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第24集:万万火急的生死关头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配音演员丁建华。我讲述的文物是长征初期第一份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的万万火急电令。这份电令,全文500余字,正文只有三段,左上角标有:1934年12月12日和“万万火急”四个字;落款为:军委,十二日十九时半。电令原件收藏于中央档案馆,在它的发生地——湖南怀化通道转兵纪念馆藏有一份复制品。两片泛黄纸页,看似轻如鸿毛,实则重如泰山。

万万火急电令复制品,现藏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转兵纪念馆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战略转移仅一个多月的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史称“湘江战役”。这次战役中央红军虽然突破了国民党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从长征出发时的8万6千多人锐减到3万余人。通道转兵纪念馆馆长郑湘说,湘江一役后,红军士气低沉,各种情绪开始滋生蔓延。

  郑湘:一种彷徨迷茫,广大的红军将士都不知道这支队伍要到哪里去,要怎么办才好;第二种情绪就是对军事指挥产生了怀疑,都觉得李德的这种军事指挥思想不行,一路的被动挨打。第三种情绪就是要求改变领导人的情绪越来越强烈。

  所有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红军向何处去?

湘江战役 图片来自电影《血战湘江》

  长征初期,毛泽东由于长期患病未愈,体力虚弱,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被敌机炸伤,弹片还在肚子里。他们两人主要靠坐担架行军。张闻天身体稍好,主要靠骑马行军。毛泽东同他们一路交谈,坦陈己见,一场关乎红军命运的深刻讨论就从担架上开始了……

  电影《通道转兵》片段

  毛泽东: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怎么走,才能使我们仅剩的3万多中央红军不被蒋介石一口给端了?这是最重要的。

  张闻天:不过老毛,有的人的工作得慢慢做。

  毛泽东:可是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

  王稼祥:我跟闻天肯定是支持你的。

  1934年12月11日,中央红军翻越老山界,攻占了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的通道县城。占领通道后,红军下一步该怎么走呢?这是一步生死棋。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通道原县城县溪镇的“恭城书院”召开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

通道会议旧址

  当天下午5点多,通道会议召开,会上争论异常激烈。李德坚持要按原定计划:红军主力立即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毛泽东坚决反对李德的意见,与李德唇枪舌战,据理力争。

  毛泽东认为,红军的行军意图早就被蒋介石察觉,已经调集主力部队近20万人,在湘西一带,布成一个大口袋,等着红军往里钻。毛泽东反复说:湘西是去不得的!他建议避开国民党军的锋芒,西进贵州去创建新的根据地。

  郑湘:在通道会上,毛泽东有一句比较经典的话,他讲: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去,为什么要去钻口袋?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

通道会议旧址展现当年那场攸关生死会议的开会场景

  最终,参加会议的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支持和赞成毛泽东提出的转向的方针。晚上7点30分,周恩来、朱德当机立断,下达万万火急电令。

  万万火急电令内容节选:

  万万火急!致电给军团、纵队首长: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如下:(一)一军团第二师及九军团……向白路口及黎平方向继续派出侦察部队。其第一师,如今日已抵洪州司,则应相机进战黎平……

通道转兵线路图

  长征初期,红军电令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急”、“万急”、“十万火急”、“万万火急”,落款通常为“朱”就是朱德或者“周”就是周恩来,或者两人联合署名“朱周”,但这份万万火急电令尤为特别。

  郑湘:我们查阅了通道会议前后的35份军事电报,发现这是以中革军委名义发布的,而且是唯一一封标注万万火急的军事电报。这说明电报是非同寻常的一个重大的军事决定,容不得半点的等待和停留,已经十分危急了,必须马上执行。同时也说明了西进贵州是集体决策的结果。

通道转兵

  万万火急电令发出的第二天清晨,中央红军在通道境内分两路转兵西进,避开了敌人布下重兵的包围圈,打得蒋介石一个措手不及,完成了红军长征中著名的“通道转兵”。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一书中写道:“部队在12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3万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事实证明,通道转兵是中央红军在生死关头摆脱险境的唯一正确抉择,为党和红军开辟了一条胜利之路。通道转兵之后,绝处逢生的红军自此“行得通,走上道”。

  毛泽东诗词《十六字令三首》节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通道转兵纪念馆

  吴晴:我是通道转兵纪念馆讲解员吴晴,1995年出生于通道县县溪镇。每当我在讲解万万火急电令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中央领导人在通道会议上激烈讨论行军方向的场景,感受到发布“万万火急电令”后各军团各纵队迅速从通道转兵西进贵州的紧迫情形。对于我们青年一代来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在人生这条漫漫长路中,不管遇到怎样的紧急关头,我们都要多去思考,实事求是。因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着自己的命运。

(0)

相关推荐

  • 【菊韵】罗蒙山下的生死抉择(散文)

    11月13日,盛世太平的冬日暖阳,照耀着罗蒙山下的县溪古镇,车水马龙,一派繁华:芙蓉江水,欢快地流淌.我和战友们,来到罗蒙山下,参谒"通道转兵"纪念馆,景仰肃穆,聆听着讲解员的动情 ...

  • 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桂林全州县:脚山铺阻击战,三十四师文塘战斗

    全州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同样也处于湘江上游,素有"广西北大门"之称,扼守着湘桂孔道,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全州县,其东面和北面与湖南省的道县.双牌县.永州市.东岸县.新宁县 ...

  • 四渡赤水论坛|四渡赤水: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西方评论家称赞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就连毛泽东也谈到,四渡赤水是他 ...

  •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战.但这场战役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契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一次重大历 ...

  • 湘江战役(1934年11月)——《百战成钢、卫我中华》之十五

    --1934年11月下旬,从中央苏区出发的红色大军,连破敌人3道封锁线到达湘江边,已成疲惫之师.此时,蒋介石已知中央红军突围意图,凭借湘江天险设下了第4道封锁线,30万国民党军队,在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 ...

  • 红军长征中的十大经典战役:征服人类生存极限,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会宁会师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 在举世瞩目的红军长征途中,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巧妙地与敌周旋,通过一次次经典战役打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战略转移. 本文列举了长征途中的 ...

  • 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访湘江战役旧址

    87年前,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用鲜血和生命铸造了英雄的史诗,将红色火种播撒在桂北大地.追寻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远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发生在桂林的湘 ...

  • 通道转兵:伟大转折的开端

    本报长沙讯 恭城书院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朽的意义.1934年12月12日,在恭城书院,中共中央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放弃北上湘西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从而避免了中央红军遭受国民党军 ...

  • 【百个瞬间说百年】1935,生死攸关的转折

    红军开始长征后,国民党"追剿"军达16个师.77个团,布置了四道封锁线.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红军在国民党湘军和桂军夹击下,付出了极大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 ...

  • 湘江战役

    1934年10月开始的中央红军长征是中共历史上的艰难时刻,湘江战役则是红军长征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战. 1934年11月下旬,由博古.李德(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周恩来组成的" ...

  • 红军长征中八大困难之一———前期的骤然减...

    红军长征中八大困难之一---前期的骤然减员 1934年11月,红军在来到广西北部湘江之前,已经突破前三道封锁线,损失近两万人的代价.之后红军来到了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等地.蒋介石匆忙投入了 ...

  • 长征的苦难与精神

    长征,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斗争之路,更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三大远征之首.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波澜壮阔而又异常艰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