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与展开》、《长方体的表面积》、《露在外面的面》教学反思|教隙碎笔10

每一节课一些零碎的反思与调整都已经在备课本备注了,前段时间基本是每一节都有一篇较为详细的教学反思,但是有时诸事烦扰,又有其他大量的教育叙事要完成,好在每一节课结束对于自己特别想反思的点做了记录,再次整理也是记忆如新的。今天就一口气把这三节课的反思整理下。

先说《折叠与展开》这节课。

主要这几点反思:

1、导入部分结合了生活实际,来引出展开这个话题,我问孩子们生活中怎么处理一些正方体的包装纸可以节约空间,孩子们一下子说了把正方体纸盒压扁展开压在一起。

2、在第一次展开时,我把一个正方体的一个面的三条棱剪开,然后对着孩子们说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完全展开,会是一个什么图形,不急着让孩子们动手去剪手中的正方体模型,而是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凭着想象把展开图形画下来。开始觉得不借助实物进行展开有点困难,但是很惊奇的发现,很多孩子居然画了下了。

3、出示多种展开图之后,不急着让孩子们折回去,而是让孩子们思考怎么验证这些展开图就是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思考验证方法把折叠与展开关联起来。在往回折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不同的展开图其实可以折成同一个正方体,然后再是引导孩子们去思考为什么。

4、在教学一些展开图能不能折成正方体或长方体时,孩子们几个生成还是不错的,有这样几个判断方式,根据相对的面相等,根据展开图一行一列最多只有四个正方形,根据一副展开图不可能会出现六个长方形。

再说《长方体的表面积》

主要几点反思:

1、理解表面积的定义上,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计算要用多少纸片,求什么,把一个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也就是要去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让孩子们指一指表面积在哪里。这个时候不急着去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而是让孩子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场景中哪些地方需要计算表面积的,孩子们举例了给教室贴瓷砖、做纸箱、做鱼缸、给教室的们刷漆,等等,这个时候我会追门你的场景中的表面积在哪里,向鱼缸是会少一个面的。开始我们是从生活到数学,这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现在我们从数学返回到生活,这是一个生活化的过程,来回往复,加深孩子们对于表面积的理解。这就为下面具体求表面积奠定了基础。那到底怎么求表面积呢,进入下一个环节。

2、在探索具体计算表面积我关注了几下几点,第一,先想计算策略,让孩子们说一说打算怎么计算,那孩子们都会说,把六个面加起来,有的孩子说了不必每一个面都求,对面相等,只要求出三组面。第二,让孩子们说清楚计算的过程,有条不紊的阐述自己的计算过程,我就追问为什么要乘以2这样的细节问题。第三,引导孩子去概括总结计算的公式,最后大家一起总结得到一个公示,用长宽高来表示这个公式。第四、在出示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公式之后,着手让孩子们去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我觉得这里的相同之处十分重要,让孩子们明白求一个完整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实际上是在求外面六个面的面积总和,无论孩子们的计算过程如何,公式又是如何,本质就是求那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最后说今天上的《露在外面的面》

主要几点反思:

1、一个班级上下来,作业时发现孩子们表面积与露在外面的面混淆,所以有必要对于表面积与露在外面的面做一番区别。课前导入环节,我手上拿着一个正方体纸盒,问孩子们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孩子说只要求6个面面积之和就好了,我把正方体放在桌椅上,问孩子们现在表面积有变化吗,这是出现了分歧,有的孩子说表面积少了一面,但是有的孩子反驳表面积不会发生变化,还是要求6面面积之和,有的孩子举例说明了:这个正方体纸盒无论放在那里,制作这个纸盒的纸面总面积不会发生变化,而纸片面积就是我们所定义的表面积。我接着把这个正方体纸盒放在墙角,问孩子们表面积变了吗,这个时候孩子们就异口同声说不变了。这时可以抛出露在外面的面了,放在墙角时有个面露在外面有几个面被遮挡了了,这些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之和怎么求,放手孩子去求,求完板书,对比这个正方体表面积的求法,问孩子们表面积与露在外面的面有什么区别呢。经历了开始时表面积的再次深入学习,再去比较表面积与露在外面的面就显得简单多了,因为不再是凭空去比较,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作为依托。

2、这节课的难点是探索正方体的摆放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之间的关系,我采用了让孩子自己动手真的摆一摆,真的去数一数,然后根据表格记录,自己去总结规律,这个规律孩子能够表达就行了,不必吹毛求疵一定要说得很清楚,最关键是孩子用自己的语言理解,而那些更加数学化的语言孩子们会在日后的学习实践中慢慢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