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西工人半日学校遗址纪念标识今天揭幕!
6月3日上午,上海市重要革命遗址旧址纪念标识揭幕活动举行。位于静安区的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遗址、位于黄浦区的中共中央特科机关遗址、位于虹口区的中共中央宣传部遗址、位于杨浦区的电通公司遗址(《义勇军进行曲》纪念地)、位于普陀区的沪西工人半日学校遗址、位于长宁区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干训班旧址、位于崇明区的1929年中共崇明县委机关旧址等7处革命遗址旧址纪念标识分别在各区同步揭幕。区委书记曹立强在普陀为沪西工人半日学校遗址纪念标识揭幕。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郝炳权出席。
区委书记曹立强为沪西工人半日学校遗址
纪念标识揭幕
沪西小沙渡,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在这里,中国工人阶级首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所工人学校,创办了沪西地区第一个基层党组织。
1920年,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把深入工人、组织工人作为建党的第一步,委派发起组成员来到沪西小沙渡,上海纺织工人最集中的地区创办工人半日学校。学校的创办,是党在工人阶级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胆尝试。
据了解,工人半日学校地处小沙渡槟榔路(今安远路)锦绣里62弄178-190号(已拆)。锦绣里是由日商内外棉九厂出资建造的两层楼简陋工房,共31幢。当时,主持者李启汉租借3个门号为办学场地。工人分早晚两班上课,故称“半日学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工人学校。1989年9月,普陀区人民政府在锦绣里弄口立碑,以志纪念。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也开创了沪西工人运动的新局面。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继续在小沙渡开办上海第一工人补习学校,对工人进行宣传与组织,启发阶级觉悟,培养工人运动先驱。1924年夏,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工人运动,邓中夏、李立三、项英等在原有工人补习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沪西工友俱乐部,瞿秋白、蔡和森、杨开慧、向警予、恽代英等也经常来指导和进行教学,培养出孙良惠等沪西工运领袖和顾正红、陶静轩等革命英烈,中共小沙渡小组及中共沪西支部应运而生,并领导了此后的沪西工人运动。五卅运动期间,沪西工人积极参与,成为反帝爱国运动的主力。
回望来时路,看清脚下路,坚定前行路。如今,普陀区在半日学校遗址处(西苏州河安远路)建设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在展示工人半日学校原貌的基础上,挖掘背后的故事,展现半日学校的背景、由来以及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工人运动的关系,着力打造一座集收集、研究、展示、教育、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专业红色文化场馆。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面积406平方米,主要分为火红序幕、峥嵘起步、荣耀征途、火种绵延四个展区,除文字、影像资料外,还设置了起义用的刀剑、来往信件、日记等实物展陈,同时,以史料为依据,进行了工作居住、教室场景复原,力求最真实地呈现中国共产党在沪西小沙渡办学的历史,追寻中国共产党员与工运先烈在小沙渡英勇斗争的踪迹。
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建设中)
据悉,陈列馆预计在6月底开馆,将成为普陀区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教育平台,促进和推动“赤色沪西”知名度、进一步擦亮普陀“红色文化”品牌的前沿阵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活动结束后,曹立强一行还来到顾正红纪念馆,实地察看纪念馆建设情况,听取改造提升方案和施工方面的情况汇报。他叮嘱相关负责人员要找准定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挖掘拓展红色文化阵地功能,以开放、共享让居民群众更加受益,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
记者、摄影:张琼
编辑:尉澜