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相信艾宾浩斯曲线吗?关于记忆,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相信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毕竟网上很多文章,技巧只要谈到记忆,基本都会把它甩出来。
而这条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发现的。
当初为了实验,他自创了一套全新的音节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这么一条曲线: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个实验的结论其实很简单:我们对新信息的记忆会在一开始的时候急速下降,差不多一个小时就会忘掉一半,越往后,记忆下降得越慢。
而该结论与我们大多数人的预想差不多,如果让你来画,也许你画得没那么精确,不过肯定大致也是这个趋势。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记忆的真理。
不过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时,一位叫菲利普·巴拉德的英语老师可能会说:“No”.
这个人没啥名气,不过他在20世纪初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他的学生们记忆一首诗,并在5分钟后立即测验,结果也不怎么样,大家都忘了很多,而过了两天,他又在他的学生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突然测验。
神奇的是,这些学生的成绩反而普遍提高了10% 。
你可能会说:这扯犊子吧,不减少就算好了,咋还增加了呢?
和你们一样,巴拉德起初也不相信这次实验结果,后来他又在数年中陆续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考试,累计参与的学生多达上万,而结果依旧如此。
他总结后得出一个结论:记忆在一开始会增加,哪怕没有任何复习,而平均从第四天后,记忆才开始逐渐消失。
很显然,他得出了一个与艾宾浩斯几乎相反的结论,可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我们费力想记住一些内容时,记忆并非只能走向衰退,它还有另一条路径,巴拉德称之为:“回想”。
不过我认为可能用“回涌”更贴切。
当我们刻意想记住某些内容的时候,这两种走向会同时开始。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刻意去记住某些信息时,有些信息会在某个你不经意间的瞬间突然跳进你的脑海,一闪而过,而你并不记得自己原来接触过这些信息。
这就叫记忆的回涌。
不过,回涌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记忆材料。
当你要记忆的内容与你原有记忆的联系越多,就越容易出现回涌
所以那些生动,形象,有画面感的内容,像:诗歌,画,图案就是绝佳的回涌材料。
其次,每一次测试,都会巩固原有记忆。
所以他的学生在后来的测验中都会更快写出原来就记住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继续”顺藤摸瓜“,回忆起更多部分。
所以,巴拉德能得到这样的结论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为什么与原有记忆联系越多就越容易回涌呢?
这就好比你吃披萨,当你拿起一块的时候,不是只有那一块会被拿起来,披萨上的奶酪拉丝还会将周围的几块披萨给带起来。
所以,当你的记忆内容与原有记忆的联系越多,那么你记起来一部分内容后,依据联系就可能会把其它相关部分跟着引出来。
这其实也就解释了艾宾浩斯为何得不出这样的结论了。
艾宾浩斯的实验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他的记忆材料是他自己编写的音节,
不过这些音节完全不符合任何语言规律,所以,大脑完全无法借助任何已有信息去辨认它们,因此在我们的神经元里并没有它们栖息的地方,
于是,这些没意义的东西就会被大脑当成垃圾,然后迅速过滤掉,同时也很难回涌。
所以,艾宾浩斯曲线反映的理论并不完整,
事实上,我们不仅会忘记曾经记得的东西,也会记起曾被遗忘的东西。
那么下篇文章,不妨来聊聊如何增强记忆。
作者:尚进
编辑:一碗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