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做崔杼,他有一天突...
齐国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做崔杼,他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被戴绿帽子了,自己的妻子棠姜居然和齐庄公在一起了。
最可恶的是齐庄公居然在朝堂之上问:“这个帽子是不是你的呢?”
这顶帽子是齐庄公从崔杼的家里拿出来的,他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侮辱崔杼,让他丢尽颜面。
自己的妻子和国君私通的事情,本来就人尽皆知,搞得崔杼心中本就有怒气。齐庄公在朝堂上的这番侮辱,让崔杼更加气不打一处来,想报复一下齐庄公。
有一天,邻国莒国的黎比公前来拜访齐庄公,齐庄公设宴来款待风尘仆仆的贵客。崔杼心中暗暗欢喜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假装称病没有去赴宴,躲在家里谋划了一场好戏,他知道齐庄公一定不会错过这个与妻子棠姜约会的机会,也提前买通了齐庄公的贴身内臣贾竖,让他做自己的眼线,监视齐庄公的一举一动,随时和自己汇报。
齐庄公得知了崔杼生病的消息,便想着,自己可以和美人好好约会了。便前往崔杼的家里,以一个探望崔杼生病为缘由。
崔杼早就和妻子棠姜说好了,让她听从自己的安排,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将功赎罪。棠姜连忙点头,不敢再做错事情了。
好色的齐庄公并没有带太多的护卫,只带了贾竖和几名护卫前去,毕竟是幽会嘛!过于招摇可不好,齐庄公虽然好色,但是也不傻。
一进到崔杼的府邸,他便急匆匆向棠姜的卧室跑去,仿佛一刻都等不及了。他让闲杂人等都在外面等他,自己一个人进到了棠姜的卧室里面。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进去的那一刻,他的命运也就注定了:他绝无生还的机会。
齐庄公见到美人棠姜出来了,眼睛一下子亮了。就在这时,埋伏好的杀手都现身了,齐庄公眼见情况不对,就想着从其他门逃走,谁知所有的门都被锁死了,他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任何生还的机会。
就这样,齐庄公和随行的护卫都被崔杼的杀手杀死了。
一件大事的发生,自然有史官来记录。齐国的太史公便在竹筒上写下:“崔杼弑其君。”知道后的崔杼想要太史公修改史实,写成齐庄公是因为暴病而亡。毕竟这一笔写下去,自己的弑君之罪就坐实了。
但是太史公宁死不屈,拒绝了崔杼的想法,崔杼一气之下便杀了太史公。史官一般都是世袭的,太史公一共有四个弟弟。所以,太史公的弟弟太史仲继续担任哥哥的工作,记录史实。但是,他写下的和哥哥太史公一模一样,故被崔杼杀死了。然后,太史公的另一个弟弟太史叔一如既往地按照史实记载,也惨遭了崔杼的毒手。
太史公还剩下最后的一个弟弟太史季,崔杼对太史季好言相劝,用他的三个哥哥的下场来警告他,希望他不要不识抬举,不然也会落得一样的下场。
太史季正义凛然地看着崔杼说道:“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写,也掩盖不了你的罪责,反而成为千古笑柄”。
崔杼叹息了许久,无奈之下便放了太史季,不想再滥杀无辜了。
太史季从里面走出的那一刻,悬着的心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他不是因为自己捡回了一条命而窃喜,而是因为史实能如实记录下来而感到踏实。
出来的那一刻,刚好碰上了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匆匆忙忙地赶来。见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南史氏才松了一口气。原来是南史氏听说了太史兄弟惨遭毒手的事情,害怕史实无人记载和被篡改,就急忙赶来继续来记载史实。
史官这种前仆后继、不畏生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心中的信仰是令人敬佩的,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的信念,哪怕是死亡也不能让他们退步,历史是不容被篡改的,他们永远铭记自己的任务是什么。
各朝各代都设有史官,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体上分为记录者和编纂者。随着历史的演变,又划分成了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是专门记录皇帝的言行举止和政务得失。他们会跟随在皇帝左右,方便记录史实。后者是专门编纂前朝的历史。
那么有一些绝密的史实,史官是怎么知道的呢?毕竟他们不可能永远在场,怎么可能会知道的那么清楚,连对话都记载了下来。
因为各朝各代都设有太史局,有档案记载,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历代皇帝、大臣和官员的言行举止。还有就是口耳相传,从别人的嘴里听说的。还有我们熟知的司马迁很爱到处调查,四处参观历史遗迹,用来佐证史实的真实性。
最后,很多时候的史实记载,也有编的成分在里面,毕竟史官们没有亲自经历,只能通过史实演变的过程来推测当时的事情和对话,尽可能地保证史实的真实性。#史官们是怎么知道历史上的绝密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