带一部分军队帮助把守北门。秦撤军,晋也只好收兵,这两个长期婚姻之盟的友好国家开始转向长期的争斗,并且终春秋之世不见好转。
穆公得到杞子等人的报告,认为这是好机会,就找蹇叔商议,蹇叔坚决反对,认为到这样远的地方去进攻一个国家,长途行军,不能保密,无法偷袭,“劳师远征”将会遭致失败。穆公不听,命孟明视三将率领兵车300辆前去偷袭郑国。
当大军从秦都北门出发时,蹇叔和百里奚哭着对出征的将士说:“我只能见到你们出去,再也看不到你们回来了。”蹇叔对孟明视说:“晋人必定在崤山(今河南洛宁县西北,西接陕县,东接渑池县)攻击你们,那里有两个陡峻的山岭,南边是夏代国君皋的坟墓,北边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我将在那里收敛你们的尸体。”
穆公生气地骂道:“你知道什么,老不死的,早该死了!”秦国长期被晋压迫在关中不能东进,早就不耐烦了,致使穆公听不进正确的意见,不考虑起码的军事常识,想趁晋文公刚刚去世的机会,打进关东。
三位年轻的将领也并不把蹇叔的话放在心上,一路耀武扬威向东进发。秦军经过王都洛邑北门时,300两车上的武士全部将头盔摘掉跳下车,表示向天子致敬,他们又都不待滚滚向前的车轮停下,即飞身跃上战车。王孙满当时还是个青年,在城头见此情景,对周襄王说:“秦军轻而无礼,必然失败。”
秦军进到滑国(今河南偃师)时,在洛邑做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也到此地,他听到秦军去偷袭郑国,十分震惊。赶回去报告消息已来不及,祖国处在危亡中,他急中生智,就一面冒充是郑国派来的使者,给主将孟明视献上4张上等皮革和12头肥牛,说道:“我们的国君早就知道您带了大军来我国,特派我谨以微薄的礼物赶来慰劳。”一面派人迅速赶回郑国报告消息。
孟明视等认为郑国知道秦军行动,已有防备,偷袭是不可能了,于是就顺便灭了滑国而回师西归。由于弦高的爱国精神和机智,郑国才免去一场劫难。
郑国接到弦高的报告,立即加强防守,并监视秦将杞子等人行动。杞子等知道事情已经败露,急忙逃跑了。
晋文公刚刚去世,秦国就东袭郑灭滑,且大军经过晋境而不借道,晋国君臣自然认为是对他们的藐视,十分气愤,决心给秦军一次打击,就联合姜戎在崤山谷中设下埋伏。
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新君襄公身穿丧服亲临战场。公元前627年(鲁僖公三十三年)四月,秦军在灭滑后回师到达崤山谷地,晋和姜戎联军突然向他们发起进攻。秦国的三位青年将领,带着灭滑的战利品,正踌躇满志,遇到突然的伏击,毫无防备,全军被压缩在狭小的山谷里,犹如瓮中之鳖全被歼灭,三位将领被活捉。
晋襄公的母亲是秦女文嬴,秦三将被活捉到晋国后,她让襄公将他们放掉,以免伤害两国和气。襄公年轻,没有多考虑,很快就把秦将放了。中军元帅先轸闻讯后,立即赶来气愤地对襄公说:“将士们在战场上拼命奋战,才俘获敌军将领,而妇人在家一句话就放走了,你这不是葬送胜利果实而帮助敌人吗?看来晋国灭亡就在眼前了!”还回头向地吐吐沫(这是违反古礼的气愤动作)。
襄公自己也明白过来不该放虎归山,忙派阳处父去追赶。当他赶到黄河渡口时,孟明视等三人已船到中流。阳处父急忙解下驾车的左马假借襄公的名义相送,以诱他们回来。孟明视知道是计,当然不会回来,就在船上向阳处父行礼道:“贵君不以我们的血去祭你们的军鼓,让我们回国请死,就是莫大的恩惠了。回去若被杀,虽死也要在地下感谢贵君,若以贵君之惠免于一死,三年后将来拜谢贵君的厚意。”言下之意,还要来报仇!
秦穆公听说三将生还,大喜过望,身穿素服亲自到郊外迎接,并沉痛地自责没听蹇叔、百里奚的忠告,使三将蒙受耻辱,错在自己,承担了失败的责任。于是恢复三人旧职,以图长久之计。自此以后,秦晋两国就处于交战状态中。
过了三年(前625,鲁文公二年)孟明视果然率领秦国大军伐晋报仇。这时晋国是先轸子先且居为中军元帅,他也作了充分的防御准备,两军在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东北)相战,晋将狼瞫率领所属人马首先冲进秦阵,打乱对方阵势,晋大军随后掩杀过去,秦军大败而逃。
秦军败回后,穆公仍然信用孟明视。孟明视在失败两次后,不气馁,更加用心整顿内政,训练军队,关心民众疾苦,发展生产。这引起晋人的戒备,赵衰对晋军将士们说:“要是秦军再来,一定不能同他们硬打,秦虽两次失败,却更加奋发图强,这是不可阻挡的力量。”赵衰能正确估计敌我情势,使晋国不致遭受重大的失败。
彭衙之役的第二年夏天,孟明视再次率军进攻晋国。这次他作了最充分的准备,下了必胜的决心,当秦军渡过黄河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烧掉(济河焚舟),不取胜不回国,以激励将士。秦军上下一心,士气大振,一举攻下晋国的郊邑(今山西运城)和王官(今山西闻喜)两城。晋军避其锋锐,坚守不出,秦军寻不到战机,穆公下令从茅津(今山西平陆茅津渡)南渡黄河,掩埋崤山中五年前秦军败亡的尸骨,全军在此哭祭三天。
穆公看着这累累白骨,再次自责道:“我们要牢记,古人行事常同长者商议,故不易失败。我不听蹇叔、百里奚的劝阻,才有这样重大的损失,让后人记住我这一罪过以作为教训吧!”全军将士无不落泪,他们既哀悼死去的战友,也为穆公自责的诚实精神所感动,秦军将士更加团结一致。
秦穆公由拒绝蹇叔、百里奚的劝谏转向三用孟明视,深悔自责,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人,是在实践中变得相当成熟的政治家了。
经过多年的较量,秦在东边遭晋打击,无法东进,从此就专力向西发展。蹇叔、百里奚相继死去,穆公用计把投奔到戎人中的晋人由余招来做谋士。由余长期生活在戎人中,对他们的情况很了解,他的计策穆公很重视,秦于是“益国十二(一说二十),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周天子派召公过前往道贺,并赐以金鼓。穆公对西方的经营,把一些少数民族统一起来,置于先进的秦文化之下,加速了该地区部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间的融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有着重大的贡献。
穆公在公元前621年(鲁文公六年)去世,用了177人为他殉葬,这是古书记载中西周以来用人殉葬最多的一次,它反映出秦国社会野蛮落后的一面。
秦穆公逝世,子罃立,是为康公。其后秦晋两国长期兵戎相见。总的来说,秦国在春秋时代因晋人东阻,始终不能东进一步,就转而联楚抗晋。
公元前611年(鲁文公十六年)秦帮助楚国灭掉庸人,秦楚两国于是边界相接,往来就日益密切。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春秋晚期,吴楚柏举之战后,吴攻下楚都,靠了秦国的支援,楚国方能把吴人赶走。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春秋史话》。《春秋史话》作者为王贵民、应永深、杨升南,三位先生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17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