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鱼还是要“渔”?如何学习《易经》?清明祭拜邵雍有感
“人间佳节唯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这是邵夫子写清明的诗句。时值清明节,我与八九位“易友”相约到邵夫子安眠地祭拜,回来后感慨颇多,所以就想写点什么东西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读着这些诗,我们会认为邵雍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实际上邵雍是一位易学大家(现在社会上还没这个称号),其毕生精力主要都在研易,最高成就《皇极经世》也属易学著作。我们祭拜邵雍除了表达对邵雍的敬仰和怀念,也是想通过多了解邵雍来为自己开悟,希望能够早日多得到些易学真谛。学什么是得鱼的问题,如何学就是得“渔”的问题,因此如何学易更有实际意义,所以我们不妨看看邵夫子学易心得。
一、“安乐”两字中的秘密
邵雍给自己住处命名安乐窝,自己安眠地被人称做安乐佳城,我想邵雍作为一代易学大家,其命名若说和易学毫无干系是不合常理的,所以绝非“安乐”两字的字面意思那么简单。《系辞上传》中有说:“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我想这便是安乐两字的来历。
邵雍墓志铭曾记邵雍:“始为学,即坚苦刻历,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说实话学习确实是件要吃苦的事,我想除过刻苦努力这一条外,夫子一定是从《易经》中找到了乐趣。否则任何一件事想持久下去,并取得非凡成就没有一点“乐趣”做支撑都是做不到的。我想邵夫子给其住处命名安乐窝,一方面说明其找到了《易》的乐趣。同时也说明“安乐”两字在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正如文中所说: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我想我们应该抱着轻松的心态去学习易经。就当破解古人为我们留下的谜语,每句爻辞都象“易之谜”。
二、学以践行,行万里路
邵雍在读书之余曾感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未尝及四方,遽可已乎!”于是走吴适楚,过鲁宋客梁,久矣而归曰:“道其在是矣。”盖始有定居之意。也正是诸多游历才让邵雍和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邵氏闻见前录》中提到邵雍在庆历年间过洛,“慕洛阳山川秀美,遂有定居之意”,所以邵雍三十岁就移居了洛阳,并最终安眠于洛阳。
我们可以想像古人所谓的游历是很苦的,都要亲自跋山涉水一步步走出来。我们现在出门的各种代步工具是快捷方便得多,也舒服得多了。可是如果我们的见识还赶不上古人,那我们说学习古人就是假话。所以邵雍给我们的第二点启发就是要去游历,去践行。
三、心态第一,当有至诚之心
这一点通过邵夫子的两首诗我们就能有直观了解:
《至诚吟》
不多求故得,不杂学故明。
欲得心常明,无过用至诚。
夫子所言,简单易懂。所学忌贪多,多则必杂,杂则难专难明。明在于心明,这是学习的心态和心法,要想心明就要心有诚意。所谓亲其师则能信其道,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去学习。
夫子的另一首诗我想我们可以拿来做座右铭,其诗名:坐右吟,不知是否就有这方面意思。
《坐右吟》
万化备于身,直须资养深。
因何为宝鉴,只被用精金。
一句“只需资养深”让我们明白,学习的要义没有那么多讲究,就如俗话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功夫到了自然而成,就像蚕宝宝只管吃桑叶,到了时候自然会吐出丝来。
四、乾坤在身,无需远求
同样我们通过两首小诗看看邵夫子的学易心得:
《乾坤吟》
道不远于人,乾坤只在身。
谁能天地外,别去觅乾坤。
其实我们知道八卦创始过程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也像《系辞传》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我们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所以邵夫子说的:道不远于人,乾坤只在身。道理是简单明了的,我们需要的只是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另一首诗更生活化,也更有情趣:
《天宫幽居》
闲馀知道泰,静久觉神开。
悟易观棋局,谈诗捻酒杯。
世情千万状,都不与装怀。
“悟易观棋局,谈诗捻酒杯。”足见夫子生活的洒脱和情怀,通过观棋能悟易,可见易和生活确实是紧密相连的。这大概就和我们说的处处留心皆学问一个道理。
最后,我们说邵夫子一生成就主要在易学上面,写诗只是业余随兴而吟,即使这样邵雍也为我们留下诗集《伊川击壤集》,内里有诗一千五百多首,邵雍的诗很多都随性而自然,不刻意讲究音律,但都有发人深思的观点,对于诗歌爱好的朋友可以一读。其诗中也有很多讲物理和易理的诗,学《易经》的朋友照样可以一读。
在此摘录两首送给大家,一首讲修身、修心,因为凡事都要从自身找根源,从做好自身开始,学习也如此。
《天人吟》
天学修心,人学修身。
身安心乐,乃是天人。
天之与人,相去不远。
不知者多,知之者鲜。
身主于人,心主于天。
心既不乐,身何由安。
《乾坤吟》
宋—邵雍
用九见群龙,首能出庶物。
用六利永贞,因乾以为利。
四象以九成,遂为三十六。
四象以六成,遂成二十四。
如何九与六,能尽人间事。
这一首是关于易学的诗,是请爱好易学的老师们、朋友们释疑的,如何九与六能尽人间事?(我是三甲,欢迎大家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