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里的青蛙,沉溺在舒适区里 | 影评专栏Vol.14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ღ
作者 jonquille
编辑 二三三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阿黛尔的生活》(《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想看很久了,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关于这部电影致郁的标签,我想,能有多致郁,无非就是bad ending,两个人分手而已。
我想,不过就是一部爱情片而已。
致郁,治愈,同音不同命,对这部电影来说,我想,哪怕最后二人再续前缘,也无法由致郁转变为治愈。你明白,那不过是一种走在前面的人回过头来哄着原地踏步的人,妥协和可怜而已。
主人公阿黛尔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少女,学习文学,和大多数人一样生活中规中矩,像一颗被人洒在地里的种子,等着人来浇灌施肥,自己偶尔也努力汲取一点养分,待在原地慢慢地长成既定的样子,然后开花结果,这一辈子就算圆满了。
活得就像一株植物,不明不白,既看不到身后的世界,又不曾想过也不敢往前迈出一步。
她的家人、朋友无一例外,保守、追求稳定,就是温水里的青蛙,永远逃不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永远在原地徘徊。
心理舒适区是指我们习惯的一种心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会感到行为是安全并且舒适的,因为我们只做在自己能力范围和掌控范围内的事。
一旦超出了这个范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全甚至焦虑,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面对风险和挑战,所以不愿意跨出舒适区,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慢慢的就麻痹了。
而另一个主人公艾玛,和阿黛尔截然相反,学习艺术,热爱哲学,很早就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甚至是自己的性取向,并且从来不畏惧去追求和表达。
父母开明,鼓励支持艾玛的一切选择,朋友圈子也多是自己这样的人。这样的两个人碰撞出的火花无非都与性相关而已,没有共同话题和价值观连由情爱堆砌的小山丘也会被挖成一条巨大的沟壑,再多欲望也填不满。
你愿意当一只在温水里麻痹的青蛙,但我不愿意过这种愚蠢的生活,我试图把你拉出水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绽放自己的本真,可是一切都是对牛弹琴,那我没有再和你继续下去的理由了,那样毫无意义。
果不其然,当两人交往越来越深之后,从家庭到朋友圈子再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她们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艾玛发现阿黛尔在写作方面的特长,不止一次对她说:
“你去好好写作吧,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
可是阿黛尔始终不以为然,总是遮遮掩掩:
“我写得不太好,而且我只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想把自己的世界展示给大家看,我爱你就够了”。
或许是自己根本听不懂艾玛的意思,也不解为什么自己要改变,幼儿教师当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突然做出改变呢?
阿黛尔更不懂艾玛的哲学和艺术,当艾玛邀请自己的朋友到家里聚会时,阿黛尔除了做一些体力活,游走在一群高谈阔论的艺术家们中间,只能为他们添食物,连他们在谈什么都听不懂,茫然空洞。在艾玛的画廊遇到困境的时候除了泛泛的关心和安慰,什么也给不了。
这就是这部电影让人致郁的地方,把无数你、我都搬到大荧幕上,撕裂了给大家看。
看,这就是我们,以为自己活得多透彻多努力,不过是给自己给家人给这个社会装装样子而已,我们连自己是谁都认不清,更何况去谈什么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什么是生活?吃喝拉撒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到了年纪就建立家庭,为什么啊,因为大家都这样,这就是衡量我们生而为人的标准,不要改变,不要异于常人。放弃了安稳,你的父母会担心会用过来人的经验劝你听话,你自己也会觉得很傻,谁愿意寒冬里大清早的从被窝里爬起来?
这就是舒适区,像酒精像毒药,一座温暖的坟墓。它是把我们保护起来了,可是也将我们圈起来了,在这里我们变得麻木、懒惰、保守、倦怠,像白日里的焰火,燃烧给自己看,只留给世界一股白烟。
心理学研究中,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zone),学习区(stretchzone),和恐慌区(stresszone)。
在舒适区中我们察觉不到任何压力,总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就像我们总是走最熟悉的那一条路回家一样,可你的生活不总是只在这一个圈子里,所以试着踏出那一步,跨到学习区,去尝试一些挑战和改变,换一条线路,也许会遇到更有意思的人看到更美丽的风景,而这些改变又是在我们对自己有足够清晰的了解的基础上,所以它会让我们付出代价但不至于让自己消耗殆尽。
不想变成下一个阿黛尔,不愿过一眼就能看到底的可悲人生,不堪在爱情里卑微懦弱,就不要躺在舒适区里一成不变还浑然不自知。踏出这一步吧,卸掉手机里无聊的APP也好,去一家从未尝过的餐馆也好,真真正正地去看一部感兴趣的电影或书籍并试着写写感想也好,总之,你需要不断地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