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受患者喜爱,同时也是基层医生容易推广的项目。夏季做艾灸可以帮助机体温肾扶阳,排出体内寒气,让寒凉体质得到改善。
下面这些内容都是艾灸操作中的干货,大家可以一起学习起来。
配穴:①风寒证,再加迎香、支正;②风热证,再加大椎、足三里;③暑湿证,再加孔最、中脘、足三里、支沟(图3-1)。(1)患者取俯卧位,用温和灸或隔姜灸施术风池、风门、肺俞穴,每次10~15分钟。(2)用艾条温和灸施术列缺穴,每次10~15分钟。(3)用艾条雀啄灸施术合谷穴,每次10~15分钟。(4)风寒感冒加灸迎香穴、支正穴,每次10~15分钟。(5)风热感冒加灸大椎穴、足三里穴,每次10~15分钟。(6)暑湿感冒加灸孔最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支沟穴,每次10~15分钟。以上操作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天突、中府、膻中、中脱、关元、尺泽、大椎、风门、膈俞、膏肓、肺俞、脾俞、肾俞、丰隆、足三里、外关、合谷、列缺(图3-2)。①患者仰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法取灸中府、尺泽、列缺穴,每穴灸5~10分钟。②俯卧位,取大椎、风门、肺俞、外关、合谷,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钟。以上各穴也可用艾灶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①患者取仰卧位,用艾条温和灸天突、膻中、中脘、丰隆穴,每穴5~10分钟。②取俯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或用艾炷隔姜灸肺俞、脾俞穴,每穴5~10分钟。以上操作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①患者仰卧位,取关元、足三里,每穴用艾条温和灸5~10分钟。②患者俯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或用艾炷隔姜灸肺俞、膈俞、肾俞、膏肓,每穴5~10分钟。以上操作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主穴:天突、膻中、风门、定喘、列缺、肺俞、膏肓、肾俞、气海、足三里。配穴:实证,主要是寒饮伏肺,再加尺泽;虚证,再加太渊(图3-3)。(1)患者取仰卧位,用隔姜灸施术于膻中、气海穴,每次3~5壮。(2)取仰卧位,用艾条温和法灸列缺穴,每次10~15分钟。(3)取仰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施术于天突、足三里穴,每次10~15分钟。(4)患者取俯卧位,用隔姜法灸风门、定喘、肺俞、膏肓、肾俞穴,每次3~5壮。(1)患者取仰卧位,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施术于中脘穴、巨阙穴;用艾条温和灸施术内关穴;用艾条温和灸或温针灸施术足三里,每次15~30分钟。(2)取俯卧位,用隔姜法或温和法灸膈俞,每次15~30分钟。配穴:①湿热壅滞加合谷、足三里、公孙、中脘;②虚寒腹痛加脾俞、胃俞、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章门、气海(图3-5)。①患者取俯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法灸合谷穴,灸5~10分钟。②取侧卧位,取足三里、公孙,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钟。③取仰卧位,取中脘、神阙、天枢、关元,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灸5~10分钟。以上各穴也可用艾炷隔姜灸,每穴灸3~5壮,每日1次,5次①患者取俯卧位,用艾条温和灸脾俞、胃俞、合谷穴,每穴5~10分钟。②取侧卧位,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三阴交穴,每穴5~10分钟。③取仰卧位,用艾条温和灸中脘、章门、神阙、天枢、气海、关元,每穴5~10分钟。以上操作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配穴:①急性腹泻加大横、上巨虚、阴陵泉、合谷:②慢性腹泻加中脘、脾俞、胃俞、关元俞(图3-6)。①患者俯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法取灸大肠俞、合谷穴,每穴灸5~10分钟。②侧卧位,取阴陵泉、足三里、上巨虚,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钟。③仰卧位,取神阙、天枢、大横,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3~5分钟。以上各穴也可用艾炷隔姜灸,每穴灸3~5壮,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①患者俯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法取灸脾俞、关元俞、胃俞、大肠余穴,每穴灸5~10分钟。②侧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法灸足三里穴,灸5~10分钟。③仰卧位,取神阙、中脘、天枢穴,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钟。以上各穴也可用艾灶隔姜灸,每穴灸3~5壮,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配穴:①虚秘型便秘加脾俞、胃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②冷秘型便秘加肾俞、关元俞、气海、足三里、太溪(图3-7)。①患者俯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法取灸脾俞、胃俞、大肠俞、支沟穴,每穴灸5~10分钟。②侧卧位,取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钟。③仰卧位,取关元、天枢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钟。以上各穴也可用艾炷隔姜灸,每穴灸3~5壮,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①患者俯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法取灸肾俞、大肠俞、关元俞穴,每穴灸5~10分钟。②侧卧位,取上巨虚、太溪、足三里穴,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钟。③仰卧位,取关元、气海、天枢穴,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钟。以上各穴也可用艾炷隔姜灸,每穴灸3~5壮,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配穴:实证,再加公孙、行间;虚证,再加章门、三阴交(图3-8)。(1)采用俯卧体位,用艾炷灸背部两侧的脾俞穴,灸5分钟,可健脾益气,治疗胃痛。(2)俯卧位,用艾炷灸灸两侧胃俞穴,灸5分钟,可理气和胃,治疗胃院痛。(4)采用仰卧位,用温灸盒或艾炷隔姜法或温和法灸中皖穴,5~10分钟。(5)仰卧位,用温和法灸右侧足三里穴,5分钟,可健脾、和胃、止痛。(6)仰卧位,用温和法灸右侧太冲穴,能通经活络凝神止痛。(7)在下次灸疗时,要调换灸右侧的内关穴,左侧的足三里穴和太冲穴。以上操作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间隔2天,再开始下一个疗程。(1)仰卧位,用温和灸灸内关穴5~8分钟,有通脉止痛、宁心安神的功效。(2)仰卧位,用温和灸灸膻中穴5~8分钟,可宽胸理气、宁心安神。(3)俯卧位,用温和法灸心俞穴5~8分钟,注意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压迫胸部及心脏。灸心俞穴可通心安神、镇静止痛。以上诸穴位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配穴:膻中、气海、关元、郄门、间使、阴郄、膈俞、脾俞、肾俞、命门、足三里、太溪(图3-10)。①患者取俯卧位,用艾炷灸施术心俞、膈俞、脾俞穴,每穴5~7壮。②患者取侧卧位,用艾炷灸施术足三里穴,每次5~7壮。③患者取仰卧位,用艾炷灸施术膻中、气海、关元、间使、内关穴,每穴5~7壮。①患者取俯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施术心俞穴,每次3壮。②患者取侧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施术太溪、三阴交穴,每穴3壮。③患者取仰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施术郄门、阴郄、神门穴,每穴3壮。①患者取俯卧位,用艾条雀啄灸施术脾俞、肾俞、命门穴,每次10~15分钟。②患者取侧卧位,用艾条雀啄灸施术足三里穴,每次10~15分钟。③患者取仰卧位,用艾条雀啄灸施术关元、内关穴,每次10-15分钟。配穴:①阴虚阳元,再加肝俞、太溪;②气虚血瘀,再加血海、隔俞;③阴阳两虚,再加关元、肾俞;④头晕头重,再加太阳;⑤心悸怔忡,再加内关、神门;⑥肝火亢盛,再加行间、风池;⑦痰湿壅盛,再加足三里、丰隆(图3-11)。(1)取伏案式坐位,用温和法灸百会穴5~10分钟,有开窍醒脑、宁心安神、益气升阳、上下贯通的功效。(2)取坐位,用温和法灸风府5~10分钟,可疏散风邪,清心开窍,(5)取侧卧位,用温和法灸两侧足三里,10分钟,能调理气血,通经活络,可治疗头痛、目眩、心慌、耳鸣。以上穴位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